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宁波人来说,81890是一系列深入人心的数字。不仅仅是因为它谐音,更是因为它真的“灵性”,已经“灵性”了18年。
对于这串数字,社区群众表示是“生活的大管家”,修电器、接水管、开门锁.生活中的琐事,所有的呼唤都可以做到;
对于这一系列数字,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表示是“身边的一个有爱心的人”,头疼,求医问药,聊天交友.他们的生活有很多不便,电话那头总有人耐心倾听。尽力解决问题;
对于这一系列数字,加盟公司表示是自己的“家人”。一个电话带来的不仅仅是业务,还有规范的企业管理和服务意识,让与民生相关的低小零散行业都升级了。权力;
对于这一系列数字,合作单位表示,是快速推进行政效能改革、基层社会治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好帮手”,已成为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18年来,这种社会治理领域的“宁波模式”从宁波海曙区复制推广到全国各地。它的发展壮大,印证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创新的时代价值。
为什么热线这么神奇?电话线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这几天,我们一直待在宁波81890求助服务中心,和接线员一起听热线,跟着关联企业上门服务,和志愿者一起走进社区,试图揭开谜底。通过三次日常通话,或许可以一窥这一系列神奇数字背后的民生逻辑。
一个号码拨成十几年的老习惯
“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81890”
宁波81890求助服务中心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广海大厦二楼。玻璃墙分隔的布线部门是这里的“心脏”。
81890接线部组长费苏华当天值班,负责热线调度协调工作。她是唯一一个能抽出时间和我们谈论线路部故事的人。
“我是2006年进来的。当时我以为我在接电话。第一天上班拿起电话问不知道,才知道这个电话没那么好接。”费苏华指着桌上的两部电话,说是黑色的接了,白色的拨了出去。当时很多关于81890电话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只好用白色电话一个个打电话咨询。
每次他们回答一个新问题,他们都会用条目记录下来,并收集在计算机系统的知识库中。现在里面有46000多条信息。
我们对这个知识库很好奇。费苏华随便开了一家,上面记录了宁波所有打棉店的地址。“不要看琐事。最近还有很多人问什么时候冷。”费苏华笑着说,这个知识库是81890最有价值的宝箱。
费苏华说,81890已经积累了800多家大大小小的关联企业,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人们有需求时,他们会给特定的企业提供上门服务。
为了找到答案,我们将沿着其中一条热线前来参观。
正在这时,许婧桌上的电话响了。
“我的热水器坏了,需要在家修理。有没有师傅能来看看?”打电话的高大哥住在海曙区高桥镇水安花园小区。他有点担心,因为他不能在寒冷的天气里使用热水器。
“好吧,我给你打电话联系你自己,或者我们帮你联系一个师傅?”问家庭住址,许婧问。
“请帮我联系一个。”
“好吧,你需要自己谈谈价格。如果您在服务中遇到问题,可以再次联系我们。”
放下电话,许婧在电脑系统中输入“热水器”,然后选择区域,周围有可维修热水器的所有关联企业都会显示出来。她联系了最近的一家,对方说可以马上上门维修。
e:15px;">在征得高大哥同意后,我们也和维修家电的李师傅一同来到水岸花园小区。“这么快就来了,我还担心今天要洗冷水澡了。”一开门,高大哥对维修人员上门速度有点意外。
修了十多年电器的李师傅打开热水器一看,就发现是分压开关坏了。“修的话要换配件,大概100多块钱。”讲明价格,三下五除二,就把热水器修好了。
此时,距离高大哥打电话求助才1个小时。他说:“没有这个热线以前,修个东西才叫麻烦,走街串巷到处去找,有时候修的水平还不好。”
高大哥当年的感受,是政府部门开通81890热线的原因之一。
“当时信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老百姓需要家政类服务,不是问亲朋好友,就是到街头楼道里找小广告。成立81890,就是要把碎片化的信息整合起来,让老百姓办事不麻烦。”刚刚调任其他工作岗位的宁波市81890求助服务中心原主任金莹说。
2001年8月18日,海曙区财政投入56万元,租用4条电话线,招聘10名工作人员,搭建了81890热线和信息平台。从一天几十个电话,到后来一天几千个电话,这个以“便民利民、有求必应”为宗旨的热线,很快在宁波家喻户晓,成为便民服务的“连心桥”。
截至2018年12月23日,该中心累计解决市民求助事项11316279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9.87%。自2004年以来,81890相继制定出台了《家政企业等级标准》《家政从业人员资格星级标准》《母婴护理(月嫂)服务规范》《家庭物品搬运服务规范》《居家保洁服务规范》等各类家政服务行业标准。已经发布国家行业标准7项,宁波地方标准9项,企业标准545项。81890也成为国家家政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第一批试点单位。
一次盲人来电催生十年志愿行动
“让特殊群体感受身边的关爱”
蹲点第二天,恰逢中心组织了一场进社区的志愿者活动。
修家电、磨剪刀、配钥匙、检查牙齿……一大早,海曙区荣锦佳苑小区的广场上,就摆起了一排志愿服务摊位,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已经忙碌开了。在这场志愿活动上,我们还见到了如今街面上少见的修雨伞、磨剪刀等服务。
“我们维修店是81890的加盟企业,这几年平台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后来我们也加入了中心的志愿者队伍,能一起做一些公益活动,觉得特别有意义。”埋头修理家电的志愿者侯顺松乐呵呵地对我们说。
81890开展志愿服务的薪火之源,是一次盲人来电。
2007年底,81890接到一个盲人打来的倾诉电话。这位盲人朋友50岁时因病失明,失明前很喜欢看电影,眼睛看不见之后几乎没有了文化娱乐活动,呆在家里不知如何是好。
