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记者叶雨婷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8月16日05版)。
在一个网络刷课程平台,学生可以选择多种课程平台刷课程,甚至成为代理。叶雨婷/照片
随着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百花齐放的在线教育模式逐渐打破了教育壁垒。然而,当网络课程逐渐渗透到大学的日常教学生活中时,很多学生在网络课程的学习中成为了“刷课人”。
刷课严重危害了学校的教学秩序,成为近期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许多媒体呼吁消除网上刷课的不正常现象,甚至质疑大学生的诚信。近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了多位教育专家。很多专家表示,一方面要号召学生规范行为,强化自律意识,同时也要反思高校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让大学生宁愿不刷。
在网络课程如火如荼的今天,大学生对网络课程及其学习效果有什么看法?
2021年4月,一篇名为《网络慕课学习效率的调查与研究》的文章,以西方大学的超级巨星尔雅和中国高校的MOOC平台为例,调查了大学生学习海量开放在线课程的现状。文章指出,学校在巨星尔雅海量开放在线课程平台上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多门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要求学生自主选择4个学分的公共选修课。
根据海量开放在线课程学习目标的统计数据,77.88%的学生选择海量开放在线课程是因为他们获得学分的主观能动性,45%的学生选择海量开放在线课程是因为学校的强制性要求。选择海量开放在线课程的原因是,只有36.88%和25.63%的人提高了专业技能和个人学习兴趣。此外,本次调查中,62.5%的学生认为学习效率一般,认为学习效率“差”和“高”的分别占7.5%和16.25%,认为学习效率“差”和“高”的分别占8.13%和5.63%。
为什么会出现反复禁止刷课的现象?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在接受中青报和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com认为,学校和网课平台可以通过刷脸、答疑等技术手段阻止大学生刷课,但这些都是相对“低级”的。学生选择刷课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选择“刷”和“不刷”,其实是对他们精力和时间的一种资源配置。
“经过多年的竞争,这些学生已经进入大学,事实上他们一直在筛选资源的过程中。大学生对自己的时间、精力、兴趣、特长以及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发展有自己的想法。为什么很多学生不愿意集中精力看网络课?因为他们认为这不是自己的‘刚需’,不能给自己的学习生活甚至未来发展带来好处。作为一所学校,我们应该关注和认真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选择,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要求网课没有差异。”陈芳说。
何芳认为,大部分大学生都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对于视频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已经非常熟悉,但也缺乏一定的需求。“因此,学校一方面要照顾好‘出发点’,做好网上课程的筛选设置和选择,而不是给学生很多东西。另一方面,要强调‘输出’,要测试学生上网后的知识转化情况,而不是单纯看系统刷的时间不够刷。”
许多专家认为,学生“刷课”反映了一些大学教师的不负责任。他们在没有筛选的情况下给学生上网络课。只要达到观看时间,就认为学生学得好。这种教学模式本身是不可取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郭认为,优质在线课程的设计包括筛选内容、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及时提供反馈和评价,以及将过程性评价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工具,这些都是“大规模在线课程”无法做到的。很多老师可能会在没有完全阅读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荐一门海量的开放在线课程,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阅读几十个小时,这可能是“刷课”现象出现的客观原因。
2021年8月16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