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快手抖音那个火一些 快手抖音火山西瓜

  

  阿乌托法斯特的社交野心已经浮出水面。   

  

  11月28日,Aauto quick创始人苏华在年会上表示,过去一年,Aauto quick已经开始转型为半熟人半陌生人并存的社区,在社区中形成了良好且混杂的社交体验,大量的社交关系沉淀在平台中。另一位创始人程明确表示,Aauto Facter将是一个陌生人和熟人的混合社区。   

  

     

  

  在Aauto faster之前,2019年的中国社交市场已经很热闹了。不仅“社会三宝”同一天发布,米托和知乎都推出或加强了社交策略。据悉,百度在社区业务方面也在进行新的尝试。   

  

  其中,相当一部分社交新人与短视频直接相关。   

  

     

  

  #社交短视频。   

  

  在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年度大报告》中,短视频成为为数不多的高增长行业,TOP10格局变得非常明显。而月生活超3亿的Tik Tok,则处于第一梯队,优势明显。西瓜视频和火山视频以及百度的好看视频月活动量分别为1.21亿、9883万和7501万,均为第二梯队;微视、波波、美派是第三梯队。   

  

     

  

  第二梯队的玩家背后有资源,大部分是社交、社交媒体、内容平台的延伸。好看的视频和国民视频有百度撑腰,腾讯微视,阿里娱乐土豆,微博波波,美图美拍。它们各自承担着生态“内容”使命,不需要单独建立社会关系。   

  

  抖音和快手则不同,两者对社交更加重视,社交对于两者来说也更具战略价值。   

  

  在字节跳动的短视频矩阵中,对孵化熟人社交产品寄予厚望的是Tik Tok。Tik Tok的私信功能扩展到flash,并于1月15日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自称是“面向年轻人,聚焦亲密关系”的视频社交产品。借助字节跳动的用户增长能力,多山迅速登顶App榜首。   

  

  Store在中国排名第一,24小时下载数百万次。   

  

     

  

  与高举高打的闪现相比,Aauto faster要低调得多。去年11月,Aauto Quicker推出了名为“talk”的实验功能,和当年腾讯用来攻击微博的Talk一样,也支持图文发布和定位,但增加了“超级话题”功能,让更多陌生人参与话题,形式上有点像朋友圈和微博的集合版。   

  

     

  

  作为一个在短视频领域努力多年的玩家,Aauto Quicker一般不会跟风。现在,Aauto Facter的两位创始人“官宣”正在以社区的形式开展工作。或许从后台数据来看,Aauto Quicker App认为是时候做一个“陌生人和熟人共存的社区”了。   

  

  除了《Tik Tok》和《阿托快一点》,作为陌生人社交的领导者,Momo在2018年转向视频社交策略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于此,成为直播新的收入增长驱动:增值服务。微博作为社交媒体的兄弟,也把短视频作为自己的核心方向。去年,他推出了UGC的短视频分享故事。今年合并一个直播后,应该会有大动作。   

  

  #为什么要社交?   

  

  短视频已经超越在线视频,成为继即时通讯产品之后的时间杀手。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移动社交的总使用时间占比33.44%,移动视频占比达到21.13%。短视频玩家想要一个接一个的社交。骆超频道(欢迎关注我:luochaotmt)认为有以下原因:   

  

  1、内容平台社交化,短视频不例外。   

  

  从表面上看,社会化、社区化可以增强内容平台的用户粘性,形成平台效应。用户可以通过关系链留在平台上,在用户之间社交的同时,内容可以被更多地创建、共享和消费。这一点从微信和微博的成功就可以看出来。在更深层次上,如果内容平台只是基于算法的个性化分发,就会存在“信息茧房”的缺陷,会让用户的内容视野越来越窄。通过引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可能结合用户与算法之间的关系,通过人机结合进行推荐,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头条和其他的con   

圈层兴起,短视频抢社区蛋糕。

  

QuestMobile报告显示,“兴趣圈层兴起、小领域下的大市场”是移动互联网接下来的一个重点方向,“二次元、体育、美妆等圈层属性显著的领域走向大众彰显该市场的巨大潜力。”内容平台本身就是基于兴趣的人以类聚,做社区本质也是在做兴趣圈层,特别是像快手的“熟人与陌生人”混合的社区,可以认为是通过短视频的形式抢夺贴吧、豆瓣和空间等老牌社区的蛋糕。

  

3、天花板终将至,内容同质化严重。

  

在用户规模上,抖音、快手已经相当高:1月15日,抖音总裁张楠宣布,截至2019年1月,抖音日活已经达到2.5亿,月活达到5亿;快手在1月4日透露,截至2018年12月底,快手日活已经突破1.6亿。对比在线视频领域,爱奇艺和腾讯视频月活达到6亿之后增速都出现明显下降,视频应用会成为大多数人的产品,却不会像微信一样成为国民级产品,再加上短视频平台“分割”格局明显,终局很可能是多寡头割据,很难像微信一样一家独大,基于此,抖音、快手用户高速增长态势不会延续太久。

  

增长是互联网公司的天职,如果用户不能增长,就要用时长增长/交易额增长等来弥补。短视频增强用户时长第一个重点自然是内容,不断刺激用户创作更多内容,甚至亲自上手创作内容来吸引用户消费,这也是长视频平台的核心要义。短视频平台也在这样尝试,比如抖音强运营模式跟泛娱乐直播平台并无太大差别,签约与扶持一部分头部网红、MCN,吸引一大批粉丝与追逐潮流的年轻人,然而这样的玩法会导致内容同质化,用户会有审美疲劳。相对而言,快手弱运营,用户自主创作意愿更高,社区化/社交化则可以让用户自主创作更多优质内容,最终结果就是用户时长的增长。

