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通海科财经,作者|樊东城
很多抖友发现,在Tik Tok群聊不仅可以一起刷短视频,还可以一起k歌。
这些是Tik Tok最近推出的新功能。可以看出,当字节跳动发生重大人事变动,张一鸣卸任CEO时,Tik Tok的社会探索还在继续。
与此同时,根据Tech Planet 5月18日的报道,字节跳动在2020年12月底接触了一家专门从事社交软件的公司。最初的创始人加入了字节跳动,并被任命为抖音社交科技的负责人。根据今年3月的市场消息,抖音将推群聊功能。
这一切都表明,社交在Tik Tok不是一种新的产品功能,而是字节跳动全球产品战略布局的一部分。
字节跳动想要社交,这种需求在2019年上半年最为明显。
当年1月,大张旗鼓推出的字节跳动首款社交产品“多山”发布。短时间拿下App Store冠军后,各项数据迅速下滑。第一轮冲击失败。当年5月,感兴趣的社交“飞聊”扛起了大旗,但根据海客的理财经验,该APP如今已成为擦边球内容的聚集地。
回顾过去,字节跳动早在2014年就开始投资社区社交产品。根据天眼超的信息,字节跳动被披露在2015年1月投资了花熊,这是一款照片聊天社区产品。2017年4月,字节跳动投资了专注于陌生人视频社交活动的产品Tiki,2018年11月,被曝于2019年9月收购了一款名为“biu Campus”的匿名社交产品。
可以看出,当字节跳动终于在2019年决定开始社交时,他已经在社交产品方面学到了很多经验。
也许是因为这两次不成功的公开尝试,字节跳动对社交的厚望终于在2020年滑落到了Tik Tok身上。
2020年4月,Tik Tok测试了“联系”和“熟人”的新功能,同时测试了陌生人社会化和熟人社会化,正式开启了Tik Tok为期一年的社会探索。
从字节跳动在社会领域的曲折探索来看,禁令和产品的失败并没有打消他社交的念头,反而意味着他越来越失意,越来越勇敢。
作为一个6亿日短视频娱乐平台,在商业模式上也逐渐走向成功。可以说上升趋势如此激烈,各大平台都开始了战略防御,都研究了一段时间短视频。为什么他们一定要贪图和做无利可图的社交活动?再说微信领先,Tik Tok哪里有社交的机会?
显然,除了张一鸣和张南曾经说过的原因,字节跳动在公司的长期战略下也有更深层次的需求。
01 为什么非要做社交
字节跳动想社交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微信的连锁关闭。张一鸣在2019年3月字节跳动7周年的演讲中提到了这一点。他在演讲中说,2018年,只有20万用户收到APP的反馈,用户问,为什么我不能通过微信给妈妈抖音视频?
此外,在2021年1月的极客公园大会上,张南也提到了Tik Tok社交的原因。以她的一个小学同学为例,她说一些普通用户开始喜欢用Tik Tok来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包括给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多肉植物拍照。根据张南的说法,这表明在Tik Tok,社交技能得到了发展,新的联系出现了。也就是熟人之间基于视频内容的互动。
e:15px;">如果说2019年3月张一鸣提到的理由还比较表浅,做社交主要服务于用户间的分享需求,那么,随着抖音用户盘扩大,由2019年1月时的2.5亿日活直接翻两倍多到6亿日活时,在2021年1月张楠的阐述中,社交对抖音的意义更大了,与熟人进行交流互动,甚至可以成为使用抖音的一个理由。也可以说,抖音的熟人社交价值已成拉动日活的重要因素。
自2020年9月在第二届创作者大会上,抖音宣布截至当年8月日活破6亿以来,这一数据已9个月未有更新。自2019年以来,抖音一般在最短4个月、最长8个月后宣布最新一轮日活数据,增长数量则为7000多万到2亿不等。抖音最新公布的用户数据是有关抖音搜索的,称月活破5.5亿。
用户增长放缓的同时,自2021年以来,抖音更多动作也放到了商业模式的探索上。2020年6月成立电商一级部门,各种切外链、完善支付功能,可以看到抖音在着意构建自身电商闭环。同时,2020年底,抖音成立本地业务中心,加大了在本地生活方面的商业探索。
那么一个问题显而易见,随着产品日活增长的想象空间变小,内容上无疑又会更多推送直播带货、本地商户类讯息,以快乐源泉著称,可让用户娱乐成瘾的抖音,如何还能保障用户一如既往喜欢刷抖音,一刷起来就忘了时间呢?
