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一文不值   

  

  我是一名文案。现在我是甲方,我会尽量克制住换文案的冲动,但是我换过或者写过一些文案。现在很多文案很容易,但更多的文案只是为了好玩。是的,我认为这很容易。   

  

  大约几年前,我听工业设计教父刘冠中借诗说“超越形象,得戒指”。当时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后来查了一下,是唐代的一首诗。   

  

  这首诗在广告行业的灵感是,你进入文字就写不出好的文案。如果我陷入这个想法,我想不出一个好主意。只有超越事物本身的符号,才能更了解事物本身,切中要害。   

  

  文案不值钱   

  

  今天我想说的是,在文案不值钱,没有月薪三万的文案,只有文字和句子的文案,一个月才值三千。之所以想写,是因为在职业生涯中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文案。   

  

  做新媒体文案的,大概可以在文字上用一点小聪明,大概可以用几个谐音词干,押韵几个字。然后他们自称是好文案,开始追热点。其实连标点符号都不标准,也不太会切分。   

  

  写传统广告文案的人自称诗人,但他们可能根本分不清中国第四代诗人和第五代诗人的区别,也不知道朦胧派和无厘头派的区别。除了谷城海子北岛,他们不认识其他任何诗人,然后他们无法从自己仅有的几个词和短语中解脱出来,企图写出一句永生的广告口号。   

  

  所以我今天想告诉年轻人的是:   

  

  1.看似聪明的热门文案(文案)实际上可能对品牌没有帮助,是无根之水。不要擅自模仿。   

  

  2.真正被视为经典并改变或帮助品牌成长的文案,背后有着强大的逻辑和目的。他们其实是写文案的战略家。不要被他们欺骗,也不要擅自模仿表面的文字。   

  

  那么今天的问题是,既然文案不值钱,那它值多少钱?那些有价值的副本是怎么写的?   

  

  只有策略,没有文案。   

  

  因为以前是文案,现在经常写东西,所以经常收到亲戚朋友同事老板的请求:“还行,帮我写个文案”“还行,帮我写个口号”“还行,帮我想个品牌名”等。每当收到这样的请求,我都会忍住和这个人分手的冲动,笑着拒绝不了。   

  

  写了三四年后,我开始转向战略方向,因为写作往往让我无法写作。应该怎么写,写什么方向,有没有什么重点?通常,简来这里只是为了索取一份副本。既然所有的策略都很差,不如我来做策略。   

  

  其实我换了策略之后,还是做了很多文案工作,但是做文案这个战略家会让我觉得比较轻松,觉得自己的文案比较好。   

  

  为什么要写副本?为什么策略?你为什么做广告?你为什么做营销?   

  

  营销是为企业服务的,是为了企业更大的野心。广告是为了打造品牌,广告是营销的一部分。梳理策略就是找方向,策略就是做更好的广告。那么写文案就是要把策略表达清楚。文案最终将面向消费者,而街头文案最终将服务于商业目标。黑格尔的理论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或恨。广告中,没有无缘无故的文案,一切都有目的。   

  

  所以,文案其实是一种与消费者的沟通策略。写文案就是了解什么是品牌战略,告诉消费者我的品牌观点是什么,我的偏见是什么。从来没有简单的文案。   

  

  例如,当优步还在襁褓中的时候,他们说优步打破了司机和乘客之间的阶级壁垒,可以进行无限可能的社交。兼职CEO优步招聘程序员,谈融资。后来有一辆来自中国的专车出来说:“我们不社交,除了安全什么都不会发生。”。   

  

  一个是社交,一个是安全,看消费者为谁付出更多,完全相反。没有人记得优步和口号是什么。我甚至不记得这两个品牌为这两种观点写了什么文案,但我记得他们的传播策略。   

  

  在互联网环境下,很难有可以流传的经典文案,文案的意义已经被互联网的碎片化消解。现在做品牌的方式是梳理品牌战略,输出品牌观点,用品牌观点和价值观打造品牌形象和调性,而不是照搬。   

  

  策略是方向,是观点。   

  

  对策略的分析之前已经在很多文章中阐述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只是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在我看来,品牌战略就是对市场环境、消费者洞察和品牌进行探索和分析,发现机会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最佳的消费者沟通策略。为品牌找一个立场明确的品牌观点,让品牌的声音在市场环境中独树一帜,长期塑造品牌效应和品牌基因。   

  

  更感性的说,策略是找到一个品牌的价值和意义,为什么世界需要这样的品牌?品牌的愿景是什么?例如,阿里的愿景是让世界摆脱艰难的商业。比如,陌陌想把应该联系的人联系起来,这就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意义。品牌传播和广告的价值在于让更多的人相信品牌的意义和价值。   

  

