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节期间,Tik Tok突然崛起。《2019年抖音数据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5日,Tik Tok日活跃用户达4亿。2020年9月,字节跳动CEO张南宣布,Tik Tok日活跃用户突破6亿,包括火山版。2020年1月22日,腾讯再次进入短视频领域,微信团队通过官方微信官方账号宣布,微信视频号正式开始内测。一年来,双方竞相深耕短视频市场,既有一定的共性,同时又有明显的差异化特征。那么,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呢?
#1.美好生活VS真实生活
从产品定位来看,Tik Tok的口号是“记录美好生活”,而微信视频号则是“记录真实生活”。Tik Tok旨在帮助大众用户表达自我,希望用户记录并分享生活中美好的片段。相比之下,视频号期待用户以更真实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成为每个人记录和创作的平台,以及了解他人和世界的窗口。
Tik Tok偏向娱乐属性的内容。借助滤镜、特效、神曲等。它用创意的形式和戏剧化的表现手法拍摄出创意十足的视频内容,在热点的追逐和创作中营造出狂欢的氛围,尤其赢得了一二线城市崇尚潮流和热点的年轻人的青睐。视频号在一定程度上偏向于社区属性的内容,围绕生活和知识内容进行分享。没有配备音乐等相关插件,在内容创作和发布上强调真实。
#2.沉浸其中VS放慢节奏
Tik Tok是典型的沉浸式产品。Tik Tok的信息呈现形式只有视频,强调视听刺激,引导用户轻松上手,15秒内玩转短视频。采用垂直布局和全屏布局设计,将功能键和标题信息分布在视频边缘,同时视频内容独立无缝连接,持续“馈”,给顾客带来“下一块巧克力的味道你永远不知道”的体验,吸引顾客沉浸其中,满足于上下滑动的互动体验。目前,Tik Tok正在不断尝试开放1分钟和5分钟权限,并已宣布将逐步开放15分钟视频发布能力。
视频节奏相对克制,采用横屏半屏瀑布呈现方式。视频内容等辅助功能信息独立于视频界面下部,支持9张图片、1分钟内短视频“动态”、1-30分钟内长视频,对于智力和沉淀内容的输出更加友好。在浏览过程中,用户滑动到页面的焦点并自动播放视频内容。视频中的浮动评论功能可以直接显示评论内容。同时,创作者接下来的视频信息、内容介绍等相关信息界面也可以“一目了然”。
#3.算法分发VS社交分发
在颤音平台中,机器分配算法起着关键作用。基于用户在颤音平台上的播放、点赞、留言、分享等行为数据,对用户浏览的内容智能标记偏好,从而根据用户偏好的视频类型进行内容推荐。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Tik Tok为内容分发积累了大量的大数据,能够准确、全面地为粉丝提供感兴趣的内容,并辅以热搜圈粉,成为Tik Tok不可小觑的运营优势。
微信号主要基于社会推荐。视频号虽然也有智能推荐功能,但主要是基于熟人社交圈,发挥人际网络传播效果。创作者发布的视频和图文内容可以先在微信通讯录中被好友看到,好友参与点赞和评论的内容会通过社交关系链推荐给其他好友,使得作品传播和覆盖面更广。相比较而言,视频号推荐机制对普通人比较友好,每个人都有机会突破微信好友通道,接触到更多的微信受众。
同时,Tik Tok和视频号的推荐机制也各有弊端。Tik Tok基于用户偏好的推荐方式容易造成内容严重同质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收到了很多同类型的视频,导致“视觉疲劳”和“信息茧房”。而微信依靠用户的关系链进行推荐,视频号很容易推送大量难以引起用户兴趣的视频,从而陷入熟人很少看视频,陌生人很少看视频的局面。
# 4.Tik Tok生态VS微信内循环。
Tik Tok作为一个独立的移动互联网APP而存在。一方面构建自身生态,推出直播、星图、Tik Tok店等内容变现产品。创作者可以通过直播带货、窗口带货、参与国家任务活动等方式获得利益。另一方面,对外合作通过电商联动、社交营销等业务转型,开辟了推广营销新领地,产生了大量现金流。但在社会生态方面,社交版的“Tik Tok”——“多山”很难挑战微信的地位,粉丝的运营仍需转移到微信场景。
作为嵌入微信的产品,微信视频号可以直接在微信内部的“发现”页面访问,无需安装其他移动客户端。背靠微信生态圈,视频号内容可短路径插入微信官方账号,与朋友圈分享,推出直播并关联微信小商店带货,在微信社区、私聊等场景进行粉丝运营。未来有可能在产品矩阵中实现与小程序、游戏、微信支付的更多结合,在微信生态系统内打造闭环,实现分流和变现。
总的来说,Tik Tok和微信视频号虽然都是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但在产品定位、设计理念、内容分发、实现路径等方面侧重点不同。作为一个拥有公共领域流量属性的内容平台,Tik Tok在与拥有更多私有领域属性的视频号的竞争中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将拭目以待短视频行业的未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