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8月10日电(刘新宇)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石山峡谷巍然屹立。人们世代与大山为伴,贫穷与孤立是过去这里最深刻的印象。
如今,许多年轻人走出大山,通过技能培训看到不同的“风景”。其中之一就是在这里实施了9年的“李锦记希望厨师”慈善扶贫项目。
“在成都,我可以专心学习技术,赚钱补贴家用。”在成都学了一年烹饪的兰说。他来自礼县梁潇乡安子村。他家的收入依赖于他母亲的农业。“他以前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县城”。
图为兰在家中展示“希望厨师”的横幅。新华网刘新宇摄
2019年8月,兰得知“李锦记”招了“希望厨师”,“上学不收费,还要生活费”。他果断报名,经过笔试、面试、家访后前往成都学习。
“希望厨师”采用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的学杂费全部由李锦记资助,寒暑假期间每月生活补贴600元,交通补贴500元。还设立了特别奖学金来奖励优秀学生。
图为2020年礼县站“李锦记希望厨师”招聘面试现场。学生们正在面试。新华网刘新宇摄
“希望厨师”礼县站招聘点位于礼县四中。“未来,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我绝对会成为五星级酒店的厨师!”“我想在家乡创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餐厅!”.虽然年轻,但每一个声音都透出一股不甘落后、充满希望的气息。
图为魏宽勇在采访现场展示自己的画作。新华网刘新宇摄
采访中,一个画画的男孩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叫魏宽勇,今年16岁。“他憨厚、善良、勤劳”是对初中教师的评价。魏勇想走出大山,但由于家庭贫困,他把这个梦想留在了心里。
这一次,魏宽勇如愿以偿。
一年前,魏宽勇的哥哥魏宽川参加了“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目前在北京班学习。看到哥哥充实的学习生活,和家人的笑容越来越多,今年魏宽勇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掌握一项技能可以给贫困山区的家庭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外出学习和交流的经历改变了山区青少年的视野和性格。
图为2019年“希望大厨李锦记”成都班毕业典礼,兰同学演唱。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李锦记的一名工作人员已经连续两年在礼县招生。同时,作为母亲,她对“希望厨师”给农村孩子带来的变化有着更加细腻的感受:“我能明显感觉到他们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曾经害羞内向的孩子现在一起生活学习,为梦想努力,变得自信开朗。
2011年以来,“李锦记希望厨师”慈善扶贫项目累计培训744人,其中482人已毕业,大部分受聘于北京、成都、广州的星级酒店或餐饮企业。目前有262名学生在北京和成都的“希望厨师”班学习。今年,广州班马上就要开学了。
图为2020年礼县站“李锦记希望厨师”招聘笔试现场。新华网刘新宇摄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李锦记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开阔视野。毕业后,“希望厨师”项目组将继续跟进学生情况。通过这种长期的引导和关注,学生有了更稳定的就业机会,也能学好,站起来。
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公益扶贫项目帮助偏远山村的孩子创造未来梦想。
“许多农村学生在技术和就业方面需要帮助。我们最重要的责任是让他们掌握一项技能,实现“一人学习技能,全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