  在我们的日常操作中,我们经常忽略战略的重要性。无论是甲方还是。   

乙方,能写清楚brief的甲方太少了,导致乙方认为这是正常的,而当他们收到正常的brief时觉得不正常。去年底我们召集了3家广告公司比稿,令我很意外的是,每家来开始提案之前都先夸了我们一通。他们说:“这次的brief令我们非常惊喜,你们的brief文档已经在我们全公司传阅了,我们没现在互联网公司给到这样专业的brief非常难得。”

  

实际上我们的brief把年度市场策略和未来品牌方向详细阐述讲解了一遍,我觉得这是甲方应该做的,而以我在乙方的工作经验告诉我,甲方的brief通常是一页Word,大概讲清楚他们要什么,不讲他们是什么,这会很容易让广告公司方向跑偏。

  

我在乙方做策略时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一个比稿brief下来了,策略部一条线发展策略,创意部一条线想创意,双方差不多了就合并成一个PPT,通常都是策略部再根据创意部的情况,把前面策略部分逻辑自洽一下。遇到策略思考好的创意总监还好,遇到只顾创意没什么策略性的CD,通常提案前我就知道,这事没戏。

  

所以现在作为一名甲方,我会告诉我的广告公司,策略很重要,希望我的广告公司在提案之前,可以跟我不厌其烦的沟通策略,聚焦方向,至少保证你们努力的方向是对的。先把广告的方向梳理清楚,再进行创意与文案的工作。而不是拿到brief之后给到创意,先一人想20个创意,我们慢慢挑,我觉得这种方式是在浪费时间。

  

文案技巧与基本功

  

最后说文案怎么写,我一直想专门写一篇如何写好文案的文章,这件事思考了很久也没总结出方法论了,所以最终写了今天这篇,纯粹的文案只是技巧,文案的灵魂还是要从策略出发。

  

但即便作为一名基础文案,在对策略的理解与表达上,我对最近遇到的年轻文案,依然很失望,甚至让我怀疑这些文案他们创意总监都看过了吗?怎么跟写着玩儿是的,这是对文字的极大不尊重。下面大概总结几个文案的技巧与基本功,供参考:

  

明确目的:

  

在下笔之前,先知道为什么要写,谋定而后动。客户的brief是不是都看懂了,策略人员给到的方向是否明确,策略方向是否合格还是糊弄一下的?甚至连策略方向也没有直接拿到的brief,那么是不是多跟团队讨论一下,至少保证大家的理解一致,聚焦在一个点上。

  

反复读:

  

这是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文案作者们通常爱聚焦在字面意思,以证明简短的文字中,把甲方的brief需求全部包含进去了,有这个意思有那么意思还有另一个意思。遇到这种文案我就说,你读一遍,读出声,品一下这是不是一句人话,通常这种文案读出来都不通顺。建议文案作者们在写完文案后读几遍,多读几遍,反复读几遍,或许能读出跟字面意思不一样的含义,每个字都是有灵魂的。

  

读出来,首先保证这句话是通顺的。然后你细细品一下这句话的气质,这句话的情绪,每个字的音调,长短,断句,标点。这句话中每一个隐藏信息,是不是在帮你表达策略观点?只会写字面意思的文案工作者,只值月薪3000。

  

传递气质:

  

所谓气质,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调性。除了字面信息外,你想让你的文字传递什么调性?每个字传递出来的气质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字组合起来传递的气质也不同。为什么有人说,人活到40岁之后的长相都是自己塑造的,大家为什么不觉得马云丑?文字的气质与人的气质一样,比如张枣表达忧伤时写:“每当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比如在国庆35周年大阅兵时北大学生打出的口号“小平您好”。

  

传递情绪:

  

在今天的文字对话中,如果禁止使用表情,严格使用标点符号,你如何传递情绪?我建议靠写字赚钱的文案们尝试一下,在网络对话中严格使用标点符号,禁止使用表情,看是不是还能精准表达。如果更进一步,禁止使用“惊叹号”,禁止使用“哈哈哈”等语气助词。如此之后,你是否还能在日常文字对话中传递情绪?(之前写过一篇《告别叹号》探讨此问题)

  

我做甲方这几年,看到的文案中,极少是在文案中自带情绪的。这与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分不开,就连靠写文案赚钱的文字工作者,也极少进行严肃写作了。传递情绪仍然需要你多读几遍你的文案,把每一个字所带的情绪展现出来。一句话中,使用什么音调的文字,用什么标点如何断句,多一个字少一个字,要不要押韵,这些所有的元素构成了一句话的情绪,消费者在无形中会被你塑造的情绪所感染。

  

总结一下

  

没有纯粹的文案,没有什么文案大师,也不存在伟大的文案,只有伟大的策略和对策略的表达,只不过最终文案站到了前台而已,不要被文案大师骗了。

  

策略是方向,是观点,策略是为品牌找到它最坚硬的核,找到一个品牌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文案是表达,更加精准而合时宜的将策略观点表达出来。好的文案在表达策略时,绝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好的文案的每一个细节都在传递一种气质,一种情绪,从而更精准的表达策略观点。

  

祝你,更值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