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记者李健
稻香,菊黄;秋风起,蟹脚痒。这句话就是食品界著名的“八脚”——当蟹膏里全是黄色的脂肪时,吃货们的心里都忍不住像蟹脚一样痒痒。
然而,众所周知,蟹肉是冷的。虽然“蟹肉平淡无奇”,但如何品尝螃蟹才能在不伤害健康的情况下享受其美味,是一个需要消费者关注的问题。
选择螃蟹:先生活。
螃蟹有一个大家庭。
据资料显示,中国有数百种螃蟹。按产地可分为河蟹、河蟹、湖蟹、海蟹四大类。活动于苏州、昆山的大闸蟹(中华绒螯蟹),以及黄海、渤海、东南沿海的梭子蟹,是“国民度”较高的两种蟹类。
河蟹和海蟹都是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高蛋白食物。一般来说,河蟹肉与海蟹肉相比,蛋白质含量略高,但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低。
蟹黄和蟹膏是螃蟹最肥最美味的部位,因为它们富含蟹脂和胆固醇。蟹脂中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必需脂肪酸。
摘螃蟹是一项技术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周德清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表示,无论是海蟹还是河蟹,新鲜度都是第一要务。死蟹滋生大量细菌,死后体内的组氨酸会分解成一种叫做组胺的有害物质。死亡时间越长,产生的组胺就越多。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螃蟹时要特别注意:不要购买死螃蟹。一般来说,螃蟹放入水中,都是会起泡沫的活螃蟹。
有五个实用的小技巧可以检查螃蟹是否充满活力。
称一下螃蟹。越重越胖。
挤压:用拇指和食指挤压螃蟹的背部,轻轻摇动。爪子下垂并随它抖动的是死蟹,爪子坚实能自己摆动的是活蟹。同时螃蟹的脚越硬,越熟越肥。很多人买的时候不喜欢腿脚骨折的梭子蟹,感觉不新鲜。但是每次螃蟹去壳都会比较大,所以这些螃蟹大概就要去壳了,而且总是比较好吃。一般来说,无论是蟹腿还是蟹身,比较难捏的梭子蟹会比较肥。
逗弄:如果你用手逗弄螃蟹的眼睛,它会立即做出反应,这意味着它充满活力。
翻身:把螃蟹翻过来,让它的肚子翻个底朝天。如果能快速翻身,说明螃蟹生命力强;否则,它的生命力很差。
看:看贝壳的背面。它是黑色和绿色的。闪亮的螃蟹又厚又壮。看尾端,肚脐突出,蟹肚脐两侧会呈现红色(俗称“红海豹”),一般都是奶油和肥蟹。如果你看看蟹脚,它们会又老又健康。蟹脚如果没有绒毛的话会很软很弱。如果选择梭子蟹等海蟹,可以看看梭子蟹的腹部线条。线条越深,臀部和肚脐越粗,越胖。梭子蟹也可以看蟹壳,背越黑越胖,或者抬起来看光。如果蟹壳的最外缘可以透光,而蟹壳与蟹体的缝隙又不饱满又不大,说明蟹肉没有覆盖整个蟹壳,所以蟹的肥度和成熟度都不是很好,而缝隙越小越肥。“九雌十雄”是美食家吃螃蟹等河蟹的体验。农历九月,肚脐圆的母蟹,肉黄肉厚。农历十月,肚脐尖的公蟹,脚很结实。根据季节,消费者可以在“胭脂染薄壳、细腻琥珀凝”和“凸壳香红脂块”等精品中随意选择。像大闸蟹和其他河蟹一样,梭子蟹的肚脐又圆又尖。不同的是,雌蟹的肚脐是黑红色的,而雄蟹的肚脐是白色的。然而,无论雌雄,农历八月和九月是雌蟹最胖的时候。
吃螃蟹:蒸是最好的
葱姜蒸,油煎,花椒煮。螃蟹的吃法虽然很多,但相比之下蒸螃蟹最美味,营养价值也不会损失。
蒸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鲜,也是为了安全。周德清提醒,由于螃蟹的生活环境、习性等因素,可能存在大肠杆菌等致病菌,以及广州管圆线虫、肺吸虫、血吸虫等多种寄生虫。所以蒸螃蟹的时间一定要到位,高温蒸至少20分钟到30分钟,保证蒸透,减少细菌等有害物质对健康的威胁。面对未彻底消毒的醉蟹,建议消费者闭上嘴。
