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姚赟
来源 / 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强烈建议兄弟们手里拿一本LAY推荐的管理书《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然后去节目里克服困难。
音乐总监陈伟伦推开练习室的门查看训练情况。看到陈晖的动作、动作、和声都出了问题,他走了进去,提醒他们这些问题。
听到一个严肃的提醒,队里年龄最大的黄贯中试探性地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应该练几次,应该。”
“我认为这不是练习的问题,也不是音乐的问题。”在坚决否定了这个解决方案之后,陈伟伦断断续续地解释道:“有可能我们应该,也就是足够重视这首歌和我们五个人的状态。也许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大家一起练习,所有的细节都要一起解决。”
李昂听后问道:“所以老师说的是向心力和凝聚力。”
“这是凝聚力。你总结得太好了。”陈伟伦说。
如果用天使投资人的视角来看 《披荆斩棘的哥哥》 ,第一期时半自由开放式的分组,就是一个初创企业合伙人班子的搭建过程。
这时,他们就像一个新成立的创业团队。团队成员中有曾经在创业领域轰动一时的言承旭等明星,有在某一领域各有所长的李昂、刘端端、陈晖等大师,还有备受推崇的黄贯中等前辈。因为每个人的愿景都在一起,制造产品和营销,文明地保持平衡,相互赞美和善良是致命的。
华夏基石产业服务集团创始合伙人陈明曾提出三个标志来评判真正的“团队”。第一点,就是关起门可以争论,甚至可以“拍桌子、吵架”,但出门一致“对外”。
除了陈晖集团,林志炫集团不断争吵,无法在战略上统一。李承炫集团因为一位创始人的风头而被砍掉了长度,无缘无故地失去了资源;布里吉特集团,因为三个人的随机组合,在产品上有差异;大湾区连续创业团队陈小春集团,因为自负一手好牌,拿下了最难的歌,歌词成了问题。
003010可能是一个裹在草稿里的创业计划。在歌舞的皮囊之外,核心是讨论团队、创业、领导、决策和冲突处理能力。这八个部落就像八个初创公司,他们通过一起表演来完成他们的产品。如果他们赢了,他们可以收购其他部落,逐渐扩大规模。
他们几乎踩遍了这些初创团队在组建初始团队时可以选择的所有坑。
# 01第一个坑:和谐未必赚钱。
言承旭独自靠墙站着,旁边是其他队员的热烈讨论。看到这些莱昂经过后,他们经过讨论后决定公开与团队的其他成员交谈。
“我们真的说出了心里话吗?我们不想伤害彼此。我们都想尽可能地赞美。如果大家都愿意说出来,我们会更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吗?”
“如果我们真的想成为一个群体,其实即使大家都不开心和吵架,那也是一个过程。不知道这叫不叫凝聚力。”
委员们听后表示理解,言承旭提出问题后,黄贯中也给予了具体指导。正当言承旭向队员们透露这些感受,队员们开始互相理解和鼓励的时候,弹幕里出现了几条一针见血的建议——。请带走隔壁的林志炫。林的自我太强大了,作为一个团队领导,她把自己投射到团队中。当主持人问他想组建几个团队时,他直接决定了4人团队。他根本没有征求狄云的意见。狄云带着问号看着他:“啊,这么确定?”
103010的赛制与之前的“姐姐”不同。
据主持人介绍,在整个赛季的赛制中,33兄弟会通过不同的技能组合进行联盟合作合并,不断将小部落扩张成大阵营,直到最终成为一个叱咤风云的家族。当然,有些人会在此期间离开。最终会组成一个多达17人的歌唱家庭。
“我们慢慢来,一步一步来,先把人聚在一起,然后再做大。”陈小春集团非常清楚这一点,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先保大湾区”的阶段性目标。
在《显然,这样的规则玩法,更像围棋。's姐姐》第一季中,每个人都在演出结束后进行了单人考核;第二季歌曲和舞蹈直接分开评,更像是直接手把手购物的棋局。
我的兄弟们需要做的就是组建自己的初始团队,然后通过赛制逐步淘汰合并,完成规模扩张,最终实现全能型人才团队。
第一阶段分组
统计图,制图:豆瓣Dido.(你看看你!)美国硅谷创业文化中流传着一个说法:一个企业能不能做大,取决于最先招的10个人。现在据说这个定律又迭代了,数字时代,一个企业能不能做大,取决于你最先招的5个人。这是企业做大的“关键少数”。
(《企业最大“内卷化”,莫过于“有高层无高管”》)
而陈辉组,一开始关系着企业做大的“关键少数”,并非来自自主选择。当规则宣布后,大家快速组队,犹犹豫豫的言承旭和张云龙只能选择还没有组队的3人。
陈辉在发表队长就职讲话是说到:“来这个节目,就是想让所有的哥们儿开心,我跟黄贯中两个老摇滚,和三个大帅哥,这个场景,你猜,你猜。”
