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渝乡桃子小小谭 西瓜视频 小小谭主页

  

  母亲做农家饭。   

  

  儿子在网上拍视频。   

  

  半年多时间,粉丝数达到37万。   

  

  每月广告收入1万元。   

  

  直播制作的特产被网友一扫而空。   

  

  今天(10月8日)。   

  

  梁平登上了“网上名人母子”。   

  

  103010头版。   

  

     

  

  (2018年10月8日《重庆日报》首页)   

  

  我们来看看。   

  

  “网络名人母子”成长背后的故事!   

  

  梁平“网红母子”成长记   

  

  国庆期间,一条名为“玉香桃”的头条走红:一对母子做农家饭,儿子拍视频上网。半年多的时间,粉丝数量达到了37万。从6月份开始,他们的月广告收入达到了1万元,泡菜、辣椒、萝卜干的直播制作被网友一扫而空。   

  

  10月6日,重庆日报记者联系上这对母子,赶往他们家中,探寻“网红母子”成长背后的故事。   

  

     

  

  妈妈做饭,儿子拍照。每一个视频,母子俩都在努力。彭宇/图   

  

  母子联手“试水”头条号   

  

  母子俩住在梁平区回龙镇民生村1组。他们的母亲是47岁的范兰琼,他们的儿子是22岁的胡涛。此前,范兰琼和丈夫胡桂平一直在外打工。2014年,胡涛高中没毕业就去上海一家餐馆打工。   

  

  闲暇之余,胡涛在网上认识了一位自媒体旅行的网友。受此启发,他注册了一个名为“淘子”的头条号,撰写和转发手机信息,但几个月内粉丝只有5000多人。后来,胡涛专门买了平底锅、电炒锅等。又做了大盘鸡肉、红烧肉饭等。在自己的卧室里,又通过“美拍”上线了,但效果并不太好。   

  

     

  

  梁平友刘雅莎/图   

  

  去年7月,范兰琼在工地右脚受伤,回到梁平。听说母亲回老家了,同年11月底胡涛辞职。   

  

  “很多‘三农’的头条数字都是红色的,收入也不错。”胡涛说,今天的头条大力支持“三农”问题。梁平有百里竹海和田园风光,还有梁平柚、张雅子等特色农产品。胡涛告诉记者,“我打算给妈妈拍些干农活的照片,介绍农产品。”   

  

     

  

  梁平张鸭(资料图)   

  

  然而,范兰琼和丈夫一开始一致认为,儿子用手机拍视频完全是“瞎折腾”。但是打不过儿子,范兰琼只好让胡涛在干农活做饭的时候拍下来,然后发到注册为“玉香桃”的头条号上。   

  

  范兰琼没想到的是,自己做的菜很受欢迎,尤其是她做麻婆豆腐的视频,播放量达到192万次;泡菜存放20年的视频也有189万部。之后,数百名粉丝也每天“吹口哨”起来,很快就勾搭上了一万多人。   

  

  “看到有网友留言称赞我的厨艺,我的精力越来越旺盛,开始和儿子合作拍视频。”范兰琼说。   

  

  受网友热捧成“网红”   

  

  范兰琼是家里的老大。她7岁开始做饭,长大后练出了一手好厨艺。她同意儿子花一万多元买一台新电脑和摄像机,只拍做饭的视频。   

  

  炸酥肉、粉蒸排骨、香猪腊肉.范兰琼的厨艺深受网友好评,胡涛的视频拍摄和制作技巧也逐渐提高。几个月后,《重庆的桃子》粉丝接近10万。   

  

  “网友要邮购农产品。”范琼没想到儿子拍戏、上网后,她平凡的厨艺也吸引了这么多网友的喜欢。来自内蒙古、西藏、北京、广东等地的1600多位微友加入了胡涛的微信,留言购买他们的秘制海椒、川式萝卜干等。“泡椒豇豆每斤10元,辣椒饺子每斤20元,萝卜干每斤18元。都是自己做的菜,都卖完了。”   

  

     

  

  10月6日,“网上名人的母亲和儿子”正在用心完成视频拍摄。   

  

  重庆主城区的网友杜老师,坐动车到梁平,买了条鱼,去了F   

,让杜先生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渝乡桃子”头条号还为胡涛引来了女朋友。小蒋是四川成都人,从小就喜欢吃酥肉,在头条号看到范兰琼制作的酥肉后就私信了胡涛。交流互动中,两人恋爱了,现在小蒋也来到胡涛家中,跟着范兰琼学厨艺。

  

粉丝37万 月收入上万元

  

从年初开通“渝乡桃子”头条号,范兰琼与儿子几乎每天都要制作上传一条视频,很多时候还是两条视频,粉丝也因此一路飙升。到8月底,粉丝量达到10万,此后每月以10多万的增量上涨。到10月7日,母子制作了近400条农家饭菜的视频,粉丝已达到37万,每月广告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

  

过去,除了打接电话,范兰琼很少摸手机。现在,放下菜刀、锄头,她就要看手机。先看掉粉没有,再看阅读量,还要看看网友的留言,看大家有啥建议和意见。现在,范兰琼想得最多的是接下来做什么饭菜、拍什么内容。她告诉记者,“儿子改变了我。”

  

  

10月6日,“网红母子”一家正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

  

10月6日,“网红母子”一家正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

  

胡涛与母亲都没想到“渝乡桃子”这么快就火了,家里制作的萝卜干、咸菜、辣椒等不够卖,到目前为止农产品销售收入只有3000多元。他与母亲商量,接下来将多种萝卜、辣椒、青菜头等,待粉丝量更多、销售渠道稳定后,他们将带动更多的邻居扩大种植规模,把梁平的农特产品推介给网友。

  

_短评_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田园网红”

  

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后,重庆日报记者深入区县采访多位种养大户发现,一部分种养大户依然存在销售难问题。究其实质,还是存在“需要的不晓得哪里买、生产的不知道卖给谁”这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在农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又存在会农村电商的没有生产农产品、有农产品的不懂互联网营销的现象,生产者往往不是信息的发布者。

  

无疑,范兰琼、胡涛母子成“网红”背后的故事告诉我们,好酒也怕巷子深,即便范兰琼厨艺了得,没有儿子的视频发布,她的美食出不了村;同样,胡涛的视频拍摄制作技术再好,没有母亲的一手厨艺,他的头条号就成了无源之水,“渝乡桃子”也不会这么快就火起来。

  

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是关键。这既需要埋头种地,也需要抬头看市场。互联网时代,农村电商显然是产业推广营销的捷径。但农村电商并不是开拓市场的灵丹妙药,需要像范兰琼、胡涛母子那样,既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又有推陈出新的创新力。

  

乡村振兴呼唤更多的新农人回到农村,扛得起锄头,用得来鼠标,让乡村振兴的田野成长出更多的“网红”,将自家独具特色的农产品、乡村美景、民俗工艺等推介出去。

  

* * *

  

来源 重庆日报(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彭瑜)

  

未署名图片由记者陶开星拍摄

  

编辑 严清思 审核 杨志

  

值班副总 高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