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相机的视频性能越来越强大:4K、升级、日志……甚至8K也开始向我们敞开大门。随着全民Vlog时代的开启,视频已经成为我们记录和了解世界最重要的媒介之一。
那么,你准备好自己录制视频了吗?
或者你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吗?
1 不只是8K或者4K这么简单:了解你要拍摄的分辨率
要录制视频,从录制开始。对于很多朋友来说,首先要知道的就是你想拍的视频的分辨率。这直接决定了你接下来的设备和后处理要求。如今,常见的视频分辨率规格越来越多。最主流的有以下几种:
1080p全高清视频:标准分辨率:1920x1080
C 4K视频:标准分辨率:4096x2160。
DCI 4K视频:标准分辨率:3840x2160
是的,如果你聪明的话,你会发现视频数字化表达的意义已经变了。
1080p时代指的是画面高度。在4K时代,它指的是画面宽度。
对我们来说,
选择适合自己的视频拍摄分辨率非常重要。
视频分辨率的选择应基于几点:
1.输出的展示能力
2.存储成本
3.后期处理的硬件成本
4.拍摄设备设备成本
视频清晰度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硬件压力。
在这里,优君想提醒大家,如果你在国内网络上使用,4K可能不像你的日常记录那样必要。首先,国内视频网络平台大多不支持4K。更多的平台仍然停留在1080p的水平之上。
现在主流相机和手机都有4K拍摄能力,但是显示4K输出需要时间。
所以,如果是针对当下的互联网交流和日常简单录制,1080p拍摄完全可以满足你的需求。
国内视频网站比较受欢迎的支持还是1080p。
此外,随着视频分辨率的提高,拍摄设备、存储介质和后处理硬件设备的成本急剧上升。这其实和我们选择更高分辨率的相机差不多。不同的是视频分辨率的提升给硬件带来的压力远远大于拍照带来的压力。
但是对你来说,如果没有这些硬件成本的压力,录制更高分辨率的视频仍然有它的天生的优势.
如果你能接受高分辨率的代价,它也会返回高分辨率的相应值。
首先,虽然输出屏幕可能没有4K或更高的分辨率,但更高分辨率的视频将在同一屏幕上显示更好的图像清晰度。同时,作为素材或录制的内容,更高的分辨率意味着这些视频在未来会有更好的可用性。
所以在拍摄视频之前,想好自己想要拍摄的分辨率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2 这可能比分辨率更重要:了解你的视频帧率
现在很多朋友都很了解分辨率对视频的影响。但是很多人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参数:帧率.
r">
帧率在视频上最直接的反应就是: 画面流畅度
当你有时候看到如PPT一样的视频时
实际上就是视频帧率过低导致的
帧率
是指每秒你的视频应该有多少幅画面出现
(每一幅画面即一帧)
按相机的原理来说
类似于你的相机每秒完成多少张连拍才能实现动态的视频画面
对于满足视频观看流畅度
最低标准应该达到每秒24帧,即24p
而我们前面提到的PPT效果
就是视频不足24p帧率导致的
而帧率越高,视频的观看流畅度就越好
因此,如今更主流的视频是60p的帧率
即:每秒60帧画面
常见的规格就是1080/60p了
因此
为了实现更为流畅的画面
选择更高帧率的模式来拍摄是很重要的。
那么高于60p的视频呢?
更高帧率我们常见的情况更多是在特殊电影
比如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推出过4K 120p版本
常规状态下
高于60帧的视频是我们常说的升格慢动作视频
通过更高的帧率拍摄,实现拉长视频时长实现慢动作效果
而帧率对我们的拍摄最大的影响
是快门速度
当我们拍摄30p视频时,快门速度应不低于1/30s(最好应该是1/60s)
而拍摄60p视频时,快门速度应不低于1/60s(最好应该是1/120s)
如此这样的设定前提下
才可以保证在对应帧速率下
视频的画面清晰
因此
确定好拍摄帧率,设置正确的快门速度
才能保证你拍摄到画面是清晰流畅的
3 保证稳定:非常必要的防抖动
解决了清晰度和流畅度,视频拍摄必须考虑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防抖了。不同于照片防抖的理念,视频防抖需要整体画面的稳定感。那么如何实现画面稳定,就是视频拍摄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osmo pocket是现阶段唯一一款自带防抖云台的相机
如今,厂商的相机和手机产品也针对视频防抖进行优化。但从实用角度来说,机身防抖更多是针对固定机位拍摄时使用。在走动中拍摄时,机身防抖很难提供非常好的稳定效果。这时,外置的稳定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如今从手机到相机再到摄像机,都有对应的稳定器产品。稳定器可以很好地保证你在运动中拍摄的稳定性。但相对的,这也意味着更多的负重,与更多的成本支出。
这些词很火,但用起来并不轻松:关于Log以及视频RAW
说过了录,咱们再说说制。视频的完成,少不了后期的制作过程。正如照片有JPEG和RAW之分。视频也有不同的后期格式来满足使用。但这些后期模式的选择,你可能要先好好了解下。
首先说说最火的Log,Log是一种视频曲线。各个相机厂商如今也都有属于自己的Log,包括佳能,尼康,索尼,富士,松下,奥林巴斯,大疆,都有属于自己的log。它的作用在于更多多地记录画面细节,用于后期调整。
但是!
log的后期使用,要比你想象的复杂不少。因为, Log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有配套的LUT来配合使用 。 否则,视频就是灰灰的
,一切色彩和曝光都自己调整。那将会是让人崩溃的后期处理工作量和时间。
不仅如此,视频后期的可处理空间,通常情况下是远小于你的照片后期处理空间的。 因此,不要期待后期可以有效拯救你的废视频 。
视频拍废了,基本就是GG了。
RAW相较于Log有着更多的后期空间。但同时,它将带来恐怖的文件量与存储压力。这种存储压力是对存储速度和存储空间的双重考验。因此,如果你真的打算利用这些后期拍摄模式,
真的要想好自己是否具备这些模式的处理能力以及硬件配置 。否则,常规的视频拍摄模式是对你的最好选择。
5 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难一些:学习更多知识,更有耐心
对于视频拍摄,我们还是要回到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上: 基础学习 。
不同于照片是记录一个画面,视频是多个镜头,连续的大量画面所组成的 。得到满意的视频可能 比你拍摄一幅满意的摄影作品,要困难更多 。
对于视频,你需要学习:拍摄技巧,器材使用,后期技巧,分镜的处理……当画面运动起来,一切都会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如果你感受到了视频拍摄的学习过程感受到了受挫,这或许是个相较于摄影更加漫长更加痛苦的过程。
结语:
如今的视频热,让大家越来越希望自己也能拍摄更好的视频来记录身边的一切。但视频拍摄的确是一件比照片拍摄更难的事。如果你的确对视频拍摄产生了更多兴趣,那么不妨先拿起自己的手机或是相机去尝试一下。当然,给自己更多时间,更多机会,相信会有一天,你将得到自己满意的视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