# 02 第二个坑:目标上的分歧,能磨合么?
8月8日,华为重发了2016年的一份电邮文件。内容是一位硅谷海归在管理优化报上发表文章《华为到该炸掉研发金字塔的时候了》所引发的关注和思考。这个发文任正非亲自加了按语。
他说:在技术工作的客气是毒品,直面的批评、争论才是良药。
但林志炫组证明,争论不见得全是良药。
“我们起初的想法就是,把赋有一气呵成能力的这些人找到一起,形成一个文艺复兴之全开麦,立下flag到底的组。”从一开始林志炫就带着要做艺术和文艺复兴概念而来,搭建班子前,就明确了这一战略方向。也因此他一早就锁定了李云迪,以及来自军艺的舞蹈艺术家刘迦和李响。
从会议室匆匆走出,李云迪口中念叨“不要被别人选走了。”
看到刘迦后,两人快速冲了上去,李云迪一下抓住他的左胳膊,林志炫一手拿着邀请入伙的协议,一手搭着他肩膀,两人齐问:“可以加入么?”
抓住刘迦并邀请入伙后,他们又开始在全场搜寻李响的身影。确定李响的位置后,李云迪和林志炫,一边高喊这李响的名字,一边挥手,绕过其他正在组队中的哥哥们,朝李响走去。
此时的李响正在被其他队邀请。李云迪直接开抢:“我们非常想要你,希望你能加入,我们是一个团队,我觉得我们可以把艺术去进行一个交叉融合,但同时先呈现最高级的艺术感。”
林志炫在边上做补充,“我们是做引领的”,“我们做专业的”
于是,李响拒绝了其他组的邀约,选择了艺术家的行列。林志炫、李云迪、刘迦、李响,这一4人搭配,让其他组惊讶。尹正一脸震惊地和一旁的热狗说:“钢琴家、演唱家、两个舞蹈家,他们真的可以算家了。”
当四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型人才,组成了一个队伍,他们的目标却有着严重的分歧,难题才刚刚开始。
20多年前,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总结过,领导要做“三件事”,即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现在,摆在林志炫面前的就是带队伍了。
林志炫的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却让他接连在镜头前蒙圈,不知所措。
“其实我说一下我们的想法,这首歌其实对于我们俩舞者来说,确实声乐是有困难的地方,但是我们也想有更多的参与感,我们唱歌也好,乐器也好,肯定和哥哥们相差甚远,但是我们也想努力试一试,就是不打扰到哥哥们的前提下,我们想试一试。”刘迦委婉表述给了林志炫“文艺复兴的艺术畅想”闷头一击。
“我从事的是舞蹈行业,我认为我是一个艺术家,那现在邀请我的两位老师也是艺术家,我是希望我们可以,以艺术家之间碰撞的火花,在这个舞台上有新的可能性。也许那个东西我并不擅长,也许我唱的并不好听甚至跑调,我享受我蜕变与改变的过程。”李响则直接给了一直主张完美舞台的林志炫一个措手不及。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有个观点:一个高管团队一定要有四个角色,有人喜欢思考,有人善于行动,有人热衷于抛头露面,有人容易相处。
组建班子时,除了要想清楚企业短期、中期的增长目标外,还需要找到相应业务匹配的人才以及核心岗位相对具体的任务,最后考虑团队的融合性,风格是否互补,是否适应等等。
显然,林志炫对此考虑的并不全面,团队在能力组合、性格互补方面存在天然缺陷。刘迦和李响是希望来挑战自己,试一下“唱”的,而林志炫却没有充分了解对方的需求,给他们安排了“跳”的角色。
# 03 第三个坑:狠不狠,决定有没有领导力?
中间人李云迪趁着休息时间,私下打电话给林志炫,协商讨论李响和刘迦的问题。
李云迪对林志炫委婉地说到:“刚刚李响,跟我讲了他的想法,坦白讲我们还是比较主观的,因为他们的舞蹈很适合我们这个风格。但是我们还是少考虑了他们想来做什么……哪怕他唱的不好,但他想来做自己。”
面对此种困境的林志炫想要的是一个解决办法:“我完全懂。但是我们要如何处理这个棘手的状况?”
