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鹅产业在春季的发展,鹅产业已经成为朝阳产业。我们来分析一下养鹅的前景:
1.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纬度独特,自然生态条件优越。草原湿地面积约7200万亩,仅河南就有270多万亩,非常适合养鹅。中国养鹅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各种类型的优秀鹅有10多只。它是世界养鹅大国,年饲养量约8亿只鹅,约占世界养鹅总量的40%。
第二,养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工资低,非常适合养鹅。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短缺、工资高,不适合养鹅,没有国际竞争对手,留给我们宽松的发展空间,这是难得的机遇。
3.鹅以吃草为主,消耗粮食较少,是一种节粮家禽。发展养鹅符合我国人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饮食不足、农林水果副产品丰富的国情。与养猪相比,用同样的饲料量养鹅,可以获得三倍于养猪的产量。鹅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饲养周期短,60-90天即可上市,经济周转快。
第四,鹅的生活能力和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耐粗放饲养,不需要高级饲养设施,规模或大或小,适合养殖户饲养。
5.鹅肉营养丰富,肉质好,蛋白质含量高达17.6-18.2%,赖氨酸含量比鸡肉高30%,鹅体脂含量仅11%左右,瘦肉脂肪约28.8%,瘦羊肉约13%,鹅脂肪中对人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比猪、牛、羊丰富得多,所以鹅肉味道鲜美。一些欧洲国家一直说“富人吃鹅,穷人吃鸡”。鹅抗病能力强,疾病少,无需长期使用大量药物防治疾病,产品中无药物残留,且以放牧为主,鹅肉是绿色食品。随着人们食品安全和保健意识的增强,鹅肉必然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中国加入WTO后,外贸环境将得到改善,鹅肉、鹅肥肝、肥鹅产品的出口量将大幅增加。
6.鹅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农作物副产品和林叶转化为优质鹅产品,不仅丰富了鹅饲料资源,降低了饲料成本,还减少了焚烧秸秆对环境的污染。鹅粪可以肥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作物产量,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7.生态养鹅前景好,收益高。鹅能与鱼、果、林等作物如玉米、花生等共生,和谐发展,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八、鹅体综合利用率高,增值潜力大。鹅的全身是珍贵的。羽绒、肥肝、鹅掌、鹅头、鹅舌、鹅颈、鹅翅、肠、筋、胃、血都是有价值的畅销产品。通过鹅体的初加工、深加工和精加工,可以比卖活鹅和胴体增值几倍、十倍甚至几十倍。例如,鹅绒一直是世界羽绒市场上最受欢迎、最活跃的商品。中国是养鹅最多、羽绒产量最大、羽绒出口最多的国家。1995年仅羽绒出口就创收8.2亿美元,羽绒制品年产值达80多亿美元;鹅肥肝是国际市场上的珍贵食品,价格在3.5-4.5万美元/吨;鹅胸肌3500美元/吨;鹅颈管为40,000美元/吨。国内市场:鹅头11000元/吨,鹅翅12000元/吨,鲜鹅肠18000元/吨,冻鹅肠14000元/吨,精制鹅舌30000元/吨,粗鹅舌16000元/吨。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营养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鹅产品的消费需求必然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