螃蟹是很多人舌尖上无法割舍的美味。在吃的过程中,发掘其硬壳下的软糯蟹黄、晶莹剔透的蟹膏和鲜美的蟹肉也很重要。先揭开肚脐,再掀盖子,然后吃尸体,最后吃八尺两钳.这些专业的吃法包含了食蟹者对食物的关注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对于专家来说,他们更关注食品安全。因此,专家提醒消费者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注意螃蟹的清洗和处理。加工时记得把螃蟹的腮、胃、心、肠去掉。这些部位是螃蟹的呼吸和排泄器官,里面含有污垢和细菌,所以必须去除。清洗螃蟹时,必须戴手套,尤其是皮肤受损的人。不要接触海鲜和海水。其次,注意增香杀菌。螃蟹本质上又咸又冷。姜性温,有温中散寒解毒之功效。醋可以调味杀菌,所以吃螃蟹的时候可以蘸姜汁和陈醋。
螃蟹味道鲜美,但它是一种高蛋白、高嘌呤、高胆固醇的食物,所以吃的时候要量力而行。中国营养学会编制的《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016)》建议,正常人一次吃螃蟹不宜超过2只(约4对),以免造成蛋白质超标和增加消化系统负担,同时也要避免过量摄入水产品中的环境污染物。此外,虽然高级美食家普遍提倡螃蟹要单独吃,不要和其他东西一起吃,但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出发,建议螃蟹要和谷类、蔬菜类一起吃。
同时,因为螃蟹比较冷,下面六类人在吃螃蟹的时候要小心,最好少吃或者避免吃。
体质虚弱,脾胃功能差,胃。
酸分泌不足的人,容易被螃蟹中的致病菌攻击,出现不适症状。此外,有的人吃蟹后感觉胃肠不适,是因为难以消化其中的蛋白质所引起的。过敏体质、易长湿疹的人、对虾蟹等海鲜过敏的人不要吃螃蟹,以免诱发疾病或加重病情。
伤风感冒、发热的人,不宜吃螃蟹,因为他们的胃肠道功能在此时相对较弱,不能消化吸收螃蟹中的高蛋白,容易出现胃肠道不适。
患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胆道疾病的人不宜吃螃蟹,尤其是蟹黄、蟹膏。
痛风患者及高尿酸血症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不宜吃螃蟹,特别是不能吃蟹肉或蟹黄做成的羹、汤。
老年人和婴幼儿不宜食螃蟹。老年人消化系统的脏器功能衰退,幼儿消化器官发育并不完善,他们的消化吸收能力都比不上青壮年,所以食用螃蟹应以品尝为主。特别要注意的是,十个月之前的婴儿不要吃螃蟹,因为高蛋白会加重婴儿肝、肾的负担。
存螃蟹:生熟有别
由于螃蟹富含蛋白质,所以即使已经烹调过了也很容易被细菌侵袭。专家建议按量烹调螃蟹,现做现吃,尽量趁热一次性吃完。如果一餐没有吃完,可以及时冷藏,并保证彻底加热杀菌后再吃。如果买了太多螃蟹,一次吃不完,可以参考以下的方法储存。
方法一:容器圈养。买回来的螃蟹如果需要暂时保存3天至5天的时间,可以把自来水先晒热杀菌2小时,再放到阴凉地方使水温降低,去除自来水中的细菌。然后,把水和螃蟹放入较大较深的塑料水盆或水桶中,注意水不要太深,以螃蟹能站起来、能够在水面呼吸的深度为宜。如果需要储存的时间较长,建议在水中投放少量的小鱼小虾。
方法二:用冰箱保存螃蟹。选活力旺盛的螃蟹,把螃蟹的脚捆起来,或者用一个能透气的网袋放螃蟹,然后把口袋扎紧,这都是为了限制螃蟹的活动,以减少螃蟹的新陈代谢和体力消耗,然后放在冰箱的冷藏柜,温度保持5度至10度,盖上湿毛巾保存即可。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忘了隔天用冷水浸泡一下让它喝上一点水,千万不要让它脱水。另外,必须每天检查螃蟹,把活力不足的螃蟹及时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