现阶段主要由项目经理/产品经理控制,主要任务是发现和解决问题。无论是版本迭代还是0-1,都可以按照这个流程来实现;
技术服务测试(内部软件测试:内部测试1 内部测试2 ) SIT测试 UAT测试 UAT优化上线交付、培训、验收;
内部测试阶段1:
程序员完成当天的版本后,自己做测试,按照要求,测试完成没有问题后,交给测试工程师进入内测2;
内部测试阶段2:
测试工程师收到程序员的版本后,按照要求对系统进行测试。当问题率很严重的时候,他可以直接回到内测1再测试;当测试工程师对系统进行测试,提出的问题完全修复后,即可进入SIT测试环节;
(内部测试1和内部测试2均在公司内部局域网环境下进行)
此时公司内部事务处理完毕,可以正式下发;这时候就有必要整理所有与系统相关的资料,主要是
1)初步需求调查的产品
2)未来工作的规划和安排
3)软件安装所需的硬件环境(取决于项目)
出版的目的是整理前期资料,支持后期工作;
-tt-darkmode-color: #A3A3A3;">SIT测试阶段(System Integration Testing):这个阶段,需要测试工程师搭建模拟真实使用环境,由程序员进行软件各个模块的合并,然后做系统化的测试;如果软件是搭建在客户公司的,那么此环境需要程序员这个阶段需要产出:
《部署服务器环境的文档》,主要包括:
1)运行环境
2)数据库类型
3)第三方插件→配置方式
4)数据库初始化脚本
当环境与软件完全搭建好后,测试工程师会进行SIT测试,然后记录问题,当所有的问题修复好以后,邮件报告给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进行验收,根据定好的需求,验收无误后方可进入到UAT测试环节;
UAT测试阶段(User Acceptance Test):
这个阶段叫做用户验收测试,这个阶段,测试工程需要部署真实的用户使用环境(这里SIT环境需要一直保持,像游戏的内测服一样),UAT之前,用户/客户完全没有接触过系统,更加不了解软件的具体逻辑,这个阶段,也是整个项目环节中最最重要的里程碑,产品经理作为这个阶段的主导人,需要对用户进行按照业务逻辑进行系统化的演示,用户/客户会根据实际的业务场景提出修改需求,一般这个阶段会根据项目的大小持续1到3个月不等,主要的目标就是修改到用户满意为止,然后签订UAT验收报告;这里需要提到的是,用户这个阶段会有提不完的需求,作为项目经理/产品经理,你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按照合同对需求进行分类,然后给出解决方案;这里我给大家一点建议,演示的时候,项目经理一定带足足够的人去给客户演示,争取对客户的主要负责人做到1VS1,或者多VS1,而不是把产品经理顶到前面,让他一个人,被一群客户炮轰;
上线阶段:当UAT所有的问题解决以后,系统就能够正式使用了,这个阶段,就是用户在真实的业务场景中使用我们的系统了,作为谨慎,我们要把上线这里我们需要分为两个小阶段,试运营和正式运营;试运营就是小规模的使用我们的系统,从一条业务线开始试用,从一个角色,到多个角色,这个阶段也会报出很多连业务人员自己也会遗漏的小错误,这个阶段作为产品经理就需开始写操作手册也要给用户/客户进行系统培训;当系统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平稳运行1到3个月之后,我们就能够进入到正式运营阶段,也就是大规模的使用了;
最后:整个流程完成以后,我们就要找对方签订系统验收报告了,如果是本公司的项目,就需要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最后的签收;
整个流程用到表格为:项目管理问题汇整表(项目经理)、项目日志表单(测试/实施)、验收报告
- 项目管理问题汇整表:由项目经理用于记录内测到上线整个阶段遇到的所有问题,每周邮件发送给全体人员;
- 项目日志表单:只有项目立项,项目组的所有成员,需要每日填写;
- 验收报告:SIT、UAT、上线试运营都需要,其中UAT与上线试运营需要双方盖章签字,部门内部需要使用方所有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