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到百万粉丝。
每天中午11点和下午5点,都有120万网友登上今日头条,在手机前等待“农民王晓”的更新。
看看王晓的母亲今天炒了什么好菜,王晓和他的父亲在地里干了什么农活.他们对王晓在自己生活中的存在就像对隔壁大哥一样习以为常。
一年半前,住在黑龙江省肇东市义新村的“王晓”还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喜欢下班后刷标题。他最喜欢的是乡村生活的短视频。看完之后,他想出了自己做一个的主意。
2017年4月,他开始在头条平台上以“农民王晓”为名发布短视频,与网友分享家庭生活,真实记录东北风土人情。
凭借真诚朴实的视频风格,以及持续稳定输出的优质内容,《农民王晓》在短视频中逆风而上。
不到两年的时间,积累120万粉丝,篇篇10万+并且评论区爆棚,这对任何自媒体团队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偏偏「农民王小」靠一个人一台手机就做成了这件事儿。
为什么《农民王晓》这么受欢迎?这已经成为很多人好奇的问题。
悟空的问答中有一句好评:
王晓视频的主角是他的母亲,后来延伸到他的父亲、姐姐、妹妹、姐夫、姐夫、侄子、侄女、妻子、儿子,甚至是姐姐家的狗威廉都很受欢迎。关键是不管谁出来,都有很大的人格魅力,能获得大量粉丝。
而且,王晓的视频总是充满笑声,每个人都面带微笑,充满正能量。
母子孝顺,兄弟姐妹和睦相处,晚辈也懂事,家里干净舒适,这正是大多数人所向往的。
农村人看起来善良,城市人看起来清新羡慕。正是凭借着这种天然的真情实感,《农民王晓》获得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
* * *
#他把粉丝当朋友,把粉丝当“军事顾问”。
9月8日,王晓的视频晚发了一个小时,成千上万的粉丝给他留言关心他。王晓怎么了?家里有什么问题吗?
这场战斗“吓坏”了王晓,于是他迅速发了一段视频,给粉丝们做了深刻的“检讨”。
我们总说新媒体时代做内容要有“用户思维”。王晓不知道这样的专业词汇,但他真的做到了。
在2小时的采访中,王晓总是谈到粉丝,他很少用“粉丝”这个词,而是用“网上的朋友”。
为什么每天中午11点和下午5点发视频?
“我网上朋友建议我这样发,一直坚持到现在。”
为什么每个视频标题都标有“XX季XX集”?
“视频太多找不到。这是网友帮我思考的一种方式。想回头看的时候方便。”
为什么标题中会出现“王晓,一个农民”的字样?
“为了大家的方便。”
为什么要开YouTube账号?你打算出国吗?
“这个我不太清楚,不过是粉丝群里的外国网友发给我的。”
他似乎从来不会过多考虑自己内容的每一次微调,也没有长久的操作理论来支撑。一切都只有一个简单的目的:为了粉丝朋友的方便。
很难调整。账号做大受欢迎之后,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喜欢你不喜欢你的人。但是,“农民王晓”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不仅粉丝数量庞大,而且几乎没有黑粉。评论区和谐,衍生出独特的“打油诗”评论风格。
一位粉丝擅长写诗,王晓的每一个视频都有一首小诗。看完之后,其他粉丝也纷纷效仿,最后成立了诗歌协会。
被问及与粉丝互动的独家体验时,憨厚的东北汉子想了一下,说道:
strong>“就是真心真意的和大家在评论区聊天儿,也没啥心得,其实我们农村人觉得,人和人不管咋认识都是缘分,都要珍惜的。”经常看王小视频的人会发现,这个通过分享生活而走红的东北汉子其实很腼腆,在采访中王小本人也开玩笑说自己“嘴笨”,但是一聊到粉丝他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耿长友是我们作诗班班长,铁血是南海舰队的军人,靰拉翁前两天在哈尔滨跑马拉松,我还去给他加油了……”
他能叫出很多粉丝的名字,甚至生活中也和他们成了朋友。
作为你的关注者,你每天产出高质量内容满足我的需求,就足够了;但是作为你的朋友,我希望你越来越好。
于是我们看到了,在「农民王小」走红的路上,这些粉丝朋友成了王小的“军师”,主动帮他出谋划策,助他在众多短视频作者中脱颖而出。
* * *
# 走红之后呢?
不过,对于自己“红”了这件事,这位憨厚的东北汉子似乎有点“迟钝”。
“没什么变化,一切都和平常没啥区别,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就是干活吃饭。”
红了之后的王小,比以前更累更忙了,除了干农活之外他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拍摄、制作短视频,不过在他看来,现在也更开心,因为有天南海北的粉丝朋友。
一直以来,城市与农村之间似乎横亘着一道天然屏障。
伴随着短视频的爆发,越来越多像农民王小这样的创作者投入到西瓜视频,用手机记录农村百态。
透过一方小小的屏幕,我们却看到了这个大千世界的更多色彩,原生态、正能量的三农短视频唤起了人们心中对于质朴生活的向往。
* * *
最后,精选君问了一个憋在心里很久的问题:
「农民王小」的双标题数据怎么能如此亮眼?
王小的回答依然很朴实:踏踏实实做好内容,在标题里面把事儿说清楚,让读者一眼就能看明白。
精选君评:「农民王小」的标题非常具有画面感,人格化的口吻也让读者倍感亲切。
如何做出富有画面感的标题?具体技巧可参考往期文章(戳蓝字阅读)
> 还有什么想和王小交流的?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