长期来看,用户使用抖音的时长较为固定,要解决这一问题,从内容的娱乐性上下功夫,难度只会更大,且会加大运营成本。从另一维度思考,社交无疑成了很好的解决办法。
张楠在大会上也提到过她的思考:人是社会化动物,想要去表达、想要跟别人产生连接,这是本能。
试想,如果抖音能做成社交,那几乎意味着,无需花更多精力,就可实现让用户随时都想上抖音看看:他总会想知道自己亲朋好友又发了什么日常,自己昨天发的生活视频有没有人点赞。
除了实现稳定日活,字节跳动做社交自然还有更大战略目的:为旗下越来越多的娱乐类产品找到一个基础分发平台,使原本分散、各自为战的兵力形成协作效应。
在张一鸣2019年3月的演讲中,除了提到不能在微信分享抖音,还提到不能分享西瓜链接。可见微信所指,不单是抖音。
几年时间,字节跳动在娱乐方面的布局越来越全面,图文、影视、音乐、游戏无所不包,借用社交杠杆撬动传播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和腾讯相比,字节跳动俨然少了一条类似微信,能把所有娱乐产品合纵连横起来的社交细线。这对游戏产品的启动也会起到关键作用。
对全球移动APP下载量榜首的常客TikTok来说,做社交同样能实现类似战略需求。
字节跳动有需求,也有实力做社交,但要翻越微信这座10年大山做成熟人社交,不容易。
02 如何翻越微信
2010年某天晚上,腾讯广州研发团队的张小龙给马化腾写了一封信,讲述了移动社交的机会。自此,拉开微信10余年熟人社交霸主地位的序幕。
10年间,更多成功机会来自于微信之外的陌生人社交。
其中尤以在微信推出半年后上线的陌陌最为知名。据创始人唐岩所说,陌陌是为满足年轻人在大都市工作,心灵寂寞渴望交友的需求而生。此后,陌陌更收购陌生人社交软件探探,丰富用户版图。
移动细分领域带来的机会还有同志社交。其中,上线于2012年11月的男同社交软件Blued最终于2020年7月挂牌纳斯达克上市。同样找到陌生人交友机会的还有,今年5月向纳斯达克提交招股书的Soul,一款不强调露脸、特点是灵魂交友的社交软件。
但由于熟人社交领域始终是微信的领地,人们在上述软件中结识了朋友或潜在相亲对象,很大概率又会相约到微信继续聊。不管是在专门的陌生人社交软件,还是知乎、豆瓣类社交平台,“加个V”、“加威信”成为各种暗号,试图将刚认识的朋友引到自己的熟人圈。这很大程度上又巩固了微信社交老大的地位。
按交流形式来划分,近年也有不少社交软件试图从图片、声音、视频等角度切入市场,但鲜有成果。
如在2017年获得字节跳动投资的视频社交团队,早于2014就开发了一款照片类社交软件Biu,3年后创业方向转为视频社交。
这种趋势在2018年底越加明显。其中当年11月上线的声音社交软件音遇曾小火一阵,主打陌生人社交K歌、接唱玩法,上线后曾一度攀至App Store社交榜第一名,据媒体报道,它也曾获今日头条数千万美元天使和 pre-A轮融资。但由于监管问题,产品最终于2019年4月被下架。
冲击未成,池水已然搅动。不管是子弹短信还是音遇,他们带来的短暂火爆都说明,微信之外,社交领域确实还存在着某种十分强烈的用户需求。只是它到底是什么,目前还没有创业者能在合规的框架下准确抓住它。
2019年1月,著名的三款社交软件齐发事件至少表明,不少创业者对于抓住以上提到的社交新需求很有信心。
这种趋势自然引起了腾讯的警觉。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19年11月以来,腾讯先后推出7款社交类APP,涉及熟人社交及陌生人社交,形式则有图片、声音、视频等,可谓从各维度出击探索。
2021年5月20日,腾讯发布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一季度 QQ 移动端月活 6.064 亿,同比减少 12.6%。以主打00后交友著称的QQ活跃用户数又下滑了,这对腾讯而言是个坏消息。
与此同时,此前更多精力放在添加新功能上的微信,也于2020年以来,加大了基于社交功能的微创新探索,成为微博热门话题。
2020年6月,微信上线拍一拍,从产品功能上来讲,是为提高用户在微信群的活跃度而存在;2021年,“微信黄脸表情会动”上了微博热搜,微信同时更新的,还有新添“我的状态”功能,新增三个视觉化全屏表情;2021年5月,微信发布新功能,在拍一拍基础上再添“炸一炸”。
以克制著称的微信,在今年上半年短短几个月中,频繁上线新玩法,对社交新需求的热切探索可见一斑。
多年来,围绕微信是否已太过沉重的讨论持续存在。社群、微商、朋友圈广告降低了人们的社交欲望,小程序、服务号也让微信变得愈加商业化,逃离朋友圈成为不时蹦出的社交话题。
但早于2018年8月就实现了10亿日活的微信,国民上网APP必备榜首,霸主地位又怎会被轻易撼动?
