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同质化内容让人审美疲劳,短视频内容同质化现象

  

  第三次短视频大战打响   

  如果说收购、融资、上市是01's 8年互联网圈上半年的关键词,那么到了下半年,当关键词是整改、规范、下架时,整个互联网圈的氛围就会略显冷清。   

  

  腾讯的组织架构调整被认为是下半年的整体弱势。能引起公众讨论的重大事件很少。它成立了一个平台和内容业务集团(PCG)来攻击头条新闻。毕竟头条短视频产品突破了腾讯对用户时长的垄断占领。   

  

  视频发展简史可以说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三次战争。   

  

  第一次大战是微视、秒拍和美拍开启的,但腾讯在微信成功之后,战略性放弃了腾讯微博和微视,这也被业界视为腾讯重大失误之一。秒拍则抓住了明星红利与微博的入口,快速发展起来。同期,美拍深挖用户对美的追求,靠颜值突围。第二次大战以快手从农村包围城市,头条系杀出抖音黑马为标志性事件。   

  

  野蛮增长,政策规范,红利随短视频增长边际递减,差异化竞争开始。   

  

  BAT接连入局,腾讯在微视之外不断孵化短视频产品,头条系全力加码,秒拍重整上线,美拍奋力自救,尽管参赛选手众多,但短视频赛道的下半场,基本上可以看做是秒拍+微博、腾讯系、头条系三家的竞争。   

  

  三者中,二手和微博继续深度合作,与酷燃形成差异化地位,三者守护着“社交短视频”的完整路径。重组后,二拍借助内容PGC微博内容池中海量明星的优势,重新划分了权力格局。Tik Tok成为头条下的明星,但高举高打之后,成长的天花板一天比一天近。Tik Tok能否继续如此猛烈的攻势还有待观察。腾讯不断推出短视频产品,内部竞速,与今日头条赛跑。第三次短视频大战濒临,可能会在下半年给整体疲软的互联网圈带来一些活力。   

  

  01   

  

  秒拍重新出发,“短视频+社交”唯一样本   

  

  微博和微信两条社交链,对于短视频的传播非常重要。   

  

  互联网观察人士魏武挥在之前对Tik Tok的分析中提到,Tik Tok在自己的平台上缺乏微博、微信等社交链上的传播链。换句话说,如果你觉得这个短视频不错,你会分发给微博和微信(在微信屏蔽短视频之前),但恐怕你不会在Tik Tok分发。   

  

  一个真正的社交平台,传输和接收切换非常快,但Tik Tok不是。传输非常不同。   

  

  短视频已经在社交媒体中流行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短视频的完整渠道是高质量的内容社交流量。Tik Tok缺乏社会属性和社会传播渠道。微信虽然给出微视流量入口,但微信生态属于封闭熟人社交。相比之下,微博中开放的社交环境更适合短视频的生长和传播。在微博的生态中,二拍和酷烧构成了微博中的短视频系统。我们可以先看看二传的基础。   

  

  根据二拍提供的数据,目前月用户约2.86亿,在短视频领域仍处于头部位置。二拍用户在经营业绩上也是素质较高的,大多是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白领,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35岁以下的年轻人和三高人群。第二拍的整体调性和高质量用户受到广告主的青睐。换句话说,第二次拍摄有很大的商业潜力。   

  

  除了良好数据的基本面外,与微博深度合作的二拍构建的短视频社交样本在行业内也是独一无二的,其样本特征体现在:   

  

  1、社交分享,传受快速:   

  

  微博一直与二拍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是其他短视频平台所欠缺的。papi酱等Big V等短头视频仍通过第二拍在微博上传视频。第二张照片是用微博账号连接的。二拍用户可以直接使用微博的社交链,二拍视频可以直接在微博和朋友分享,解决了平台用户在看、拍、玩层面的社交需求。   

  

  依托微博的社交流量和用户关系链,秒拍可以搭建自己的社区,并通过社区化运作,在“看”短视频的基础上,强化用户的社交关系。   

  

  2、供给侧改革,内容多点开花:主流短视频平台内容同质化严重,用户审美疲劳。第二拍采用内容差异化,自主孵化优质节目,坚持。   

  

  以MCN+PGC的专业化制造形式输出专业精品内容,以明星+达人的组合特色,覆盖广泛人群和众多内容领域,加固用户粘性,引爆优质内容的传播。   

  

  3、技术升级,引发用户拍摄、分享欲:   

  