  

4、微信正在“老化”,留下创新空间。

  

马桶、聊天宝和多闪选择在同一天发布,有媒体戏称是“三英战吕布”。从现在的情况看来,前两个产品都没有激起大的水花,多闪借助抖音导流,初期表现尚可,虽然不算大获成功,但至少让各界看到了微信外依然存在的社交机遇。

  

不难发现,很多新社交产品,都是针对微信没有做好的点,比如短视频,比如音频,比如年轻人,当生活与工作在微信中再也分不开,并且几乎所有的熟人都在微信好友中,用户承担的社交压力是客观存在且不可避免的。微信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通过一系列的功能改善如仅展示最近三天朋友圈,分组标签等功能缓解用户的社交压力,正如我此前所言,对于接踵而至的挑战者,微信一直是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没有置若罔闻。

  

即便微信正在变得“臃肿”,但要在即时通讯领域攻破微信并不现实。今日头条CEO陈林此前也直言多闪并不是想以微信为竞争对手,不会碰即时通讯,短视频平台做社交,瞄准的主要是朋友圈的部分场景,比如快手连下拉刷新都像素级“致敬”微信朋友圈。

  

5、社交有老二,国外有成功的对标产品

  

国外的社交网络和国内腾讯一家独大的情况较为类似,Facebook旗下拥有四款社交通讯产品:Facebook、Messenger、Instagram

  

和WhatsApp 。1月17日,据App

  

Annie报告显示,在全球网民最常使用的前五款产品中,Facebook独占四席,Facebook的月活甚至达到了22.7亿。

  

Facebook和微信一样,基本覆盖了所有可覆盖的用户,但同样让用户产生了社交压力。许多年轻人都想逃离这种生态,这种情况下,Snapchat冒了出来,主打年轻人和视频社交,由于创始人失误,2018年Snapchat的增长情况并不乐观,但不要忘记的是Facebook正是通过旗下Instagram粗暴模仿Snapchat才实现对后者的狙击,这足以说明社交哪怕是熟人社交也是可以细分的。现在国内类Snapchat产品都没能构建与其匹配的社交地位,所以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才会蜂拥而上。

  

  

参照Snap来看,国内视频社交的机会也绝不是将微信的熟人关系链照搬过来(事实上这也不可能实现),而是在年轻一代中培养一种新的社交形式,即视频社交。青少年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像工作族一样注重效率,也更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再加上他们的社交关系链正在形成,习惯也有被改变的可能性,因此存在较大的机会。

  

# 谁能成为中国版Snap?

  

短视频社交玩家最有机会的是两类,一类是短视频巨头,如抖音和快手;一类是本身就有社交属性的平台,如微博、陌陌,腾讯是否会做专门的短视频社交应用?说不定正采取赛马机制在孵化新产品,就像当年应对移动浪潮冲击的做法一样,腾讯一般都不是最先做某类产品的,但很可能做得最好,笑到最后。

  

就短视频平台而言,抖音和快手社交化理念截然不同。

  

抖音之所以不像快手一样内置社交功能,而是独立孵化出多闪,背后的逻辑很好理解:抖音是一个强运营的中心化产品,生产内容激励体制中心化,内容分发去中心化;快手则是去中心化的,宿华一直强调不打扰用户,甚至零运营,其更注重发掘素人的表达,更具有UGC属性。

  

抖音的这种中心化模式与微博高度类似,但和熟人社交的平等性和去中心化存在巨大矛盾,这也是微博做不出来“微信”的原因。抖音更像是一个短视频内容消费产品,媒体属性更强,这点从它的首页设计就可以看出来,用户上下滑动就可以一直刷短视频,不需要多余的步骤,更不需要评论和转发。

  

内容的价值与社交网络价值是呈反比的。抖音的内容价值高,实际上反而弱化了社交网络的价值,正是由于这种矛盾,多闪诞生之初就去“抖音化”,弱化内容属性,强调视频社交,现在多闪的增长策略是砸钱导流,完善社交关系,让用户“有人可聊”,比如多闪会在春节期间发一个亿的红包,能够获取第一批千万级用户,对于多闪的成功至关重要;拉来用户后,让他们每天用视频聊天,而不是互换微信,则是多闪的下一阶段重点。

  

跟抖音不同,快手一直坚持网格状的短视频信息流,用户在往下滑动时,会出现评论,而不是下一个视频,这些都需要用户花费更多的操作步骤,看似

  

复杂,但实际上增强了用户之间的互动,要知道,只有高频次的互动才会让社交关系链更深,才能从内容消费升级构建出社交关系。正是因为此,快手已经有一些社交属性,比如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农牧民会用快手交友聊天,他们甚至不用微信。

  

跟抖音单独发布多闪的做法不同,快手社区化选在快手App上做。如果做社交,独立App可能更合适。快手现在说得也比较模糊,是做“半熟人社区”,而不是“社交”。如果做社交,可能与其在腾讯生态中的位置不符合,腾讯是快手的战略投资者。

  

不过,短视频平台社交化才刚开始,谁能笑到最后,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