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确恰当地选题,首先要明确选题原则,然后才能轻松地选出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符合自己兴趣、适合个人研究能力,因而更容易被成功把握的课题。
选题步骤
1's导师决定进行广泛的调研,事后总结问题。
2's分析这一课题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3和导师讨论并提出了开题报告。
4完善开题报告,确定写作提纲,研究研究沙龙。
选题要遵循“小、清、新"?”的原则看看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凌斌是怎么阐述的吧~
”文章摘自2015年第一期《中外法学》。原标题为《论文写作的问题与题目》,有删节。」
小
第一,话题应该是小够了。程子游云:“君子教人有条不紊,先介绍小人和近者,再教大者和远者。它不是先传播到小,然后才被教导要有野心。”教学是这样,写作也是这样。
在小,一步一步看大可以说是学术上的普遍意义。
现在学生论文写作的通病,就是选题太大。这其实反映了知识的匮乏。刚接触法律的人喜欢谈论抽象而宏大的话题,比如公平、正义、人权、宪政,因为他们只听说过这些大词。无知的人无所畏惧,什么问题都敢写。只有当他们写作时,他们才能知道自己无法控制它,并为此感到后悔。学了一段时间,脑子里有了比较详细的概念,可以讲一些具体的问题。知道的越多,不懂的越多,选题目也越谨慎。
这么多小就是小?打个比方,一个合适的话题就像一个核桃,一只手就能牢牢抓住。过小.肯定不好太小,像芝麻,抓不住;它太大了,不能像西瓜一样拿着。但是,学生选题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题目过大。
一方面,小的话题取决于研究者目前的控制能力。如果控制不了,就会有大话题。只要你觉得暂时控制不了问题,就应该立即降低小,提高上限。事实上,
当一个问题仅限于小,时,谈论它以及如何扩展它将变得很容易。如果一开始就是一个大题目,你又没有能力驾驭,那就很难写出来。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学术界现有的研究状况。早年写大题目容易,因为学术界研究不多,相应的研究资料也很少。现在写这么大的题目不容易。
其实我不怕小,我总能“把小".做得很好”所谓“http://www . Sina.com/”是指以小为起点,尽可能把问题缩小到你能把握的程度。
所谓“大”,就是要有大局观,从小问题上讲真话。
小
其次,对于书面题目,你应该真正思考小楚,或者至少知道你可以真正研究清楚。
这是叶圣陶老师说的,“一个题目值得写是一回事,我能写出那个题目又是另一回事。”
是的,清.写一个问题,你必须对和楚有一个相对的了解。说白了,不要写完全不懂的东西,不然很难懂。最好写一些你以前感兴趣或者深有体会的问题。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很久,一直在跟踪、积累和思考,对前因后果有所了解,那么你就可以熟悉研究了。另一方面,如果你刚刚接触,一时兴起,你应该是清,想想你对这个问题了解多少。
很多学生在选择研究课题时,根本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甚至根本不了解想写和能写是两码事,研究和写作是两码事。当他们开始时,他们知道问题无法解决,后悔已经太迟了,也不会前进
如果你想“重写清初”,就应该在选题阶段投入更多的时间。小。另一方面,如果你对一个话题没有概念,就不要先写。每篇论文都会“挤出”研究者对这个课题的所有积累、思考和知识。
在选题过程中,清.学好文献检索,尤其是电子资源检索,应该是选题前的一堂必备课。学生只有初步掌握了自己的研究与以往成果的关系后,才应该去找导师,征求他们对选题的意见。不
要在自己什么都没有了解的时候,就指望老师给一个题目。叶圣陶先生所说,“不想就写,那是没有的事。没想清楚就写,却是常有的事”。
新
最后,选题要多少有一点新意。对于一个新手来说, 千万别碰前人已经研究过好几十年的题目 。不耕熟地,应该是一个初学者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
“不耕熟地”,也就是要找寻“处女地”。学习要学习旧的,研究要研究新的。现代社会“日新月异”,还是有许多新的问题可供研究的,也还是有些问题现在研究不够,有的问题已经发生变化,在其中我们可以选择多多少少还能驾驭的问题来研究。
“新”,既可以是新材料、新问题,也可以是新方法、新视角
。其中,提出新问题最难,运用新方法和新视角次之,而新材料是我们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也应该做到的。最好是有新问题。
退而求其次,是提出新观点,也就是给老问题以新的回答。或者是引入新方法,给老问题乃至旧结论以新的论证。有“新材料”也很不错。
总之,现在论文写作常见的问题就是“过大、过生、过旧”,根源都在于没有做好前期的选题工作,涵盖的范围太大,不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缺乏新颖的材料和视角。
依照“小清新”这三个选题原则,可以先是“题中选新”,从众多题目中最“新”的问题开始。继而“新中选清”,研究新颖领域中更为熟悉清楚的问题。最后是“清中选小”,选择足以驾驭的问题,做到以小见大、察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