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全民小视频和皮皮虾的短视频产品,分析了供方和需方两种产品的不同思路和方案,以期对未来有所启示。
当现象产品Tik Tok出现时,短视频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押注信息流赛道的百度,一直对短视频领域虎视眈眈,不断推出各种短视频产品。最后借助春节期间的活动,榨干了全家桶,成功推出了几款爆款产品,包括好看的视频和全民小视频。
作为今日Tik Tok系的头条,短视频产品皮皮虾于1818年6月推出,以弥补当时压力下内涵版块永久关闭带来的损失,产品自推出以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作为短视频产品,产品是围绕内容生产者(供应商)和内容消费者(需求者)的逻辑进行设计和优化的。通过全民小视频和皮皮虾的短视频产品,分析了供方和需方两种产品的不同思路和方案,以期对未来有所启示。
## 1\.产品开发路径。
这两个产品在产品设计和迭代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百度的国民迷你视频更注重需求方的消费体验和需求,也就是内容消费者。通过优化内容页面和搜索功能,包括增加直播功能,不断增加内容类型,优化内容展示体验。
另一方面,头条部的皮皮虾更注重供应商即内容生产者的生产体验和需求。通过配音、取景等游戏的引入,降低了拍摄门槛,让内容制作者可以更简单方便地制作出有趣的内容。
两种产品的发展路径如下图所示:
## 2\.底层逻辑,前后流程。
大多数短视频产品,或者说UGC产品的底层逻辑大致相似,如下图所示:围绕内容生产和内容消费,不断鼓励内容生产者生产高质量的内容,同时通过不断优化推荐机制,将更多优质有趣的内容分发给用户。
UGC产品还需要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主要涉及内容的生产和内容的消费互动,从而不断优化社区内容。
前台流程如下:
UGC的产品背景涉及内容审核、内容分发、用户管理等相关功能,以保证内容的合规性和准确性。整个后台流程如下:
## 3\.关键功能分析。
# # # #国家视频。
1.11.0.11推出直播主播榜、土豪榜功能,形成社交货币,促进用户消费(上图为改版前,下图为改版后)。
的使用过程如下。主要目的是针对本地高消费能力用户,以列表的形式展示用户消费和主播收入的排名,鼓励这些高消费能力用户基于虚荣心、面子等社交货币产生更多消费。
# # #皮皮虾
同框播放可以降低用户的拍摄门槛,丰富内容类型,增加趣味性。该功能的使用过程如下。
这个功能首先降低了用户的拍摄门槛,可以通过简单的编辑和配音生成有趣的内容。第二,这个功能可以激活长尾用户的创作需求,起到去中心化的作用。也有利于获取这部分长尾用户的行为数据,以便日后更好地分发内容。
# #结语。
两种产品不同的开发逻辑和目的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 KOL用户更容易在国民视频上生成,从而形成马太效应。同时整个产品的开发周期更快,从内容积累的初始阶段快速过渡到商业变现和收益,说明百度更加激进,急功近利;
* Phi Phi虾米更加去中心化,有利于更多长尾用户生产高质量
由此,我们可以分辨出两家公司在这款产品上的不同发展思路:百度追求从快速获客到快速变现的短周期,而头条则更注重皮皮虾带来的长期价值。
从更大的维度来说,皮皮虾首先关注的是供应商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刺激创作,而国民视频则是从需求方的需求出发,未来供需双方的需求PK还会继续在UGC产品中上演。
本文最初由@woer发布,大家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允许禁止复制。
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