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什么动物爱吃西瓜,爱吃播客的主页西瓜视频

  

  该报记者潘宇   

  

  安纳亚戏剧节结束了。这个中国北方的海边戏剧节,才第一次举办,就成功吸引了各方的目光。在6月初夏的11天里,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艺术家和已婚带孩子的游客聚集在这个海滨社区。去看戏,打卡,拍照,度假,各有各的需求,各有各的感受。不管是什么样的戏剧节体验,都不能碍事。就像运营了8年的安纳亚,已经是一个景观,一种线上的名人。   

  

     

  

  1.阿那亚   

  

  娜雅,一个诗意的名字。英语aranya源于梵语“aranruo”,意思是“一个安静的地方,一个自由的地方,一个遥远的地方,一个避免人类兴奋的地方,一个练习的地方”。这个文艺的名字真的很符合这个地方某种“隔离”的存在。   

  

     

  

  安纳亚地区   

  

  行政上,安纳亚隶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位于新成立的北戴河新区。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阿那亚,都要经过北方土地上的村镇,景观惨淡。然而,汽车一进入安纳亚的社区大门,一切就像时间和空间一样,进入了一个不真实的梦。   

  

  整个小区的房子都建得很漂亮,欧式风格占大多数,是南欧小镇的风格。庄园、别墅和小楼错落有致,花草茂盛。小区挺大的,走路很累,所以整个公园有几辆免费公交车,每十分钟一趟。   

  

  社区里有各种公共设施,包括餐厅、酒吧、咖啡馆、超市、电影院、剧院、美术馆、书店和食堂,入口处可以存放宠物。重要的是这里的每一个设施都是美观、有趣和有选择性的。即使是只对居民和家庭开放的食堂,也是设计良好的公共空间。   

  

     

  

  海边的主题板。   

  

  安纳亚的氛围也很惊艳。本质上是一个居住社区,但是来来往往的游客很多,有带娃娃的家庭,也有各种风格的文艺青年。穿着长裙或短镜头到处拍照打卡的美女是安纳亚的一道风景。   

  

  在海边,有人散步,有人遛狗,有人喝酒。有人在演戏,有人在看书,有人在泡吧。感觉这里的每个人都在享受生活,没有想过。文学艺术在这里无处不在。一切都有一种“面朝大海”的理想美。   

  

  很少有人把这个地方的生活和它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毕竟这是北方的一个“国家”,离最近的县城有二十分钟的路程。像已经很出名的孤独图书馆和安纳亚礼堂,这里的建筑和安纳亚本身都是“独立”的。   

  

  不可否认,安纳亚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造“乌托邦”。无论是山水、精神还是情怀。   

  

     

  

  候鸟300的海边装置。   

  

  2.戏剧节   

  

  安纳亚戏剧节诞生于2021年,当时这个社区成为了网络名人。   

  

  在节日开始前的两天里,整个社区仍然宁静祥和。端午节的周末,一夜之间人潮汹涌,这座乌托邦小镇瞬间就有了景点的视觉感。前一天可以免费预定的咖啡店突然挤满了需要等待的客人。沸腾的感觉弥漫在安纳亚。   

  

     

  

  DDCLIVE每天晚上都有音乐会。   

  

  几乎每个剧院都有演出。草坪、海滩、马场、排练场。但是票很早就卖完了。更多的人热衷于在海边的礼堂里拍照打卡,或者在大本营的戏剧节留言板上写下自己的感受,到处用戏剧节海报拍照。   

  

  在晚上的花车游行中,人群跟随在演员和表演者的周围,震耳欲聋的音乐和各种快乐和兴奋的尖叫声在街上回荡。   

  

  有准备的观众可以预约免费的环境剧阅读。这被很多人认为是安纳亚戏剧节最特别、最有趣的部分。在办公室,在礼堂,在海边足球场,在健身房,在游泳池,从室外海滩到午夜食品店。在安纳亚的每一个空间,一个阅读可能会突然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观众被这部剧感动得热泪盈眶。尤其是站在泳池里的观众,分不清是泳池里的水还是脸上挂着的泪水。   

SbgeGi9Gi2zCp' alt='观察|阿那亚戏剧节,人生可以更美,戏剧可以更狂放' />

  

老狼的戏剧房子

  

戏剧房子也是园区里的一道风景。14座经典戏剧命名的“房子”,都是文艺明星们设计的。散落在沙滩、山间,树旁。有些隐蔽,有些扎眼。幸运的观众可以预约入住,但入住体验可能并不“幸福”。老狼的《奥涅金》是大概率可以遇见的,因为印着海报的卡车上,是曾经那个著名的俄罗斯剧团演出《奥涅金》时熟悉的狗熊和铁架床,无论白天和夜晚,这个充满着流浪和戏谑感的房子,都会让人忍不住掏出手机,记录下某种不真实的感受。

  

  

海边篝火

  