近年,字节跳动、阿里纷纷着力企业交流工具,如果说这从客观上分流了存在于微信中的一部分职场交流需求,那么,抖音想要分羹的,则是熟人各类社交需求中,最具娱乐性的部分。至少目前看上去如此。
抖音选择在此时加大撬动微信熟人社交腹地,无疑也和微信近一年多来,将部分精力分出,大力做短视频的时机相关。攻防之间,角力态势尽显。
03 谁能拯救社恐
撇开大公司间的商业竞争,回到社交本源,其实也会发现,在微信牢牢占据熟人社交的10年间,年轻人的社交模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社交媒体讨论较多,也是最流行的一种社交变化是,当今社会,社恐患者越来越多。
社恐,社交恐惧症的简称,是一种早于1985年就被发现的精神类疾病,属焦虑症的一种。但目前,这一词语已被大量90后00后用作介绍自我社交特点时的词语。
“我只有一点点社恐”豆瓣小组创建于2019年11月,至今已有超2万人在此聚集,一个可供对比的数据是,创建于2008年的“社恐抱团取暖”小组人数为4万人。如果将两个小组比做两个小型社区,毫无疑问,前者吸引用户入驻的效率高多了。而在后一个老牌小组中,据海克财经检索发现,发表于2019年之后的帖子数量也占到目前总帖数超80%。这似乎意味着,关于社恐的讨论,在近两年疯狂增长。
官方媒体也注意到了这一趋势。央视新闻2021年2月发文《社恐日常》,光明日报2021年3月发文《社恐会成为时代流行病吗》,试图讨论年轻人越来越不爱社交的问题。在《社恐日常》一文下有用户留言:对人过敏。这条留言以超1600点赞量排名留言区第二。
从上文提到过的,微信一年来在产品上的细微改动也可发现,社会心理的这种变化,也投射到了社交产品变迁之中。
2021年1月,据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透露,超2亿人微信朋友圈设置了仅3天可见,按腾讯2018年财报中的数据,朋友圈日活数为7.5亿来估算,超26%的用户选择了用3天可见功能去“吃掉”自己的近况动态。这保护了隐私,也保持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从产品特点上看,一心想在社交上有突破的抖音,也关注到了时代心理的变化,试图在保护隐私和消除孤独感中找到均衡点。
抖音于今年3月上线了群聊功能,海克财经体验发现,在陌生人社交群部分,相较微信群聊,抖音群聊有一些明显特点。
首先,和微信较为封闭的连接生态比,抖音群聊较为公开,目前最大形成来源是,抖音达人的粉丝群。例如,罗永浩在抖音目前就有5个群。虽是公开,但不少达人设置了进群门槛,如果你从未在直播间刷过礼物,那么很大概率难以进入多数热门达人的粉丝群。
基于此,目前多数抖音群聊聚集形式为,关注到同一达人的粉丝。也可理解为,这是在生活方式或消费观上较为相近的一群人形成的群聊。不排除以后还有别的组织形式,如根据兴趣形成群组,类似早期飞聊的产品设计思路。
其二,抖音群聊主要产品结构和微信群类似,但在一些细节上,做了针对性改动。其中较为特别的一点是,在抖音群聊,可以看到群内有多少人阅读了你的发言,同时,还可在群内对别人说的话点赞。
这让用户很容易发现一些关于群聊的真相。例如,在一个有400多人的当地美食群中,经常进群聊看消息的,可能只有十几个人。
从这些学自海外社交软件的细微设计中可以看到,不管是私信还是群聊,抖音都在试图加强用户间的互动与连接感。
但互动是否过度,也成为一个问题。粉丝和博主多是单向关注,几十万粉丝的博主大概率没时间运营群,如何把握群内话题方向成为一大问题。此外,也已经有用户在微博吐槽抖音社交的一些功能,如有人发微博反问抖音为什么会开发“在线”这一功能,大晚上不睡觉被妈妈发现了。目前,这一功能已被抖音去掉。
除开群社交以及私聊,可以看到,抖音社交也更多在视频、声音,及特效上做文章。
例如,在声音方面,抖音群聊提供一起K歌功能,富有意味的是,K歌房目前排名靠前的多是抖音神曲;在视频通话上,你可以在聊天的同时,给好友扮上抖音流行的人脸特效。
在产品层面,字节跳动做社交循序渐进,而微信也丝毫不滞后,紧密开发新功能。
可以确信的是,一场来势凶猛的攻防战正在众人看不见的地方悄悄集结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