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社会问题小论文,短视频发展问题论文

  

  作业改革是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做作业的过程是学生从教师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过渡到没有教师指导的自主学习的过程,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充分重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作业改革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一个重塑全民教育价值观的过程,是一个重建教育机制和体系的过程,是一个让全社会越来越尊重科学教育规律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回归正规学校教育的过程。如何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将对学校教育的内涵建设、专业发展和质量提升带来更高的挑战。   

  

  作业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甚至不亚于课堂学习的总时间。它是学生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理解和内化课堂知识的重要工具,无疑是学校教育内涵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关键领域。作业是体现学校教育价值观和专业水平的“名片”,是“教”与“评”结合的支撑点,是学校、社会、家庭的连接点,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负担和成绩的关键点。   

  

  但长期以来,对作业存在一系列误区:认为作业的问题太小,不值得研究;我误以为每个老师都会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布置作业,多年来,我让老师随意布置。误以为作业越多越好,导致“以作业数量代替作业质量”,学生睡眠时间越来越少,学习效率越来越低,身心健康越来越差;误以为老师不需要自己设计作业,只需要依赖外部老师或他人设计的试卷,导致“依赖心理”和“拿来主义”盛行,很多老师作业的设计能力和命题能力不断恶化.   

  

  做的最多,知道的最少,对作业的一系列误解导致了作业的问题,使得师生每天不得不面对的作业成为教育研究中亟待开垦的“荒地”。随着“双减”政策、“五管”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很多学校意识到要实现高质量教育必须重视作业,但后续学校作业改革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挑战一   

  

  让作业成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学习成绩的诊断,做作业是评价学生的过程。所以很多老师习惯把试卷当作业发给学生,误以为做作业就是做试卷,其实作业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作业过程中,学生可以查阅参考书、课本和笔记,在网上查资料,也可以询问家长或同学。因此,作业的结果并不能证明学生是否掌握了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并起到评价和诊断的作用。   

  

  作业的过程本质上是学生从有教师指导的课堂教学过渡到无教师指导的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以自身能力理解、内化和掌握学习内容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设置思维支持,并提供参考资料和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比如预习批注、背单词、阅读策略、整理错题等方法。都是现有作业设计中所缺乏的。当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反复使用这些方法,可以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更高。   

  

  挑战2   

  

  构建以校为本的高质量学校运行体系。   

  

  为什么要构建高质量的学校运营体系?因为单独几个好作业或者几个好作业单元   

  

  目前很多学校所谓的校本作业只是传统作业问题的简单积累,在作业内容的纵向结构、难度结构、类型结构、横向结构等方面缺乏整体设计,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重复,还会导致作业与教学、评价脱节等一系列问题,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学业负担。   

  

  一个高质量的学校作业体系有三个基本要求:一是各学科要以课程标准要求为基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系统设计不同年级的作业内容,确保作业难度、要求、类型的纵向顺序科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无效作业负担;二是同一年级不同学科之间的操作系统要相互联系,形成呼应;第三,从作业设计到阅卷、讲评、辅导,每一个科目都要有系统的思考。   

  

     

  

  挑战3   

  

  跨学科作业的探索与实践。   

  

  跨学科作业主要是指整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观点和思维方式,突出学科知识与现实问题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跨学科作业强调情境性、开放性和综合性。与抄写、背诵、写作练习等传统作业相比,跨学科作业更注重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问题解决能力、元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坚持性、责任感和合作能力。   

  

  无论是跨学科作业还是一门学科内的综合实践作业,都要考虑科学性、可行性和必要性。跨学科作业要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不能“为穿越而穿越”;跨学科作业应该是真正有价值的,不应该流于形式。跨学科作业和学科作业的比例要合理,形成有机整体。   

  

  挑战4   

  

  充分发挥差异化经营的有效性。   

  

  作业不能按个体差异布置,是现行学校作业制度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要求   

提升作业的针对性,实现作业个性化,就需要发挥差异性作业的有效性。差异性作业要求教师在作业的设计、批改、讲评与辅导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认知风格、智能倾向等各方面差异,因材施教。

  

作业的差异性具有两个维度的含义,一是同一时间段内不同学生的差异;二是同一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差异。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作业的差异:一是通过作业的难度或者作业的数量不同体现差异,让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达成符合自己现阶段学习需求的目标;二是通过不同作业类型满足学生的学习风格或兴趣差异,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三是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的结构性材料或者辅助性学习材料体现差异,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时间、步骤来完成作业,实现同一知识的内化,缩小学习成果间的差距。这几种方式各有优劣势,教师在设计差异性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内容灵活使用,而不必局限于某一种方式。

  

  

挑战五

  

实现“教学-作业-评价”一体化

  

除作业以外,学校日常的教学和考试评价与学生紧密相关,也是学校内涵发展中最重要的专业工作。如果说,教学是通过师生互动,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那么作业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解决“如何学得更好”的问题;考试评价则是通过书面测试等方式,解决“学得怎么样”的问题。

  

目前,学校日常教学、作业和评价的脱节,是加重学生作业负担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这种脱节往往表现为学校对日常作业、评价内容的要求远远高于对日常教学的内容要求,中间产生的落差也容易引导家长帮学生报名校外培训班。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双重教学、作业要求,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不断增加,学习习惯被破坏……教学、作业与评价的严重脱节,最终将导致家长产生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危机”,更为严重的是让教师不知不觉中丧失在作业设计、命题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因此,提高学校日常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对作业进行“控量提质”,避免教学、作业与评价的脱节,实现学校教学、作业、评价的系统性、专业化,不仅是未来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难点所在,也是学校教育让人民满意的重点所在。

  

教学、作业与评价系统的设计、实施是一件复杂而专业的工作,需要未来的学校教师具备教学、作业和评价系统化设计实施能力,不能只懂教学,不懂作业和评价;不能只会命题,不擅长教学。

  

挑战六

  

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式作业

  

信息化、智能化助力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信息化与作业系统的结合,也将成为未来教育所必须面对的课题。

  

与线下作业相比,线上作业具有随时随地、基于数据诊断分析精准施教、批改反馈及时、个性化推送、作业资源丰富等独特优势。线上作业可以不局限于固定的班级、班额,可以不受制于时空限制,可以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作业,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

  

但不可否认的是,线上作业也存在明显的局限。线上作业最大的劣势在于学生难以在线上高效完成社会实践、合作性作业,动手类、开放类作业等类型的作业,而且容易对学生视力造成损害。网络环境的诱惑和干扰,也提高了对学生自控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此外,要充分发挥线上作业的优势,必须建立在线上作业资源丰富且高质量、算法科学、网络环境流畅、软件平台使用便捷等硬性条件的基础上。当然,如果教师高度依赖线上作业,不去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也会造成更严重的题海战术等问题。

  

因此,线上作业不能简单替代线下作业,线上线下融合式作业才是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正确选择。

  

未来,教师在教学、作业、评价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需要学校给教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低效的、无效的工作任务,让教师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把精力和智慧投入到密切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业务工作中来,构建真正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体系。

  

来源| 光明社教育家

  

作者 | 王月芬

  

来源: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