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JD.COM、美团相继推出个人信用评分产品,让个人信用评分成为新战场。在这场涉及众多玩家的比赛中,依靠高频支付场景下推出的微信支付评分能否实现突破?
|张浩东写的
|支付百科全书。
微信对个人信用评分的尝试从几年前就开始了,但由于诸多因素,迟迟没有上线。在此之前,微信支付评分只能在曲线上打开。
昨晚,微信支付点正式上线,标志着个人征信领域迈出重要一步。随着微信支付积分的加入,个人支付积分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微信支付积分正式上线。
两个月前,微信打造了一款信用支付产品“子支付”,填满了微信的消费金融地图。大多数人误以为分付是微信版的“花苑”。不过,就产品逻辑而言,分付标的是花苑分期。在分账背后,自然需要一个类似芝麻信用评分的产品来支撑。
酝酿已久的个人信用产品微信支付点的到来,是对分销的补充。作为微信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微信支付积分将这场个人信用大战推向了高潮,也可以看出微信支付进军个人信用领域的决心。
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想要知道支付分数,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打开支付分数的常驻入口,方便更多的用户查看和了解自己的分数,所以微信支付分数进行了升级。
支付百科发现,微信支付点的开通方式非常简单。您可以通过打开微信-我-支付-钱包-支付积分来查看您的微信支付积分。
微信支付评分是个人信用的综合评分。基于微信支付大数据,综合计算用户身份特征、支付行为、合规历史的得分。评分直接影响用户享受的信用服务。
在微信支付之前,腾讯早在2015年初就推出了腾讯信用评分,针对符合要求的特定人群进行了小规模的内部试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腾讯信用评分于2018年1月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放公测。然而上线仅一天,就紧急下线,腾讯打造的第一个个人信用子产品也失去了动静。
微信个人信用子产品处于沉默状态。在腾讯授信分线一个月后,中国互金协会率先与支付宝的芝麻信用、腾讯征信、考拉征信、前海征信等8家金融机构成立了百行征信机构,解决了信息共享问题。
2018年底,微信悄悄测试了“微信支付点”的产品。在“8.8智慧生活日”媒体开放日,微信团队与包括“支付百科”在内的来访媒体分享微信支付积分,这是腾讯信用积分更名后首次亮相,微信支付再次回归个人信用积分。
微信支付积分也是微信支付用户的一大加分项。目前已有滴滴、拼多多、桐城、专诸、京东快递、朱华、美团等1000多辆出租车。
服务支持微信支付点,借助微信丰富的线上和线上消费场景,微信支付点将在腾讯后台加持下持续推进。
#芝麻信用正面对敌。
如今,随着信用信息系统的逐步完善,所有人的行为都与信用有着很大的关系。除了央行的信用数据,芝麻信用评分、小白信用评分、磐石信用评分、美团信用评分也是反映用户信用状况的关键因素。
与传统的信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借贷领域不同,芝麻信用评分和微信支付评分的数据源分别通过自己的生态圈对用户掌握的信息进行评估,如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的交易数据和资产信息等,是评估的主要依据。
2015年,芝麻信用的出现,意味着市场化的个人信用产品在中国正式启动。作为最早进入个人征信领域的玩家,芝麻信用抓住了这个机会,为柏华和白洁提供了完整的风险控制能力,最大化了用户的潜力,巩固了
相比芝麻信用分,微信支付分起步晚,错过了太多微信支付。这次作为挑战者,再次对芝麻信用评分发起冲击,拥有10亿微信用户的微信支付评分将成为芝麻信用最大的对手。
虽然大部分市场由芝麻信用主导,但蚂蚁金服自2018年开始逐渐退出个人征信业务,芝麻信用也开始调整布局,聚焦商业信用,这也给了微信突围的机会。
除了免费服务,微信支付子用户还可以在网约车、快递、电动车充电等场景中先享受服务,然后系统自动扣钱,带来更多可能。
今年年初,微信正式宣布微信支付用户数突破1亿,吸引了大量用户通过免押金服务开通微信支付点。
现快速推广,同时为用户节省了近千亿押金。如今,互联网巨头的争夺绝不只局限于支付、消费场景上,而是扩展到了能形成真正壁垒的信用领域,只有建立自身的信用体系,才能凭借大数据发力信用支付产品以及其他金融业务。
在互联网巨头的金融帝国的版图里,个人信用分无疑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未来,在共享、租赁、信贷等领域,个人信用分的争夺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