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九寨沟县,在普通人眼里,是人间天堂,是“九寨不看水归”的童话世界。众所周知,九寨沟县是省确定的贫困县,也是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是典型的“贫困地区”。
2019年4月,九寨沟县成功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同年年底,九寨沟三年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在两年内基本完成.这为九寨沟创造了一个个的奇迹,九寨沟面临着次生灾害频发、旅游停运、重灾后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也面临着脱贫攻坚、灾后重建等多重任务。
“破障夺关”的背后,离不开九寨各族儿女的团结,离不开九寨软实力的强大支撑。
民族团结进步 同心共建美丽新九寨
九寨沟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藏族、羌族、回族、汉族等。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有许多民族聚居、文化交融,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劳动、其乐融融。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的24小时内,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众志成城,紧急组织2500多名干部群众抢通通道、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安全有序转移游客6.15万人次,创造了抗震救灾史上的奇迹。
地震发生后,面对重灾、扶贫等多线作战的重大挑战,该县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目标为抓手,积极创新“1345”工作法,将“生态美、和谐幸福、富裕小康三家园”建设贯穿创建工作始终,坚持灾后重建与对口帮扶四结合,完善鼓励表彰、人才培养等五项机制。大力弘扬“感恩、进取、务实、拼搏”的九寨精神,团结带领九寨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拥抱在一起,用“两地一模”建设美丽新九寨,奏响时代强音。
“我不会离开九寨沟。这是我的家。只要人没事,其他的都可以回来。”桑吉,藏族男子,九寨沟景区人,高级摄影师。40岁时,他深入景区各个领域,拍摄了上万幅作品。自从地震后公园关闭后,他一如既往地坚守岗位,捕捉了无数美丽、熟悉、未知的画面,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地震后家乡的新生。
第二年6月25日和7月10日,九寨沟遭受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两次洪水洗礼,让原本“受伤”的九寨雪上加霜。“赶紧把河改道到我家,别把对面的房子都毁了。”洪水肆虐,安乐乡吴佳村一村民的房子即将被洪水吞没。关键时刻,村党委书记杨建军奋力呼喊,不仅挽救了村民的房子,也让这位默默无闻的村党委书记成为了“网络名人”。
因为像杨建军这样面临建国以来最大洪灾的九寨人数不胜数,九寨各族儿女始终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在重大自然灾害中实现“零伤亡”,在抢险救灾中再次创造“九寨奇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除了桑吉和杨建军,还有美丽乐观的瑜伽女孩娜美,九寨沟美丽大自然的守护者,白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的巡警唐玉林,还有“撑起生命之舟的划手”任贵元.闪耀的名字背后,围绕着突出九寨精神的典型故事,每一个都诠释着真善美。在他们的带领下,九寨各族的孩子都很棒
“我们寺庙原来的正殿是危楼,茶室也倾斜了。感谢县委、县政府对正殿的修缮加固,茶室得以重建,宝坎、大门得以新建。”沙布寺人民管理委员会主任郎震孝感对民族宗教管理新模式感触颇深。他说,很多干部和和尚结对认亲戚。“我们必须是热爱祖国、教书育人、遵纪守法的僧侣。”
“党和国家的宗教和民族政策太好了。既然国家有难,我们和尚就不能袖手旁观。”在新冠肺炎爆发肺炎的情况下,
385026819" mention-index="0">玉瓦乡玉瓦寺僧人嘉阳扎西主动向疫区捐款500元。在他的带领下,玉瓦寺僧人共捐款2766元。这仅是九寨宗教领域及各族儿女同心战“疫”的一个缩影。“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2019年4月,九寨沟县顺利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是阿坝州第二批脱贫摘帽的县之一;2019年9月,童话世界补妆归来,九寨沟景区实现试开园;2019年8月,成功举办阿坝州第15届运动会和第三届残运会;同年底,九寨沟三年灾后恢复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九寨各族儿女攻坚克难、披荆斩棘、踏浪前行,共同创造了一个个“九寨模式”“九寨速度”“九寨奇迹”。
守护文化根脉 擦亮九寨文明底色
如果说灾后重建是一次区域的“系统重启”,那么不仅需要建筑的重生,更需要文化的重振。
九寨沟县是多民族聚居区,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民歌之乡、琵琶之乡、情歌之乡”的美誉,舞、南坪曲子、登嘎甘和川西藏族山歌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九寨沟演艺产业群”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7年11月8日,是九寨沟“8.8”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启动的日子。其中,“科学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保护”被列为首要任务。与此同时,大灾之后,思想文化家园的重建也在紧锣密鼓有序推进。
2018年元旦,震后新年第一天。随着一声号令,一场旨在展现九寨儿女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彰显奋力前行决心的“同心同向·感恩奋进·共建美丽新九寨”全民健身跑活动在新城区开跑。同时,也标志着吹响了九寨儿女凝心聚力,加快建设美丽新九寨的号角!
2018年1月13日,九寨沟县非遗展示中心开放仪式在新区文化艺术中心举行。设置4个专区,全面展示九寨舞、南坪曲子、登嘎甘和川西藏族山歌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年2月10日,九寨沟在成都市环球中心举行主题为“感恩有您,九寨依然美丽”九寨非遗展示活动,邹舞、熊猫舞表演等4项国家级非遗集体亮相成都,对外展示了九寨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2018年3月2日,震后的第一场元宵晚会在该县新区文化艺术中心广场如期上演。各类极具特色的九寨民俗文化活动纷纷登台亮相。如今,延续十九年的元宵晚会,已然成为九寨人自己的“春晚”。
2018年5月,九寨沟县两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结束了九寨县没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历史。
文艺,是大众的精神食粮。该县坚持开展文艺“五个一”活动,先后创作《乡里乡亲》《情满九寨》《九寨花开》等歌曲;出版《九寨祥云》《血脉》《心安》等书刊;创刊本土杂志《新九寨》……一个个扎根本土、深植时代的文艺精品力作,凝聚起九寨各族儿女“拼搏、创业、奉献”的精神家园!