  第二杆也在打磨产品上下了很大功夫。为满足用户多维度的功能需求,推出了融合短视频和图片的新产品形态。并通过横屏高清4k观看竖屏手持沉浸体验,实现了PGC与UGC内容的完美融合。在拍摄功能方面,对美颜功能和AI贴纸进行了升级,满足了普通用户对美的追求,激发了普通用户的拍摄和分享欲望。通过大流量平台微博分享后,可以达到快速传播的效果。由人工高质量的内容过滤智能算法分发,让用户刷的时候停不下来。   

  

  4、互动升级,社区活跃:   

  

  要实现用户留存,需要互动和社会化。第二枪挑战MCN达人以全新模式参与UGC用户互动,升级互动玩法。星星   

、达人自带流量,能快速引爆社交话题,用户涌入之后,秒拍可发挥社交平台优势,以社交链为纽带,沉淀用户,活跃短视频社区。

  

5、商业优势明显:

  

秒拍同时具备PGC天然的内容优势及MCN合作模式,以及秒拍的用户人群定位,都让他具备更强大的商业潜力。通过微博活动的支撑,秒拍能与微博流量共享,优质的明星流量、达人流量、网红流量涌入,将进一步巩固秒拍的商业地位。

  

五大维度构成了秒拍“短视频+社交”的完整格局。重新出发的秒拍既可以成为熟人社交和半熟人社交的补充,满足社交网络需求;又可以成为KOL/网红/明星展示自己的平台,满足社交媒体需求。这在整个短视频行业仍是典型样本也是唯一样本。

  

02

  

今日头条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今日头条曾经是想用火山小视频直接对标快手,

  

抖音则与快手形成差异化竞争,抢占一二线城市用户,二者对快手形成围剿之势。但火山的成就差强人意,反而是抖音以黑马之姿爆发。头条后来也把大部分资源倾斜给了抖音,抖音也不负众望成为当下流行。

  

尽管抖音5亿全球月活、1.5亿日活数据亮眼,但也有分析认为抖音已经进入增长瓶颈期。

  

作为一款纯短视频产品,抖音在内容生态上无法与占据大半个泛文娱帝国的腾讯抗衡。其次,抖音早期靠素人撑起半边天,算法主要推荐优质内容,但是经过抖音严格把控和限流后,只有与抖音强绑定的头部达人和MCN机构可以拿到更多流量。同时,随着用户审美疲劳以及新鲜感红利边际递减,同类短视频软件大量崛起,抖音仍面临竞争压力。

  

当然,头条自身也很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内容把控更为严格,封禁大量问题账号,重视起腰部达人。与此同时,出海之路也是一招好棋,在国内用户增长濒临天花板时,快速打开海外市场。不可否认,抖音仍旧是短视频第一梯队最具实力的玩家之一。

  

03

  

腾讯调整架构,不断试验短视频

  

抖音的异军突起,并没有对腾讯的社交链造成威胁,但的确冲破了腾讯系产品对用户时间的占有率,也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腾讯的自我反省。

  

前不久,腾讯重新调整了组织架构,新成立了平台与内容事业群,意在直接狙击今日头条,

  

同时在腾讯内部,推出多款短视频产品赛马,力图做出抗衡抖音的产品;自有产品之外,也有所投资的快手等王牌级短视频平台。

  

来看看三款短视频app的不同定位与分工:

  

微视走短平快路线,砸钱、请明星代言、内部流量倾斜,成功靠《创造101》小姐姐,以及世界杯活动获得用户增长;音兔则是纯工具属性,定位为简单有趣的音乐短视频制作应用,用户可以将视频与图片素材快速生成为音乐短视频,并保存或者分享到微信和QQ中;相较而言,yoo视频则被寄予厚望,内容上采用PGC搭配UGC,与腾讯视频以及各大影视公司合作,推出微综艺、迷你剧和才艺赛道等独家自制内容,以及短视频模板等功能。

  

看得出腾讯想做好短视频,守卫护城河的决心。不过,分析腾讯在短视频方面的辗转腾挪可以看出,面对新赛道,传统巨头也与年轻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线。当然,腾讯大象起舞虽慢,其势能仍强。

  

话说回来,腾讯短产品很多,互相之间也是竞争关系,秒拍则有好伙伴微博流量共享,新开局利好。

  

短视频的劲风其实只吹了两年,但短视频的战局远远没有到落定的时候,头条系、腾讯系和“秒拍+微博”是此消彼长,还是各自占山为王?战局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