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1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授予源潭镇“中国毛笔工业之都”称号。刘洪河
2019年3月21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授予源潭镇“中国毛笔工业之都”称号。刘洪河
中国合肥3月28日电(褚伟伟、刘红河)“源潭镇近10万人口中,近一半从事毛笔行业。目前全镇工商注册制刷企业5000余家,规管企业50余家,技术专利100余项,总产值已超百亿元。这些产品在销往中国各地的同时,还出口到美国、英国、加拿大等70多个国家。”近日,安徽省刷子行业商会秘书长丁跃进在安徽省刷子行业商会第四次会员大会暨环卫刷团体标准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从最初的毛笔到上百种毛笔产品,曾经的穷乡僻壤安徽省潜山市源潭镇,一跃成为经济强镇,年产值超百亿元,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70%以上。2019年3月21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授予源潭镇“中国毛笔工业之都”称号。画笔打开了元潭镇的致富之路,也“刷”出了大市场。
工人们正在为工业刷制作刷丝。刘洪河
据丁跃进介绍,目前,源潭镇主要生产民用刷、工业刷和卫生刷三大类,其产品分别占中国市场份额的30%、70%和90%。“可以说,有3把刷子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源潭制造’。”
据了解,元潭镇制笔技艺源于毛笔制作工艺,至今已积累了近百年的历史。源潭镇制刷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初,元潭人开发利用农村多年废弃的猪毛,生产发刷、油漆刷等生活用品,逐渐打开了市场。
工业刷全自动刷丝生产线。刘洪河
58岁的胡,作为元潭镇最早的“制刷人”之一,有着30多年制刷经验,见证了元潭镇制刷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作为一名“背包客”,他用腿把画笔卖到其他地方。20世纪90年代,胡云节开始自己琢磨生产,制刷方式也从纯手工生产转变为半机械化生产。现在,他的工厂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他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上。
短短30年间,胡云节从一个食不果腹的贫困户,变成了一个年产值8000万元的企业家。“画笔带动了元潭镇千家万户的经济发展,也刺激了当地物流、电商等产业的崛起。”胡表示,希望未来能打开更多的国际市场,让源潭制造走向全球。
源潭毛笔产业从“家庭作坊式”向“规模化”的转变得益于当地生产集群的发展。在源潭制刷产业园的一家制刷丝厂,8条生产线同时开工,工人们紧张地工作着。许郭喜安像往常一样仔细检查了当天刷丝的制造情况。
据许介绍,他的工厂年产值已经超过1亿元,刷行业的发展不仅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好,也带动了当地和周边居民的就业。“工厂里的女工一年能拿到4-5万元,熟练的男工能拿到8万元,解决了源潭很多地方的就业问题。”
据了解,2011年,安徽省政府批准成立源潭毛笔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内制刷行业已经形成了集制刷行业生产、加工、研发、销售、物流、原材料培训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目前,源潭镇的毛笔产业已经实现了完整的产业链,在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