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不做视频,明年就没有机会了。”一个后来把自己变成专注于图文的自媒体朋友的资深媒体人,最近告诉我。事实上,视频如此火爆,以至于许多图形内容的创作者都在为如何踏入视频圈而焦虑。
@ Nate是资深Coser,也是演员和平面模特。然而,公众最熟悉的是他的Coser身份。说到@ Nate。
Coser的路,机缘巧合,在2010年微博诞生之初,@ Nate。
他注册了微博,出于对Cosplay的喜欢,他在微博上发布了《古剑奇谭》的相关COS,得到了官方的回应,从而被更多人知道。@ Nate。
因此,它开始发展成为一个专业的Coser。
目前,@ Nate是国内中等教育领域的代表人物和顶级Coser,也是知名的泛娱乐艺人,2015年和2020年微博十大影响力动漫视频之一。
_图为内特COS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敖冰”。
如果2013 ~ 2016年是@ Nate。
成长最快的一年,也就是2020年是他转型的一年。其实大部分Coser还是专注于制作图文内容,短视频离他们很远,因为视频和图文完全不一样,不容易找到自己的路。来自@内特
从我们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图形博主应该如何转化为视频。
是进阶,不是对立
短视频的流行是有目共睹的。003010显示,短视频继续是抢占用户时间的“时间黑洞”,其时间份额接近20%,成为仅次于即时通讯的第二大行业。
电商、在线教育、新闻资讯、生活服务、社交网络……短视频几乎主导了所有互联网应用。短视频的流行让图文创作者从两个方面感受到压力:一是用户和粉丝的注意力转移;第二,害怕被落下。
一些图形创作者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大部分原因是赶上了自媒体的爆发,也随之“飞”了起来。互联网行业一直在快速变化。从最初的论坛、博客到自媒体、短视频,一旦跟不上步伐,很快就会被行业淘汰。
看到同行逐渐进军短视频后,图文创作者的焦虑感愈发强烈.短视频该怎么办?许多图形创作者正在探索视频创作的方法。
过去@ Nate作品的主要呈现形式是图文并茂。今年,@ Nate主动尝试转型,在保持高质量图文内容输出的同时,也输出了高质量的视频内容。
2020年2月12日,@ Nate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时长5分53秒,以护肤体验为主题,让@ Nate。
没想到,他的视频在微博上迅速走红,转发、评论、点赞数以千计,视频总浏览量达到37.4万次。@ Nate。
因此,@ Nate走上了从图文到视频的转型之路,这是无法控制的。8个月内,@发布了34个视频,总播放量1940万,每个视频平均播放量56万。
@ Nate说拍视频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人利益。@ Nate
真正玩完Cosplay之后,他开始尝试制作视频等内容,他会把自己喜欢的COS内容制作成视频形式,比如MV或者小故事内容。他的专业是表演,在学校会学习视频拍摄的技巧,所以对视频非常感兴趣。
第二,互联网已经从图文时代变成了视频时代。大家都在做视频转型,Coser和网络博主都在做视频转型。@ Nate。
我想我应该顺应潮流,走出舒适区。
对于很多图形创作者来说,视频最大的难点在于图文不需要频繁修改,而录制视频则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反复返工:因为言语、语气、表情等。会成为视频内容的一部分,一个短短几十秒的视频可能需要录制很多次,所以很多人不得不放弃。
视频比图形和文本更难。@ Nate
“拍摄视频时很容易‘翻车’”,他说。比如和好的时候,当你不满意的时候,你会抹去它,重新改变它;有时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发现没有打开,所以需要卸妆,重新录制。在外面拍摄vlog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人在看。他们可能会问你在做什么,有没有在拍戏。"
@ Nate
视频和图形有两个区别。首先视频要求比较高,如果你想做的话。
频的话,Coser装扮的妆面、服装的精致度上都会有更高的要求,图片可以修改后期进行PS,但是视频不行,虽然后期也可以修改,但是视频会对Coser本身的专业技能和装扮效果有更严格的要求。其次,视频要求创作者的表现力。比如要做带剧情方向或者比较唯美的MV,在表演上需要增强自己的表现力。
视频难,但不用上青天。@黄靖翔 认为,
做视频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一定要将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很多搞笑类的视频并不适合每个人 。
视频是不是跟图文完全不一样呢?做了视频就不能做图文?实际上许多人完全把视频和图文的关系搞错了,这才是部分创作者做视频感到不顺畅的主要原因。
@黄靖翔
说:“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视频和图文是有关联的,对我个人而言,图文和视频都有表演性质,只不过图片表现的是一张一张定格的故事,而视频需要更连贯,对Coser自身的要求更高。
其实,图文与视频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进阶的过程
。视频能展现的东西更直观、更多面,能展现出整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比如,从素颜到化好妆的全过程,有些搞笑的内容也能通过视频展现出来。”