对于如何解决,李云迪不能和弹幕一样脱口而出,只是说到:“这是一个问题。”
其实答案林志炫一直有:“当队长有很难的取舍,几乎没有办法百分之百满足团队所有人的愿望,如果唱的难度很明显是刘迦或李响无法掌握,那我会担心,所以我要把那个东西控住。”
显然林志炫选择了“狠”。
在挑选队长的时候,主持人先提问了大家对队长或者leader所要具备什么特质。在一众责任心、沟通能力、爱、逻辑思维,甚至孝顺父母等回答中,敖犬的回复比较特别,他认为leader要“狠”。
曾担任“棒棒糖”组合队长的敖犬,分享了血泪教学:“狠,尤其是这个年纪的男人,特别有自己的想法,你得狠心地去下一个决定,让所有的队员跟着你得概念去走。必定有人会伤心,但没办法,因为这个就是组合。团体只能有一个决定,所以刚刚我说的,我以前没有做到,我们组合解散了。”
似乎摆在林志炫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透露着杀伐气息的决定。但如果林志炫换个思路来看待这件事,可能就会有所不同。
但狼性只是对传统领导力的粗暴解读,什么是领导?领导不是职务地位,也不是少数人具有的特权专利,而是一种积极互动的目的明确的动力。
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曾总结过领导实现目标的过程。领导就是引导团队成员去实现目标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导。涉及到领导者的领导技巧,包括授权和管理下属等。
第二,团队成员。在团队中员工的人际关系、沟通、冲突管理以及团队建设和维持。
第三,目标。涉及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决策。
第四,实现过程。涉及到战略实施中的执行,以目标为导向的组织变革和组织创新。
从刘迦、李响与李云迪、林志炫的沟通来看,刘李二人并不是对“文艺复兴”“艺术家”“专业”等战略概念反感,相反,他们都是被这些特质吸引而来。他们不满的是不能唱歌,而且在舞台上表演时,感觉自己像一个伴舞。
综艺会放大一个人的缺点,特别是没有同理心。
# 04 寻找带头大哥
“天使投资的灵魂是投人。”真格基金的创始人徐小平,曾在公开场合发表过这样的论断。
同样作为投资人的胡海泉,对此也深有同感。在被采访问及相关问题时,他在镜头前回答到:“搭配最合适的,我觉得还是大湾区的代表们,他们的气场气质非常一致。”
林志炫组,就像汇聚了来自谷歌、脸书、苹果、亚马逊这些硅谷大厂CTO,各自身上的专业气质相互吸引,却又相互不服。包含了林晓峰、梁汉文、张智霖、谢天华、陈小春的大湾区组,就像是从一个大厂出来后,又一直在一起战斗的连续创业者,港星向来抱团,谢天华与陈小春出演过《古惑仔》,一个是大天二一个是山鸡,眨眨眼就知道对方要做什么。
在主持人刚宣布规则俩俩组队,陈小春刚动了心思找人时,谢天华已经站在陈小春身边。
“这么多年,总有一点默契。”谢天华说到。
而大湾区的组织架构十分有趣:陈小春为队长,剩下的4人分别是副队长、第二副队长、副队长助理,第二副队长助理。他们只有分工,没有领导和队员的层级之分。
大湾区文化属性相似,又是熟人,还是合作多年的同事,显然他们是气味相投的,价值观的匹配不是什么问题。
有网友总结:“其他队伍的问题是人,只有大湾区的问题是歌”
但是靠江湖义气治理,毕竟是草莽手段,事实上,从头到尾,将这个综艺规则当成商业规则来践行的,只有赵文卓团队。
真正的“班子”有三个标志,分别是,第一,关起门可以争论,甚至可以“拍桌子、吵架”,但出门一致“对外”;第二,有人能“踩刹车”;第三,有一个“班长”或是带头大哥。
当陈辉组在解决内部拍桌子吵架的问题时,林志炫组在解决意见不统一,谁来踩刹车的问题。而其他组,还在磨合中寻找真正的“带头大哥”——有威望、能服众,遇到重大的决策有商量,但在关键的时候有人敢拍板,并且大家都认账。
“治哈人”赵文卓好像就是这样一个带头大哥。
合作前期,赵文卓和胡海泉明确了合作意向,在挑选组员时也足够快速和明确。
在队长任职时,赵文卓解释为何他来做这个队长:“之所以成为队长,是因为我想当队长。再就一点就是,四位都有极强的创作能力,那艺术家大家都知道,当每个人不同观点在一块撞击的时候,这个是很可怕的。所以就需要我这个没有音乐创作能力的人,来决策。”
你拆解这段音乐,不难发现赵文卓的厉害之处。
显示表达了自己想成为队长的强烈意愿,正大光明,不扭捏。第二,预判到了队员之间可能产生的分歧,以及带来的风险。第三,明确表达自己没有音乐创作力,所以才能跳出来可以做决策,对自己的认识非常清晰。
“作为队长,我要料及每一个队员他的性格、喜好,包括他的容忍度在哪儿,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赵文卓的这段关于领导力边界的发言,建议林志炫参考下。
最后留一个问题,如果你进入一个新单位后,被分配到新部门,这个部门中有一个GAI,一个林志炫,还有一个赵文卓,请问你该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