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像情人,温柔而羞涩,细腻而微妙,羞涩而深情;它也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柔软而简单的爱,深厚的感情会传递给对方,深情的声音会吸引欣赏的异性。它的音符可以随意表达美好或悲伤的情感,喧闹的城市也有它的歌声,空灵如天上的彩虹。
傣族民间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场山洪爆发,小布毛捡到一个大葫芦,冒着汹涌的大海去救他的心上人。他的忠贞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在葫芦上安了烟斗,布毛吹出美妙的音乐。突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骄傲如孔雀,祝夫妻俩好运幸福。从此,葫芦娃在傣族家庭中代代相传。
葫芦丝,又称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其音调柔和、醇厚、朴实,曲调深情委婉,极具表现力。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其独特的音色十分清新,具有醇厚浓郁的乡土气息,最大限度地展现了葫芦丝原有的民族特色。
今天,瑞明音乐和大家一起走进柔软简约的葫芦娃世界:
《月光下的凤尾竹》
月光下的凤尾竹龚正;瑞明音乐-云南傣族景颇族哈尼族民歌音乐集。
《月光下的凤尾竹》 ,是傣族的名曲,是一首具有独特民族感情的歌曲。它的曲调悠扬,旋律优美,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人们不禁想起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独具特色的傣家亭台楼阁散落在竹林之中,宛如天上的星星,依山傍水。快乐的月光下,竹林里飘出阵阵葫芦丝,静谧优雅。
《傣族古调》
傣族古调龚正;瑞明音乐-云南傣族景颇族哈尼族民歌音乐集。
在勐养江畔,还有一个关于葫芦丝诞生的美丽传说。年轻的戴相良想念在洪水中死去的爱人余韶。在他们曾经一起种葫芦和竹子的河边,他听到风吹过葫芦丝的呜呜声,就把它们做成葫芦丝,也就是葫芦丝。他每天晚上都在河边演奏,他演奏的曲子成为最早的葫芦丝曲子——一首古老的歌曲。
《勐养江畔》
张文军;瑞明音乐-云南傣族景颇族哈尼族民歌音乐集。
蒙阳镇位于德宏自治州梁河县,中缅西南边陲,是葫芦丝之乡。葫芦丝,又叫葫芦丝,据说是从中原的笙演变到西南的。它的形状是在一个自然完整的葫芦底部插入三根竹筒,竹筒沉入葫芦的每一处都镶嵌一根芦苇。演奏时,葫芦是气室,葫芦口是吹口。
这位勐养江畔,著名的葫芦丝演奏家齐德全先生,改编自蒙阳民歌。几十年前,这里的人在河边看露天电影,回来后在山上唱情歌。在葫芦丝的细腻旋律中,虚颤音奏出的“re”的颤音,犹如孔雀飞舞的羽毛,风中摇曳的凤尾竹,恋人对望时颤动的心弦。
我喜欢葫芦丝,因为它有悠长的感觉,因为它优雅而缠绵,因为它有甜美的味道,我静静地听着笛子的节奏,感觉它像水中的鱼尾,优雅地摆动着。葫芦丝独特的灵魂将整颗心交付,奏出一种摆脱世俗生活的姿态,穿透感情的高峰。多情的葫芦丝,在柔和的月光下,唱着天长地久的音乐,朦胧陶醉的心在沉睡.
本文来自微信官方账号(已授权)三条新音视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