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使用了Tik Tok的内部测试功能“连接”。基于对陌生人社交的一些思考,本文通过增加一节会议课进行了简要的撰写,主要包括对陌生人社交的理解以及“连接”可能需要优化的问题。不严格按照体验报告的结构,只表达相对重要的部分,其次只聚焦“连接”所在陌生人的社交方向,不涉及其他社交方向。
# 1.对社交产品的理解。
## 1\.对Tik Tok“联系”的理解。
“连接”属于系统1V1实时视频匹配的陌生人社交功能。
系统实时匹配的优势是双方可以同时在线互动,视频通话.
其优势在于充分直观地了解对方(这也符合颤音视频的特点),其整体优势在于促进用户之间相互筛选和建立关系的效率。实时匹配基于大量用户同时在线使用,这也是Tik Tok本身的优势。
注:视频中男性暴露等不文明现象也是Monkey的一个问题。“连接”增加了用户身份信息,也应避免相关风险。
## 2\.陌生人社交的用户需求。
陌生人社交产品打击依次为:荷尔蒙、孤独感、共鸣(如一罐)等用户相关心理需求。
注:总的来说,社会产品的本质需求是价值交换,暂时不做深度表达。
# #3.陌生人社交的4个关键环节
陌生人的社交产品一般可以细分为以下四个主要环节。
(1)匹配
匹配的维度有很多,比如基于兴趣、LBS、面值、语音的主要价值维度,主要是为了方便相互筛选,主要影响后续价值交换.的可能性和动机当然,匹配的交互方式也有很多,比如基于列表的、双向左右滑动匹配、实时在线系统匹配等等,主要影响匹配效率。
匹配越精准,未来对方价值交换的可能性和动力就越大,双方就越容易建立和沉淀关系链。互动匹配的方式越高效,建立关系链的效率就越高。
(2)聊起来(熟悉)
更好的聊天可以让彼此更加熟悉,甚至增强自己的情绪。有两个方面。
*有聊天的欲望:主要看匹配是否合适。比如你发现对对方的头像、个人信息或者动态细节感兴趣,就会有聊天的欲望(熟悉对方)。其次,有些产品直接在聊天页面展示双方的共同点,这也是提升聊天欲望的一种方式。
*聊天能力:是否因为会说话而会说话,但不会说话时,很多产品提供互动游戏、真心话大冒险等互动游戏,可能会产生话题,增进默契,促进相互熟悉。
(3)建立关系
陌生人社交主要是加好友,双向关注连接,猜测基于Tik Tok(内容属性)。重用原有的注意力系统,用户的理解成本、产品和技术的变化相对较小。
(4)维护关系
半封闭的社交媒体,比如QQ空间、朋友圈,都是维系关系的产品,当然有时候也起到了促进聊天、增进彼此熟悉的作用。
以上四个阶段的重要性也在依次递减,主流陌生人社交产品的核心也在匹配的阶段进行创新(也有聊天)。
辅助创新(如维护关系),匹配越高效、越准确,用户之间后续“价值交换”的可能性越大,用户积极建立和维护关系的动力越强。
# 2.“连接”可能需要优化的问题。
目前,“连接”只是陌生人社会化的关键过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分析基于陌生人社会化的四个阶段。
## 1\.匹配阶段。
匹配不准确。“联系”在这个阶段被认为是随机匹配,用户间相对缺乏聊起来和建立关系的动力。.