图文和视频其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两者都需要专业的拍摄设备,如果是玩Cosplay的话,道具、服装都是通用的,拍摄一些沙漠、旅行等风景区的时候,也都会要求Coser去同一个地方,这样既可以拍视频也可以拍图片。
找到合适的平台
不仅短视频火,短视频平台也很火。PC6安卓网的数据显示,各类短视频软件多达1268款。面对琳琅满目的短视频平台,创作者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平台,东打一下,西打一下,很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些图文创作者的习惯是“一处水源供全球”,同一篇内容全网洒,然而每个平台的推荐方式并不相同,这一点在视频方面尤为突出,所以,找到合适的平台非常重要。
“没有微博的话,我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知名度和成就。”黄靖翔说。
@黄靖翔 目前在微博上的粉丝有252万,据我观察,微博是@黄靖翔 在众多短视频/社交网络上粉丝最多的平台。@黄靖翔
最开始也是通过在微博上玩Cosplay,然后被更多的人知道,微博的造星能力和视频破圈力真是没得说。
找对路,就会事半功倍。微博作为红人孵化、成长第一平台,今年重点扶持头部视频博主,同时也在促进图文博主在视频上的转型,而@黄靖翔 也紧跟微博的步伐。
一方面,微博会给@黄靖翔
等博主们提供内容方向的建议,另一方面,微博还会跟各个品牌一起推出各种活动,比如#次元视频学院#、#次元微光计划#等,给创作者持续输出主题灵感和资源倾斜。
要想真正把微博玩好,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持续的作品产出,无论是视频还是图文,作品决定粉丝的认可度,只有持续创作优质内容,粉丝们才会对博主感兴趣,沉淀下来
。”@黄靖翔 说。
平台的推力固然重要,但平台的基础特性才是视频创作者需要注意的。
与抖快不同的是,微博具备社区属性。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包含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各种内容形式的综合平台,更是一个拥有社交媒体裂变式的传播特性以及不同兴趣人群的跨领域互动平台。作为年轻人最熟悉的社交平台,微博30岁以下的用户占比达到80%,而在@黄靖翔
252万的微博粉丝当中, 18~24岁的粉丝超过了40%。这意味着,玩微博就是要和年轻人玩在一起,跟粉丝进行互动,才能沉淀自己的社交价值。
微博的社区属性能够让更多的人因为喜欢而聚在一起,他们并不一定是围绕某个人,而是因为喜欢某个博主而成为朋友或者互相帮助的人 。微博的超话是@黄靖翔
与粉丝沟通的重要方式,@黄靖翔 称,“超话就像是我的一个小窝”,他会经常去超话里发帖、跟粉丝互动,目前#黄靖翔#超话阅读量达8.5亿,累计粉丝42.3万。
@黄靖翔
说:“跟其他平台相比,微博的优势在于它有一个很成熟的体系,我们在微博上发视频或图文,在微博上得到的曝光量更大,本身微博的用户基数就比较大,而且微博还能沉淀粉丝,从流量和粉丝的价值来说,微博是最好的。”
视频平台非常多,对于想要出圈的视频创作者而言,应该像@黄靖翔
一样,去了解不同平台的规则和属性,找到自己适合的平台和擅长的表达风格并坚持更新,才能找到自己的粉丝群,形成个人IP。
坚持和热爱
@黄靖翔 在Coser圈子已经玩了近10年,从一个小白成长为如今Coser领域的资深人物,普通人面临过的困境同样在@黄靖翔
身上出现过。最初Cosplay只是@黄靖翔 的爱好,现在已经是@黄靖翔 非常重要的事业之一,再加上入行时间的增长,他有时候也会感到“腻了”。
主要原因在于,“某个时间段内,可能很难有什么东西再激发你去创作了。刚开始玩Cosplay的时候,想要COS的东西特别多,看过的动漫、当时流行的影视都想去尝试一番,然而,当大部分角色都被COS一遍之后,自己就可能会放慢脚步。”@黄靖翔
说到。
不过,即使面临过外界的误解和偏见以及创作的困境,@黄靖翔 从未放弃自己对Cosplay的热爱和初心。
“我还是会坚持下去,把Cosplay当成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爱好,归根结底还是我喜欢它,所以我还是会继续玩COS,可能以后年纪大了,我出的COS会减少,但是看到喜欢的东西我还是会出作品,也不会在乎流量之类的,开心就好。”@黄靖翔
表示。
过去,人们对于Cosplay的误解非常深,但是现在随着动漫、二次元等亚文化的崛起,Cosplay已经从非主流走向主流。Cosplay不再是“小孩子玩的”东西,Cosplay也是很专业的,需要很多专业技能才能做好,Cosplay已经能够登上更好的舞台。
Cosplay是一个圆满自己内心的愿望和喜好的过程,能够带给Coser满足感。但随着影响力和粉丝的增多,@黄靖翔
这些Coser也希望能够为粉丝们带来更多优质的作品,并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对粉丝们带来积极健康的影响,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引导他们做更好的自己。
就当下而言,图文仍然是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之一,不过,单一的图文作品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对多样化的作品类型需求非常旺盛。
图文创作者需要明白,第一,视频化是趋势;第二,短视频的竞争也非常激烈,粗枝烂叶的视频内容不会有任何效果。归根结底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以及合适的平台,就像@黄靖翔
在微博上找到了“生长之道”。哪里的土壤适合你生长,你就去哪里。
“视频什么时候做都不晚。”一个媒体老炮儿跟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