“我们发现他反映的不只是个人问题,这种情况在盲人中普遍存在,我们就想,能不能利用81890公共服务平台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帮助盲人这一特殊群体?”当时任宁波市81890求助服务中心主任的胡道林对我们说。
2008年新年伊始,81890求助服务中心就联合海曙区残联,组建了公益组织——宁波81890光明俱乐部。
俱乐部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建立为盲人讲电影的光明电影院,并招募了一批为盲人讲电影的志愿者。如今,光明电影院已成为深受盲人朋友欢迎的保留项目、品牌项目,每月一次,已为盲人播放近70场电影。
我们在海曙区阳光天地小区见到盲人倪师傅时,他正在家中用智能音箱悠闲地听着评书。乐观且兴趣广泛的他,是第一批参加光明电影院活动的。过去10年的电影放映,他几乎场场不落。“81890真是我们的亲人,不仅为我们组织活动,还给我们搭建了电话、语音交流平台,让我们盲人群体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谈到81890,倪师傅竖起大拇指。
这些年,81890光明俱乐部志愿者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爱心车队加入进来,为盲人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医院的志愿者们送来了义诊和心理咨询等服务……我们了解到,如今光明俱乐部已经有志愿者3800余名,参加志愿服务达到5200余人次。2014年,81890光明俱乐部还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2012年,81890志愿服务中心成立,在想做好事、能做好事与志愿服务需求之间,搭起了一座实时对接的公益爱心桥梁。
81890志愿服务中心秘书长陈卓青告诉我们,针对老年群体不会用智能手机、不会网购的问题,他们联系宁波工程学院,创建了“温暖的数码公益爱老助残”志愿项目;2010年,志愿服务中心了解到医院的肿瘤病患需要提供心灵陪护,抗癌志愿者组织81890常青藤俱乐部上线……2012年81890志愿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已对接志愿服务1.1万余次,记录服务活动1.6万次,记录服务计时260余万小时。
一个电话问清办事流程
为“最多跑一次”做好“伴奏”
“您好,这里是81890巾帼文明号,016号话务员为您服务,请讲。”电话响铃两声以后,话务员张静按下接听键,熟练地进行接听问询。这句话,她每天要说一百多遍。
“我想问一下,我要办理他项权证注销,要去哪里办?具体要带哪些资料?”
张静用三分钟快速处理好了这个事情。“这个证的办理比较冷门,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办理,我们接到的咨询也不多,好在前几天正好有人来咨询过,所以我们知识库里有更新。”张静指着电脑屏幕对我们说。当天下午,她又联系对方进行了回访。“他说办得很顺利,因为资料齐全,一次性就办好了。”张静说。
我们知道,在宁波,通过81890电话问询,实现办事少跑腿,也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当时信息传递不方便,各个部门之间也存在信息隔离,在宁波,当时光是各个部门的热线就有200多条,老百姓遇到事情不知道该找谁,关于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的反映很多。”胡道林对我们说,当初政府设立81890,其实就是一次政府自我革命的举措,就是希望通过这个不设边界的平台,让老百姓办事更方便。
我们发现,这条热线的来电诉求,也体现着社会治理的变化。热线刚开通的时候,关于公共事务的矛盾反映占据了所有来电八成左右。之后,伴随着政府职能转变、信息渠道畅通,这些反映和纠纷的数量逐年减少,目前已经下降到1%左右。而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展以来,81890在助力“最多跑一次”方面的各类政务咨询占总求助量的八成左右,成为推进“最多跑一次”的重要支撑。
除了通过自身服务构建政府和百姓之间的连心桥,81890热线,也为其他部门开展效能改革,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依托。
刚结束一起诉前调解,海曙区人民法院望春人民法庭庭长江锋风风火火地来到我们面前。几年前,他联手81890在宁波法院系统开创了老小区漏水纠纷化解的新做法。
“海曙老小区多,我们每年都会有二三十件房屋漏水纠纷,很多案子修修只要几百块钱,但因为双方谈不拢,最后找专业鉴定机构要花费几千块钱,简单的纠纷变复杂了。”江锋对我们说。为此,他找到81890求助服务中心,双方合作建立了81890评估专家库,对房屋漏水案件进行损失评估,大大提高了此类纠纷的调解效率。
蹲点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类似的做法已经涵盖方方面面,围绕社会综合治理、文明创建、五水共治、最多跑一次等重点工作,81890求助服务中心拓展建立了84项工作联动机制。
“时代在变,81890的职能定位也在变,从让群众生活更方便,到如今让群众生活更有品质、让特殊群体更有尊严,我们也在结合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探索新做法,使81890更深入地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去。”金莹说。
她告诉我们,81890正在探索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的2.0版本,将全力推进平台的人工智能、智慧养老、大数据分析、信用评价等提升项目,让平台的数据发挥作用。同时,结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最多跑一次”以及“四个平台”建设的工作,着眼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对接,实现平台的互联互通,进行资源信息的充分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