同时,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五下乡”、广场文化活动等为抓手,探索开展九寨本土文化“一月一主题”系列展示活动,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一个个惠及民生的文化活动在九寨大地高潮迭起。
通过九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丰富和繁荣,不仅让千百年来历史积淀的九寨文脉延续、发扬,更不断满足了九寨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统文化的浸润,熏陶和孕育着九寨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

“创城为民、创城惠民、创城靠民”。2019年,九寨沟县以创建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为抓手,聚焦立德树人、深耕“文明沃土”,为加快建设美丽新九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围绕立德树人,在中小学生中创新开展“弹唱一首感恩歌、写一句赞美家乡的话、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做一件友善的小事”等“四个一”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感恩奋进、求真务实、吃苦耐劳”。
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每月第一周周一作为升国旗日。而每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对九寨干部群众而言,都是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更是一次场深刻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
常态化开展“九寨身边好人”评选活动,通过用“身边好人”故事来感染和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九寨身边好人”已成为九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张名片,引领九寨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开展“我爱九寨、九寨爱我”主题教育活动,编印发放《九寨沟市民文明手册》,组织“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实践活动,推出《斑马线》《文明交通红黑榜》等宣传专栏,打造“九寨先锋”“九滴水爱心协会”等志愿服务品牌;随处可见的“志愿红”,是九寨大地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比发展就是比环境!”以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近日,九寨沟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全域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不落死角治脏、不留后患治乱、不拖时间治堵……此外,还将每月第一周的周六定为“全民大扫除日”,全县干部群众齐上阵,共同呵护自己的绿色家园。
交通有序了、街道整洁了、行人礼让了、环境更绿了,
洋溢在九寨百姓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文明,正成为擦亮九寨品牌的又一道亮丽底色。
坚持党建引领 营造干事创业好氛围
一个地方的发展,干部是决定性力量,作风是关键性因素。
“党建+重建”“党建+脱贫”“党建+治理”……近年来,九寨沟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党建+”系列特色党建标准体系,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党建标准化示范县。
以“党建+重建“为例,该县通过在重建一线实施组织覆盖、党员亮身、典型引领等“五大行动”,深入开展“重建一线党旗红”主题活动,全面规范重建一线涉及22家企业11个党支部的设置和运行,探索建立了重建一线村企联席会议制度、地企党组织结对共建新机制,协调解决重建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相关难题,大力开展“平安企业”“平安工地”等创建活动,为高质量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提升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深入开展“践行一线工作法、千名党员进农家”及“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5100余党员干部与19000余户农户结对认亲,覆盖率达100%,架起了干群常来常往、常联常亲的“连心桥”。
大力实施乡村分类转化提升行动,常态化整治后进党组织,在全州率先启动小区党建、农民工党建、完成20个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引进各类干部人才744名,成为全省选调生基层挂职锻炼实践基地。
“坚决向傲气、小气、怨气、阔气‘四股习气’开刀!”为打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该县持之以恒整治“四风”和“四股习气”突出问题,创新实施“周报告、月督查、季问责、年考核”等制度,出台《“八个严禁”》《“十六条措施”》等文件,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对标“树精品意识、重精准发力、抓精细管理、善精心服务、强精严督导”等“五精”理念,推动作风建设往深里抓往实处做。近年来,该县先后开展5轮县委巡察,查处纪律作风问题23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18人、组织处理14人。
防微杜渐,严管才是厚爱。为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线,该县持续深化“1+N”干部监督教育管理机制,对现有干部管理制度进行梳理总结,分类形成34条制度汇编;突出抓早抓小抓苗头,认真落实提醒函询诫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先后组织337名党员干部,分批前往锦江监狱、阿坝监狱、金堂监狱开展警示教育;组织82余名单位“一把手”家属开展“家风促进”警示教育会,全力筑牢干部廉洁防线;开展廉政党课讲座,强化干部作风及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宣讲,加强对党员干部警示教育。
同时,树立“有为才有位”的鲜明用人导向,坚持在一线中考察和识别干部。先后选派74名干部人才外出挂职锻炼,抽调62名优秀干部到重建、脱贫等部门跟岗锻炼……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该县对“疫”线干部进行综合考察研判,推荐优秀后备干部40余人,及时提拔使用9名优秀干部。
干部作风的转变,也促进了九寨政务服务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工作人员的不仅服务态度好,而且只用了几分钟就为我办好了证件。”近日,在该县行政审批服务区大厅,南坪镇居民李女士拿着刚刚办好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件,开心地说,“很满意,我要为他们点赞!”为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该县通过精简办事流程、缩短办理时限等,让群众和企业“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初见成效,并正在漳扎镇探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平台优服务”镇级综合服务模式。
在九寨,“软实力”的提升,为九寨发展带来了“硬成果”。除顺利实现脱贫摘帽、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外,2019年,该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余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4万余元,比上年增长10.8%……
软实力,硬担当!如今,九寨全县上下正勠力同心、弦歌不辍,为加快建成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脱贫奔小康的典范而不懈奋斗,朝着“两地一典范、美丽新九寨”发展目标坚定前行。
(来源:四川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