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翻译,先帝创业未果

诸葛亮在《师表》中说:“先帝创业未半,中路崩。今下三分,益州疲弊,此乃存亡之秋。”

这句话被幽默的读者改了几个字:“先帝花了一半的生意,花了一半的预算。如今,资金紧张,工资拖欠。这是破产和崩溃的迹象。”

虽然搞笑,但其中也有一定的道理:刘备发不出工资,只好在刘巴的建议下发行“党白大千”搜刮民脂民膏,使得蜀中民怨沸腾。在蜀汉的末期,他使天府之国变得受欢迎。

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始皇帝创业前花的是预算,谁花的是刘备的豪门?

细看三国史料,会发现刘备的预算已经花光了,至少有三个人负责。刘备集团缺乏管理人才,却盲目扩大规模,导致一方被忽视,另一方被忽视。在伐魏后期,蜀中没有廖化将军当先锋,刘备伐吴,更没有一个像样的先锋将军。结果,刘备不得不去前线指挥——,这已经成为军事指挥官的禁忌。刘备战败后,蜀军千里崩溃,原因很简单:没有一个经历过战场,有足够威望的将军能稳定战局。

我们少聊八卦,言归正传。先说说刘备集团的预算是谁花的。

吃尽可能多的食物,照顾尽可能多的地方。诸葛亮的隆中对数千,但有一点没数:荆州不够,只能有一个将军。景宜渡过汉中后,需要大量的大臣和武将守卫汉中。直到刘备去世,只剩下魏延和赵云。庞统、法正、关羽、张飞、赵云。

读者都知道,在任何乱世,要想称霸,必须有人才、地盘、人心三大资源。

刘备集团人才凋零,版图萎缩,百姓不安。当然,这三个问题应该由三个人负责,因为他们已经花光了这三个方面的预算,以至于刘备集团入不敷出。当邓艾琼斯到达时,仍有数万蜀兵不战而降。还不如当刘备进入四川的时候,刘章的下属还有点反抗之心。

刘备集团的瓦解始于关羽失荆州,就像清朝从乾隆时期开始衰落一样。

>



荆州丢失,刘备的地盘没了一半,应该为此负责的,当然是后来被尊为武圣人的关羽关云长:蜀汉的大战略方针原本是“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但却被关羽搞成了两面树敌。


关羽不但两面树敌,还在蜀汉集团内部制造了尖锐的矛盾:南郡太守糜芳负责整个荆州军的后勤补给,还保护(监控)着荆州将领的眷属,但是关羽对他从来不假以词色,明显是不把“国舅”当干部;驻守上庸三郡的刘封,跟关羽的关系一直很僵(关羽反对刘备守寇封为养子并将其更名为刘封);荆州其他高层干部,都跟关羽有矛盾,荆州治中(州牧的副手)潘濬“亦与关羽不穆(睦)。


关羽跟谁都搞不好关系,所以大家都等着看他的笑话——关羽荆州战败之后,已经跑到了马超任都督的临沮,马超未派一兵一卒接应,眼睁睁地瞅着马忠在临沮设伏将关羽擒斩。


荆州之失,关羽难辞其咎,所以花光刘备预算的,应该有关羽一个。


关羽傲慢而且不善于团结同事,当然要为失荆州承担一部分责任,但荆州之失,同时也暴露了刘备集团人才匮乏的问题,而蜀汉人才匮乏,我们只能从内部找原因,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诸葛亮太能干也太肯干了。


诸葛亮忠心耿耿尽职尽责,这原本是一种美德,但凡事过犹不及,诸葛亮太能干,属下无事可干,也就难以发现真正的人才:除了诸葛亮之外,蜀汉任何人都无权做出杖责二十军棍以上的决定。


诸葛亮执政之后,同为顾命大臣的李严被贬为平民、巴郡太守廖立被贬为平民、车骑将军刘琰被斩,魏延也郁郁不得志,真正有话语权的是费祎蒋琬和丞相长史杨仪,这帮武大郎开店,超过五尺的人都得低着头。


地盘丢了一半,人才更是死一个少一个,所以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中弥漫着一种悲观情绪:“今陛下(指刘禅)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人才尽失,后继无人,更可怕的是蜀汉“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


从天府之土到民有菜色,刘备和诸葛亮可把蜀中百姓祸害得不轻,就连孟获所在的南中地区,也对刘备集团恨得牙根痒痒,以至于刘禅根本就不敢往那儿跑:“自丞相亮南征,兵势偪之,穷乃幸从。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此患国之人也。”


造成刘备集团民心尽失的,当然是刘备诸葛亮的杀鸡取卵政策,而这种政策的始作俑者,似乎应该是那个被诸葛亮极力推荐的刘巴:“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巿。’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刘备的府库是充实了,蜀中百姓的家底却被掏空了:汉朝流通货币是跟铜等值的铜钱,我们可以称之为“铜本位货币”,刘备这种做法,属于官方造价钱而且命令老百姓使用,从门阀世族到黔首百姓,粮食布帛和其他物资都被刘备拿当百大钱“买”走了,而这“当百大钱”,别的地方还是当一个大钱收,所以蜀中所有人的家产都缩水了百分之九十九,只有刘备富了起来。


刘备集团的崩盘,实际是缺乏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文臣武将,这些人的草莽习气,直接导致了盲目扩张之后的难以为继。


当然,说刘巴关羽诸葛亮三人花光了刘备的预算,可能也未必公允,所以最后还是要请教读者诸君:先帝创业未半而花光预算,究竟谁该为此负责?最大的责任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