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容消费碎片化的时代,尤其是在Tik Tok,用户更加“渴望”和高度不专注,一眨眼就可能把你刷下来。
用户不可能深入思考,慢慢感受。就像一部动作片。它以高潮开始,快速激活用户的肾上腺素,建立期待感。
别藏着掖着。带出火爆的BGM,激动人心的画面,有趣的剧情,诡异的场景,悬疑的剧情。
没有高潮,没有Tik Tok!
Tik Tok还为知识创造者推荐了一个“SPARK创作原则”,并指出好的知识短视频需要效仿。
所谓的SPARK创作原则对应五个关键点:
Short - 点到为止
Person - 因人而异
Alive - 绘声绘色
Represent - 以身示范
Kind - 深入浅出
spark,翻译为SPARK,即点亮。也就是通过知识创造,点亮读者的好奇心和深入学习的兴趣.
Tik Tok没有想到的这五个原则都非常实用,对内容创作者肯定有用。
让我们来看看如何用这五个原则写好一份Tik Tok!
01Short:点到为止
也就是说,开门见山从“短”中看到“长”,迅速切入主题,充分利用每一秒,没有冗长的前奏和铺垫。
在短视频中,只有提炼和突显一个明晰的知识点,展现了内容的本质。
如果把长视频比作一节课,短视频更像是这门课的知识点,比混合多个信息点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知识。
短知识视频关注一个视频和一个核心知识点,不多不少,只为满足肾上腺的快感。营销销售产品也注重提炼1-2个核心卖点,重在发挥。
写文案也是一样,文案的核心是首先就是应该帮助阅读者更轻松更方便地理解文字传达出去的信息.
首先,我们需要聚焦表达,文案的信息密度不要太高。在任何领域,我们都不能用一篇文章“点到为止”来结束谈话。
核心是把一两个内容放好,减少读者阅读时的认知负荷。
同时,要简洁,减少冗余,把文章读了几遍,并删除了信息过于分散的地方。请记住,这不是为了简洁,而是为了突出关键信息。如果没必要,就不要删除。
02Person:因人而异
也就是说,了解你的观众,根据他们不同的特征和需求,选取知识内容和呈现的方式.
任何形式的内容创作肯定需要了解你的目标受众。在合适的场景,用合适的方式和合适的人沟通,所以找到合适的人很重要。
比如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健康科普视频是一个“硬需求”,通过反向谣言传递可能比正面教学更好。
内容再好,对象不对也容易对牛弹琴。而且人群比较混乱,很难说大家认为什么是对的。
文案需要锁定精准目标人群,因人而异。说一些只有他们能听懂的话也没关系。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麻烦是用不同的话来针对的。
如果你不确定文案是写给谁的,对他们不够了解,没有特定的角色,你就会失去文案准确传达的穿透力。
不能理解的人不应该理解,需要能够理解的人才是真正重要的。
00后写一份,不要总以为80后看不懂。
03Alive:绘声绘色
“有 “声” 有 “色”是短视频的主要特点。它打破了静态或单一意义的限制,以生动、形象、有趣、立体的形式向用户呈现知识。
直接动态呈现胜过千言万语。这是毫无疑问的。眼见为实!从平面的文字,到立体的视频,大大减少了。
短了想象和理解的路径。文字本身相比视频肯定没那么直观,但也可以去塑造画面感,用可视化的描述来影响到读者。
比如 “我想每天醒来第一眼就看到你!”,这就比 “我想和你睡觉” 更有画面感。
可以多去描述场景,场景是具象的,读者能够轻松接收我们要传达的信息,而且还能让人触景生情。
可以多关联熟悉事物,利用用户已经熟知的事物,来描述未知事物,让文字本身就有画面。比如 “这个充电宝的大小和口红一样。”
还可以多用比喻,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与道理。用上比喻,也更显生动。
04 Represent:以身示范
这一点很好理解,口说的没有亲自动手做的,来得实在。
在抖音短视频,例如烘焙教学、口语发音、科学实验、生活窍门等等,天然适合 “以身示范”,将理论知识融合在实践过程中。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分享菜谱的文章,总是干不过麻辣德子每天做菜的短视频。
写文案,很多时候并不能真正去以身示范,更多时候是通过案例、第三方人群、甚至是明星,让读者感同身受。
在此过程中,可以 多讲事实 ,讲事实才 更显真实
,读的人更能带入。同时,多描述细节,一堆模糊不清、抽象的信息很难让用户建立认知,而细节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达成 “以身示范”。
05 Kind:深入浅出
就是把复杂的知识 具象化、场景化、趣味化 ,让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变得肉眼可见。
比如,当短视频讲解一个抽象的经济术语或政策时,可以把知识落到一个具体的人身上,通过他的经历来巧妙和通俗地进行解读。如果用趣味的动画或小剧来演绎一下,更让人眼前一亮。
毫无疑问,在这一点上,文案100%契合。
首先,就是要用目标对象最易懂的语言 。文案是要给人看的,你可以假想目标对象就坐在你面前,和平时对话一样,你在向TA娓娓道来你想说的。
其次,多带入故事。 讲自己的故事,讲身边的故事,讲某一个事物背后本身的小故事。故事有把读者带入场景的强大力量,他会聚精会神的听你讲完。
然后,多用动词和具体名词 。动词是最容易让用户去快速理解的,具体的名词也是,别动不动就用形容词,只会让本就复杂的文案更加无感。
最后,别那么严肃, 适当幽默点 。
其实SPARK创作原则也就是在告诉你: 讲什么――对谁讲――如何讲 这3大问题,发现了吗?
这对所有的内容创作都很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