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闻可以赚零花钱,看视频可以为商品省积分,甚至走路都可以赚钱.现在市场上有一些自称赚钱的移动应用,吸引了大量用户下载安装。
记者发现,赚钱只是幌子,很多用户吐槽,获得的回报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成正比。此外,这些应用大多设置了较高的提现门槛,难以兑现宣传时的承诺。也有一些平台鼓励用户带头线下发展,受到高度质疑。
“能赚钱”汕头APP
惊人的下载量。
广告:改变的神器。你可以通过看视频、看信息、看小说来赚零花钱。你看,我的余额已经超过80元了,所以我可以随时提取现金.
刷视频、走路、打字就能挣钱?这些应用有隐藏的消费陷阱!
这是一个名为“闪电盒子”的APP在短视频平台上推出的广告。广告宣称只要在APP中浏览信息,观看视频即可获得现金奖励,随时可以提现。记者发现,“闪电盒子”的营收规则复杂,用户在完成浏览信息、绑定手机号、填写信息、邀请好友、开红包等任务后,即可获得相应的奖励。根据任务要求,记者将APP分享给微信好友,对方收到一个标题为“我玩手机也能赚钱,我已经在闪电盒赚了14.7元”的链接。
刷视频、走路、打字就能挣钱?这些应用有隐藏的消费陷阱!
其实记者此时的收入界面只有1.43元,但当记者打算支取这1.43元时,却被告知要连续登录五天才能支取一元。
刷视频、走路、打字就能挣钱?这些应用有隐藏的消费陷阱!
这样以“赚钱”为噱头的应用不在少数。各种广告铺天盖地:“挂机10分钟取几十元”“首次注册奖励38元”“邀请用户返18元”……各种宣传吸引人,但实际上承诺往往难以兑现。
广告也为这类应用带来了大量用户。仅在华为应用市场,“趣头条”已累计安装超过5亿次。“趣步”、“种子视频”等应用的下载量也超过了1000万。
最低提款要求很难满足。
付出不成比例。
家住黑龙江省大庆市的刘女士接触这类APP已经两年了。她表示,平台通常会对新人完成任务给予更多奖励,但越到后期,越难获得完成任务的奖励。现在她要做一整天的任务才能得到一点奖励。
刘女士:让你加好友或者看一篇文章,但是很累。挣一美元需要几个小时,有时需要十个八个小时。
刘女士说,她的初衷不是为了挣钱,只是为了多读书多运动,所以她会坚持两年多。她认为平台真的不应该为用户画太多难以实现的蛋糕。很多时候,她和朋友很难达到平台设定的最低提现要求,一款靠走路赚钱的APP“步步为王”,让她举步维艰。
刘女士:一步一步是能取到50元的王。半年赚了48元,累了。我踱到哈尔滨,走了几万步,只剩下一毛钱多,这让我很累。
记者发现,有赚钱的应用程序,鼓励用户以各种高额奖励下线。比如号称走路就能赚钱的APP“Fun Step”,把拉人头的人数和用户的水平、收入联系起来。如果在下面一行多发展一个人,线上收入也会相应增加。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圈内人:Fun Walk的模式是体育挖掘,把人拉进来。它需要很多新人来支持。它是一个金字塔结构,越深入底层,需要的人就越多。只有进入新人的人才会得到好处。
此外,这些应用的内容也参差不齐。很多应用包含大量虚假广告和低俗猎奇信息。平台支持我们
据了解,目前“赚钱”APP在一些地方已经整改完毕。6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约谈了曾经声称“看新闻能赚钱”的趣头条、回头草等信息平台,要求相关企业加强广告投放前的审查管控,杜绝发布虚假违法广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也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玩手机、刷微信等轻松赚钱的广告,以免上当受骗。
刘俊海:看似无利可图的生意,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大的消费陷阱。因为很多消费者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要看大量内容虚假的广告,有些人最后得到了一些奖励,实现起来就更难了。我认为应该评估APP的下载风险。
此外,对于一些疑似把人的脑袋从流水线上拉下来的应用,刘俊海提醒:如果开发应用的唯一目的是为了排线排网,那就把人的脑袋拉出来,让群体处于金字塔的顶端。
织者去发财致富,这个商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构成传销行为的,有关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
【免责说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公众号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