Momo的崛起是基于LBS匹配,用户更有可能线下遇到“关于pao”;Soul的崛起是基于“灵魂”的匹配,用户聊天甚至“现身”都是可能的。无论是促进双方良好的聊天还是方便线下见面,都是为了巧妙地满足用户的孤独、荷尔蒙等需求。然而,作为陌生人社交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Tik Tok的“连接”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优化思路:
优化匹配策略。Tik Tok在线用户数量庞大,用户兴趣、个人基本信息、位置信息、社交互动、观看行为等用户数据丰富。匹配策略不断优化,有很大的优势,可以让有潜力的价值交换用户更高效地见面。
前期可以增加性别、距离,让用户手动过滤,维度重要,技术成本低。
注:完全人工筛选性别匹配对像Tiki一样成为gay的聚集地,是可能的,然后当。
然要不要做、怎么做等内部可能有更多考虑。## 2. 聊起来(熟悉)阶段
游戏后容易尬聊。“连线”目前有6个方面的互动游戏,也做了不少创新,不过游戏只是在促进双方聊起来和熟悉上有辅助作用,并不能完全解决视频中聊天尴尬的问题。
优化思路:
(1)提升聊起来的欲望
能否开放个人主页,在聊天中可进去查看对方个人作品、动态和喜欢的作品,视频以自动静音的方式播放,让两人互相充分了解,增多聊天话题。
如果考虑到隐私的问题,可以进行“邀请公开身份“,对方公开后可以进行查看,不过既然视频通话,外加抖音比较开放的内容消费方式,相对来说默认直接公开主页可能没多大问题。
注:目前没有做可能技术成本较大、优先级没排那么高,亦或内部有更深入的思考。
(2)提升聊起来的能力
1)增加玩法
增加新的互动游戏玩法,基于数据表现,筛选后进行重点推荐。
2)标签优化
聊天页“添加新的标签”文案可改为:“ 添加你的标签 ”,交互或展示方式也存在优化空间。
注:在聊天中出现添加标签,没尝试之前误以为是给对方打标签。
3)展示个人信息
比如上述展示个人主页也能促进产生更多聊起来的话题,同时让双方更熟悉。
(3)不露脸和不露背景的场景
中国用户(优质女性资源可能占比更多)含蓄的表达方式,注定是直接露脸社交的阻碍,其次直接显示出人脸和背景,给用户自身带去的社交压力较大,
天然的阻碍了一些用户主动聊起来的欲望,这是应该是一个相对比较的重要问题。
优化思路:
假如“连线”日后数据表现不错,能否增加更多玩法,比如完全遮挡摄像头(类似语音通话)、只显示人脸人体(AI自动遮挡背景画面)、增加并优先推荐遮住人脸/背景的特效,
让用户没有负担更好的聊起来。
## 3\. 建立关系
目前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建立关系场景少、其次是引导不太明显。
优化思路:
(1)增减建立关系的场景
在聊起来阶段最好有建立关系的场景,可减少关系链的流失,目前错失后,没有办法挽回。
注:有几次聊的不错,对方会问怎么加好友,我会提示说挂断之后可以加,不过后置添加让自己心里没底,担心出现意外情况。
(2)优化引导关注
文案“TA还不错”不如“关注TA”理解的成本低,当然可能有其他更合适的文案,另外点击之后有点心里没底(不确定是否算加对方好友),如果点击后有文案或交互继续提示是否会好一些。
注:不确定“TA还不错”是否具有关注的效果,如果基于隐私保护当前没有关注的作用,这个直接用抖音自带的拉黑或移除粉丝好像也能解决,所以“关注TA”可能更合适点。
## 4\. 维护关系
抖音的个人作品、动态是维护关系的天然方式,现阶段应该不用开辟新的关系维护方式。
## 5\. 其他
注意到几个可能的bug,比如:个人头像在“连线”过程却没显示、玩游戏时一直闪屏(如上图)、游戏直接卡住无法开始、双向点击“TA还不错”后对话框入口没有直接显示在消息列表中。
# 三、社交对抖音的作用
抖音并不是直接转成陌生人社交或熟人社交产品,更可能是通过增加和沉淀社交关系,提升用户粘性,巩固现有的壁垒。不确定有没有也考虑基于社交关系服务于现有的内容生态(如快手),对现有个性化推荐的方式做一个补充。
抖音最有可能做成陌生人社交,最难做成的即时通讯。目前“连线”也是主打的陌生人社交方向,从整体社交的角度看,抖音还有用户很多建立关系的场景,如搜索中推荐好友及作品,这些不属于陌生人社交的范畴,不过可能有助于基于关系链服务抖音自身的内容生态。
# 四、另一个角度看抖音社交
陌生人社交的匹配方式有很多,语音(文字)和视频,实时和非实时、系统推荐和双向筛选、1V1和多V多等等可以尝试的方向较多,基于抖音海量用户以及丰富的用户数据,在陌生人社交方向可探索的空间也比较大。
注:没接触过内部更深入的思考,大多数问题内部可能已经知道,相信目前产品是权衡后的结果,另外内测限时开放,体验的时间较短,思考可能不太全面,如果有地方存在偏差,请多见谅啦。
作者:我有一个小猫叫小萌,先后在各大厂打杂或创业,负责或参与过社区社交、视频、电商小程序、用户增长和AI视觉类项目
本文由 @我有一个小猫叫小萌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