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不可传阅派发出售小明 派发传阅出租出售

  

  近日,网友拍摄的一段视频让一位在轨道交通3、8号线换乘区“意外”志愿的老人走红。老人的话不时有说服力和“可爱”,成为早晚高峰地铁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端子直达地铁志愿者老伯成新推广“线上名人”’/   

  

  描述:志愿者老人引导乘客前行新民晚报记者徐驰摄。   

  

  萌言妙语保安全   

  

  今天下午5点,记者来到轨道交通8号线虹口足球场站。“上下楼梯请注意安全,不要看手机!”“我想换到8号线这条路。这是一条单行道。”在你看到一个人之前,先听听他的声音。在通往3号线、8号线的站厅层扶梯旁,远远就能听到“加满油”的“温馨提醒”。只见一位高大英姿飒爽的老人站在扶梯旁,一手拿着导杆,一手提醒过往的乘客(如图。   

  

  )。   

  

  这位老人名叫王成勇,今年62岁,已经做了三个月的地铁引导志愿者。客流大潮“褪去”后,记者与老人攀谈起来。   

  

  最让老王“讨厌”的是很多乘客边走边看手机的“坏习惯”。对此,他有很多“见解”。他直言,早晚高峰时段,车水马龙,人挤人。低头看手机,很容易摔倒,造成危险事故。于是,他不停地打开自己的“脑洞”。“晚上高峰上下楼梯的时候不要看手机。你的行为非常危险。”“古人说君子不利于危墙。你已经站在危险的墙下了吗?”记者看到,在被老王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语气“处理”后,这些“可爱诙谐的言论”立刻吸引了200%的“回头率”,很多上班族真的不好意思放下手机。   

  

     

  端子直达地铁志愿者老伯成新推广“线上名人”’/   

  

  (同上)   

  

  有时候,自动扶梯很拥挤,但楼梯却“无人问津”。如何引导客流?老王又开动脑筋,对着人群喊道:“现在走楼梯的集结号已经响起来了。年轻英俊的男孩和漂亮的女人经常来这里散步。现在走楼梯这么快!”“啊,小明发短信给小丽,说‘我们一起走楼梯吧’!”老王晓说,既然这些笑话“深入人心”,人们自然就开始接受这样的提醒,而不是把大喇叭里反复的提示当成“充耳不闻”。很多“熟面孔”看到他,喜欢开玩笑说:“小明,我们走楼梯吧。”   

  

  老王胆大心细。通过观察,他发现自己所在的位置是轨道交通3、8号线客流最多的节点。上下楼梯时,人流量对冲发生在客流较高的时候,也出现过不少乘客上下楼梯摔倒的事件。根据地铁本身的提示,他觉得略显单调。“人容易出现听力疲劳。在主题不变的情况下,我加入自己的创新词,让乘客觉得新鲜、有趣、容易接受,主要是注意安全。”老王眯起眼睛,笑着告诉记者。没想到“考”下来了,效果很好。大多数乘客听了。   

  

  一次“代班”结情缘   

  

  老王说,来地铁站厅当导游志愿者,源于邻居的一次“代班”。退休前,他擅长工厂的群众工作。退休后,他一度感到空虚。没想到,一次志愿服务让他觉得充实,填补了心中的空缺。   

  

  从那以后,老王粲每天早上7:30-9336000不值班,晚上17336000-19336000不值班。他说他不累。“我也很高兴看到年轻人去工作,忙碌但充满活力。”   

  

  精气十足感染人   

  

  虹口足球场值班站长徐平告诉记者,在早晚高峰,轨道交通3、8号线换乘区域呈现“潮汐”特征:在早高峰,大部分乘客换乘3号线,而在晚高峰,有源源不断的乘客换乘8号线。而“老王”的地位非常重要。他诙谐的话语和频繁的笑料,不仅是一种活跃的氛围,更是一种引导客流的独特风格。   

  

  在虹口足球场附近工作的白领常老师告诉记者,“老王”只是一个“吉祥物”。“每天早上,看到他这样的精神状态,对着他的喉咙大喊大叫,简直就是在为我这个还处于‘半清醒’状态的人加油!”他还透露自己给老王拍了一段视频,交给了办公室的同事。大家都称赞老王的热情和热心。   

  

  老王略不好意思地说,自从当了站厅导游,就遇到了很多“老面孔”“有很多帅哥美女跟我拍老照片!你想要一个吗?”他开了个玩笑。   

  

  乘客赵玲说,王老伯很阳光很善良,早上上班的时候鼓励他,下班的时候给他一个温馨的提醒。在公司“吸”了一整天的“负能量”后,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心情也“治愈”了。   

  

  还想再干“五百年”   

  

  当记者问及他打算做多久的志愿者导游时,老王继承了“段子手”的一贯作风。“做了多久?没想过,我想,要做他的第一个“五百年”!哈哈!”正如一位乘客评论的那样:“他是站厅里的‘明星’,也是站内最接地气的导游。”   

  

  记者离开时,虽然人流依旧如潮,但站厅的地板上总是回荡着洪钟一样老王的友好提醒。   

  

  新民晚报记者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