不真实的梦幻场景在阿那亚随处可见。夜晚,海边会燃起篝火。沿着海岸线一直走,是“候鸟300”的沙城,而沙城后面,是星罗棋布的“候鸟”帐篷。踩着细软的沙子走进这个四方沙土围成的沙城,在闪烁的灯泡下,可能会遭遇各种光怪陆离的场景。比如卖着西班牙海鲜饭和啤酒并且不接受好评的“鸟其林餐厅”,比如不接受议价的“大宝剑”和“纹身”项目。套圈、卖书、买酒,还有音乐现场,沙滩集市充满摇滚感,更像一个当代艺术现场。按照策划人的说法,艺术家们在这个市集的300个小时,都是有所表达,关于什么是交换,什么是诱惑,什么是彼岸。

  

  

海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野照物所

  

凌晨3点的演出成为了戏剧节最大的话题。陈明昊导演的《海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更像是一次集体狂欢的大型行为艺术现场。大部分买到票的观众彻夜不眠,在夜深露重的晚上,跑到海边一起排队入场。与其说是看一场演出,倒不如说更似一次带着仪式感的集体看日出活动。遗憾的是,三场演出只有第一天迎来了壮阔的日出。而剩下的两天,观众更多感受到的是清晨海边瑟瑟的冷风。

  

  

伤心咖啡馆之歌-柴诗闰

  

  

伤心咖啡馆之歌-在野照物所

  

同样在海边演出的还有孟京辉的新作《伤心咖啡馆之歌》和杨婷的《万能机器人》。有观众说,演出的更大意义是在海边有了一个可以眺望远方的座位。有人在表演,有人在看戏,有人在看海。晚霞到来的时候,一切都美到让人分心。戏剧在那一刻,成了自然这位艺术大师的陪衬。

  

  

《过路人……在发生》演出现场

  

阿那亚在空间、建筑和景观上的独特先天,赋予了艺术节各种超出日常的体验。赵梁即兴舞蹈行为系列《过路人……在发生》在阿那亚艺术中心的半露天圆形剧场演出,第一天遭遇了暴雨,而赵梁带有强烈仪式感的表演让很多女观众当场哭泣,最后一起加入了表演。至于第二天的观众,则在阳光明媚的微风里,感受到这场演出的另一种面容。

  

  

爱因斯坦的梦

  

戏剧节有热闹喧腾的地方,也有冷清的去处。“候鸟300”在湿地公园里的几处表演场地,大部分时候观众并不算多。这里没有班车,需要步行,且隐蔽难寻。而表演的团队来自全国各地,有高校的学生,也有独立艺术家。在竞争激烈的报名评选后,300位创作者自费来到“候鸟300”的营地,开始一场未知的集体生活和创作演出历程。

  

在阿那亚的300个小时,每个创作者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太冷、太热、太累、太难,或者太有趣、太好玩。但清晨的海边,总是有人在那里打开自己的身体,开始训练和创作。夜晚,素不相识的人聚在一起欢饮,彻夜长聊。这是日常生活里很难看到的场景,也是城市生活中不会有的创作体验。来到这里的“候鸟”们无论是否满意这里提供的一切,但至少一致的观点是,这样自由创作的平台,国内实在太少。

  

  

“候鸟300”

  

戏剧、音乐、影像、装置、绘画、肢体剧场,艺术在这里没有太多边界。甚至还有和荔枝播客合作的一个“候鸟电台”,通过对谈、声音记录、外部连线互动等形式记录“候鸟300”项目,创造了一个持续播放300小时的音频直播项目。“候鸟300”的艺术总监刘畅说,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没有停止,它是一个不停生长的项目,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这是我们自己也没有想到的,也是它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地方。

  

海边的活动还有很多。“海边对话”来了不少文化名人,许知远、西川、马岩松、郝蕾、梅婷、王学兵等等,探讨各种形而上的话题。“海边工坊”活动联合了来自各个领域的艺术家,选择不同主题和形式,面向所有公众招募展开工作坊。更有画面感的是“海边放映”,观众们躺在沙滩椅上,头戴耳机,伴随着海风和海浪,一起观看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的高清现场放映。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戏剧”。对于中国第一个在海边举办的戏剧节而言,这句话不仅是一个slogan,也是一种形象缩影。除了和大海有着无数场景关联,阿那亚戏剧节的一大感受,确实和艺术总监孟京辉所筹划的一样,如大海般,没有太多边界。

  

  

戏剧节大本营的留言板

  

3.彼岸和诱惑

  

对于阿那亚戏剧节的诞生,话题无论都绕不开阿那亚的创始人马寅。

  

关于他如何把阿那亚从一个烂尾楼项目变成当下中国地产界的新物种,以及他如何尝试以探讨生命美学的姿态来创造建筑和社区的故事,已经有了很多的报道。

  

他在戏剧节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阿那亚戏剧节是一个经过了很长时间思考和策划的事情。

  

在此之前,阿那亚一直有属于业主自己的戏剧节。他们招募业主一起演戏,包括《恋爱的犀牛》、《茶馆》、《窝头会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甚至还有百老汇的音乐剧,去年,这部音乐剧还去了北京天桥剧场演出。

  

马寅说,戏剧节并不是一个商业模式的东西,更多是出于“分享”的逻辑。尤其戏剧于他而言,有着明显的个人偏好。

  

