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评论
媒体的出现让很多年轻人,尤其是短视频行业的年轻人,拥有了非常庞大的用户群。在“全民刷视频”的时代,诞生了一大批短视频创作者,很多人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王志新就是其中之一。
湖北大学新闻专业大二学生王志新从去年年底开始在平台上看短视频。看了很久太多视频,她萌生了自己拍摄的想法。于是,她和几个同学一起成立了一个短视频团队,自己导演、自己表演,拍了很多短视频。得益于多次爆款,粉丝数升至600万。月流水稳定在70万元以上,财务自由早早实现。除此之外,她还开了自己的工作室,给同学发了工资。有些人对此表示钦佩和欣赏,而另一些人则表示质疑和反对。要问我的意见,我站在“羡慕和欣赏”的一边。即使抛开功利主义,王志新敢于挑战自我、敢于闯天下的精神也是相当值得称道和可敬的。
不了解短视频行业的人总以为短视频平台上有几亿观众。随便上传一个“狗咬狗”或者“蚂蚁搬家”的短视频,无数人会播放、点赞、奖励,随便你就能成为拥有百万粉丝的“大V”。否则,短视频的注意力资源争夺就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和传统媒体一样,也进入了“内容为王”的理性阶段,作者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吸粉。对于那些没有创意、没有特色、没有营养,点击率、点赞率、播放率极低的短视频,即使平台给你流量支持,帮你走红,每一个视频都会播放上万次,也不会有任何效果。如果有人有短视频,会播放百万次,吸粉一万多;有些人做了一年,但只有几千粉丝。这就是区别。短短半年时间,王志新的账号就有600万粉丝,说明他们很有创意,作品也很独特。
当然,事情是会变的,暂时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永久的成功。也许有一天,他们会被喜新厌旧的潮流所抛弃,但这种敢于探索未知领域、接受挑战的精神,以及在创作中激发出来的创造力,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我担心玩短视频,就像玩游戏一样,容易让人上瘾,尤其是和兴趣混在一起之后,会更容易被发扬光大,从而影响学习。毕竟大学里学习是主业,社会实践只是副业。时间和精力被副业过度占用,长期来看可能不划算。
(连红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