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短视频学习。”原本冷清的赛道,变成了巨人肉搏战的地方。近日,哔哩哔哩、Aauto快手、头条部、百度部、知乎等纷纷布局“泛知识”短视频领域。随着互联网视频流量红利达到顶峰,监管政策逐渐趋严,观众兴趣点由“猎奇”转向“干货”,平台间“泛知识”内容的博弈愈发白热化。然而,如何摆脱内容同质化,提高知识的“含金量”,对于资本刺激下蜂拥而上的“泛知识”短视频来说,依然是一大考验。(《北京日报》年7月19日)
长期以来,短视频提供的娱乐内容较多,内容严重“泛娱乐化”。随着泛娱乐产能过剩,为了在碎片化时代寻找新的增长点,提升差异化竞争力,满足人们对知识“小餐”的强烈需求,巨头们纷纷开始布局“泛知识”短视频领域。
然而,各平台的“常识”短视频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同质化严重,很多博主做科普没有太多原创性。很多时候都是“搬运工”,观点相近,甚至直接复制粘贴别人的内容;然而,“泛知识”的短视频制作糟糕,跟风。这样的“泛知识”内容没有太大的价值增量,也不能提供太多的“营养”,制约了“泛知识”短视频的长远发展。
做好“泛知识”短视频,各大短视频平台都要坚持“内容为王”,比如要重视高质量作者的引进。这样的“人才引进计划”,值得莫言、冯骥才等人进入短视频平台时认可。提高内容质量,既要注重吸引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也要加强对一大批具有通识的博主的管理,比如那些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博主,采取限流、封杀等措施进行惩戒。“泛知识”的短视频需要的是知识生产,而不是“知识处理”。这样短视频平台才能更好地提升其差异化竞争力,让“泛知识”短视频成为平台新的增长点。
对于大众来说,通过刷“通识”短视频吸收各种知识也是学习的补充,碎片化学习也是学习,有营养。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泛知识”短视频存在局限性,用户很难满足深度阅读和系统学习的需求。认真学习,要多选择文本阅读和论文阅读。
但是,监管部门不应该和袖手旁观一起观看侵权等乱象中的“泛知识”短视频。要加强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督促平台履行管理责任,不要让“泛知识”短视频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盲点。(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