“我年轻的时候也算是个文艺青年,对所有跟文化艺术相关的事都喜欢,戏剧更是可能排在更靠前的。我非常热爱戏剧,一直去阿维尼翁看戏剧节,去乌镇看戏剧节。阿那亚走到现在,我们可能有了一定的条件或者能力,也有了一些硬件配套可以去做一些相关的事情,所以就希望能够就把这件事做出来,把美好的东西跟所有人分享。”

  

马寅表示,自己多年来都是乌镇戏剧节的“拥趸”,几乎每年秋天都会去乌镇,而乌镇戏剧节也给了他很多的启发。对于两者的不同,他说:“我觉得可能就是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一个是社区的模式,一个是景区的一个模式,可能身临其境的体验也不太一样。”

  

事实上,对于致力于建设一个“人文社区”的阿那亚而言,戏剧节在这里确实没有突兀感。而文艺生活在阿那亚,也的确是一种日常性的存在。

  

在社区配套里,沙丘美术馆、阿那亚艺术中心、电影院、单向书店、卷宗书店以及几个全新剧场,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平时,阿那亚有不间断的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以及各种文化活动,电音节等节庆也会在不同季节举办。

  

而这也是马寅创造阿那亚社区的理想之一:“我们一直设想,在这个社区里能不能够把文化艺术和日常生活真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是不是能够真正做到艺术生活的日常化。在这个地方,出门就是美术馆、画廊、剧院、电影院、音乐厅,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可能才属于未来的生活。”

  

“文化艺术内容一定是阿那亚最核心的价值。”马寅说,“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文化艺术领域,比如戏剧的、文学的、音乐的、绘画的等等,做了很多的内容合作,植入也好,运营也好,未来我们还会在这些领域持续地把这些文化运营内容真正地做下去。”

  

在全中国,也许确实很难找到一个比阿那亚更“文艺”的社区。这不仅取决于整个社区的文化建筑、设施以及文化内容活动的数量,也在于来到这里的人,居民、游客,都是这种文艺气质的组成部分。

  

一直抱着文化和审美理想的马寅,坚定地认为,文化艺术一定是未来生活的一种解决方案。因为文化艺术生活一定会成为这个时代年轻人的刚需。

  

“这两年我们也在不断的践行中发现这样一个巨大的趋势,比如说,我们美术馆的门票90%是95后贡献的,我想,

  

90后、95后甚至00后这一代人,是非常优秀的,他们从出生开始其实就摆脱了物质这件事,或者超越了物质这件事。他们从一开始就开始考虑自我实现这件事,文化艺术对他们来说,是与生俱来的。”

  

作为文艺青年,马寅和孟京辉相识多年。在戏剧节之前,孟京辉的多部作品已经在阿那亚新建的蜂巢剧场上演。办戏剧节前后,马寅一直在和孟京辉探讨,希望能实现那种“戏剧本身就是生活”的效果。

  

  

戏剧大巡游

  

4.一个未知的理想

  

这两年,国内的戏剧节开始渐渐多了起来。在一些经常参与各类戏剧节的人士看来,阿那亚戏剧节第一年,有不尽完善的地方,但它的节日感和狂欢氛围,可能是其中最好的。

  

不能否认的是,戏剧节期间,消费有点贵,尤其是住宿。但太多人,依然心甘情愿满怀欢喜地为之买单。毕竟,可以集体狂欢的地方,不是很多。

  

同时身为乌镇戏剧节和阿那亚戏剧节艺术总监,孟京辉自己说起两个节的区别。他这样描述:“乌镇戏剧节强调的是当代性、学术性和专业性。在那样一个美丽的江南的水乡,他更沉稳一些,更加的明朗,更加的坦然。而阿那亚戏剧节,就是一个多元的、年轻的、比较活跃的一个戏剧节。阿那亚是一个比较新的地方,是一个未知的理想。”

  

一种年轻化的气场确实始终贯穿在阿那亚戏剧节。并不只是参与者都是年轻人,而在于一种精神上的摇滚。如同戏剧节期间,园区DDC

  

livehouse每晚都人头攒动,震天响的音乐现场,乐队和观众始终在迷雾般的灯光里一起疯狂摇摆。

  

不少人从阿那亚戏剧节回来,最大的感受竟然是,我老了。

  

孟京辉在这种年轻化的活力中看到了戏剧的机会和未来,“你去到国外的特别牛的歌剧厅,柏林、巴黎、英国,包括纽约汉堡,你剧场里边全都是白头发的老人。但在中国,在阿那亚,你看到全是年轻人,全是年轻人,偶尔有一两个老人。这说明了什么?就是现在中国的当代戏剧是有一个机会,可以突然间整个对戏剧发生一个大面积的兴趣。”

  

他说,在这个时候,我们艺术家得狂一点,更狂放一点,都做点好玩的东西,趁着这个机会让更多的人知道戏剧,了解戏剧,热爱上戏剧,然后不断有年轻人进来,我觉得咱们中国的从这一点上来讲,上升空间很大,所以还挺来劲的。

  

人生可以更美,这是阿那亚的理念。而对于新生的阿那亚戏剧节,也许能期许的是,可以更嗨,更狂、更没有边界。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