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做相册的文字表达,毕业相册视频制作感人的文字

  

  新上   

  

  辛赏,纪录片导演:   

  

  除夕前七天,上午10点,奶奶又打电话来,问我哪天回家。虽然奶奶家去年换了新座机,通话音量变大了,但还是听不清楚我的声音。我把出租屋的门窗关得紧紧的,用最大的声音对着手机大喊:“我今年因为工作不能回去了”,“奶奶,过年吃吃喝喝对你有好处”,“北京一切都好,放心吧,我什么都可以买”。   

  

  奶奶还是听不清楚。我还没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她就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说:“宝贝,如果你今年不回来,我就把压岁钱给你妈妈,让她转给你。”   

  

  虽然我已经27岁了,但我86岁的奶奶总是叫我“宝贝”,每年都给我压岁钱。   

  

  往年回家都会带上相机和三脚架,在家宴前摆好,以便拍全家福。我家很小,加上我4岁的侄女,只有8个人,把他们都放在一张照片里就足够了。   

  

     

  

  2020年,大连,家人团聚。   

  

  今年不是我第一次离家过春节了。2018年春节,我在英国读研究生。经过8个小时的时差,在家准备年夜饭的时间正好是我起床的时间。和家人视频后,我和同学去中国超市买年货。晚上一起做饭的时候,电脑播放重播的春晚作为背景音乐。   

  

     

  

  2018年,伦敦,生日派对。   

  

  虽然当时学的是摄影专业,但是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给家人拍全家福,问父母家庭相册里的故事。   

  

  作为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和社交软件的一代,他们活在一个清晰的现在和过去:手机相册自带的时间线,各种软件推出的年终回顾功能等。我们总是可以清楚地回顾我们所经历的和最近发生的事情。但是,家族历史,连同上几代不使用智能手机的长辈,都被保存在一摞摞沉甸甸的相册里,很少翻出来。   

  

  我很感谢妈妈在我出国前扫描了一批老照片。这些数字化的电影在硬盘上,陪我去了很多地方。打开黑白照片,脑海里出现熟悉又陌生的世界:记忆模糊的童年,出生前家庭成员的故事。   

  

     

  

  1995年,一家人合影。   

  

  照片证实了我的记忆。我总有这样一个印象,小时候的一个晚上,我在电视机前听到了一首歌,旋律灿烂,歌声高昂。当时我并不知道这首歌是什么,但这一刻的听觉记忆却永远写在了我的脑海里。翻看长大后的相册,渐渐恢复了当时的状况:1997年,我一家三口定居大连。同年4月1日,写《走进新时代》庆祝香港回归,所以是1998年1月27日晚上,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   

  

     

  

  1997年12月31日,大连,抱着我的少年在父亲的学校。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明白为什么老一辈总是哼唱红歌,就像年轻一代聚在KTV时肯定会唱周杰伦和林俊杰的歌一样。青少年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记忆是未来记忆的真正载体。正如2019年《乐队的夏天》大火的刺猬乐队所说:“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有些人永远年轻。”如果你把童年的照片和父母的黑白照片放在一起看,你会有一种跨越时空的亲密感。他们和我们现在一样年轻,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他们。   

  

     

  

  1984年,新乡师范学院,父母毕业照。   

  

  父亲:从左数第三排。   

  

  母亲:第二排,左四。   

  

  就父母的爱而言,我经常开玩笑说,我不可能像你这么幸运,从大学就有婚姻经历。我父亲总是说那时候不容易,一切都来了。当我去农村时,我不知道如何花很多时间。我只能坐着发呆或者观察鸡舍里的鸡是怎么一动不动的。恢复高考后,他努力补课,终于考上了大学。1980年,我的父亲和母亲同时上学,但此时他们相隔五年。   

  

  (9505.163.c   

  

  1980年至1984年,新乡师范学院,家长合影留念。   

  

  妈妈是一名校长,她记忆力很好,学习也很努力,所以她有严格的近视。   

重,很早就戴上了厚厚的镜片。她说我遗传了她许多特点,比如能熬夜,耐性好,能坐得住,还包括了眼睛容易近视。

  

  

1980-1984年,新乡师范学院,自习。

  

在英国读书那年,冬天时我身上出现了大面积严重的皮肤过敏,原因不明。在和家里视频时,父亲说,这可能也有遗传因素,他过去也发现自己对汽油很敏感,直接,甚至间接接触后,手和胳膊上就会出现红疹。后来到了大学,他的身体也不是很好,由于肠胃问题,经常腹泻。当我看了那时他和母亲的合影发现整个大一的他都很消瘦。

  

  

1980-1984年,新乡师范学院,合影。

  

后来我加入了北漂,每周视频与父母分享在北京的日常,而这个话题总会勾起母亲的回忆。2019年我在北京大学听讲座时,也曾在未名湖边停留,拍照。当看到一张母亲在近乎同样的位置读书的照片,我也会有一种遥远的亲切感。

  

直到最近,年初视频时,屏幕对面的母亲又问起,想在北京待多久,考虑什么时候回大连。我说:“我也不知道,但现在我还有必须在这里的理由,就像在我出生前,你们也曾远离家人,在异国求学。我不敢想象你们经历的困难,或是对家人的思念。但我相信,这种相似的经历会让你们对我有一种包容。也许某天我终会回到家里,但在那之前,我也会和过去的你们一样,经历一段独立的时光。”

  

2021年的除夕,我和同样没有回家的女朋友,在北京的出租屋里一起包着饺子。和父母联系时,家里其余的7个人喜气洋洋准备着年夜饭,但我在这儿也不孤独。晚饭后,和女朋友聊起童年回忆,看着老照片,我给她播放了童年记忆里的那首歌。

  

  

1998年,大连,家庭合影。

  

  

2016年,大连,家庭合影。

  

【后记】

  

从南到北,自东向西,一个个鲜活的家庭故事,也承载着生动的年代记忆,澎湃新闻/视界征集家庭相册中的老照片,请你说一说照片背后难忘的故事。

  

对于老照片的凝望,像是对于自我乃至整个家族过往的一次审视,与过去的点滴联通,那些故事也在不知不觉中构成了我们曾经存在过的佐证。给予我们短暂的慰藉,也提供这一年继续前行的电力。

  

愿以此著一本时代的家庭相册。

  

责任编辑:季成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