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一条
朋友圈是一个人的名片。
微信成为最常用的社交软件后,发朋友圈打卡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当你发了一条动态消息,期待别人的点赞和评论,别人可能看不到你发的朋友圈?
因为微信有屏蔽别人朋友圈的功能。
下面三种人发的朋友最容易被屏蔽。
杠精
003010记录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天,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桥上玩耍。
看到桥下的鱼儿悠闲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庄子感慨地说:“这鱼多幸福啊!”
惠子在一旁反驳道:“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是不是快开心了?”
庄子说:“那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是不是知道鱼很快就会开心?”
小时候没怎么看这篇文章。长大后,我又看了一遍。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高举杠”吗?
当然,生活中的“杠精”并没有庄子、惠子那样的文化水平,也不是像他们那样认真讨论问题,而仅仅是为了扯皮而扯皮,以使人更难为己任。
就算你随口说一句“可乐好喝”,他们也会跳出来说:“呸,看你懵懂的样子,橙汁是最好喝的!”
上周,我的朋友贾加发了一个在家里给狗洗脚的小视频。我本来想晒晒这个可爱的宠物,但是几个人的评论特别刺眼:
“给狗洗脚这么上心,你给父母洗脚了吗?"
"这只狗乍一看不纯,不值多少钱。"
看着这些奇怪的杠精,贾加差点气得大笑起来。
偏偏对方还在工作上有联系,所以他们不能回去黑一切。他们只是默默地点了“不要让他看我的朋友圈”和“不要看他的朋友圈”。
时时刻刻跟人抬杠,企图用贬损别人的方式抬高自己,非但不能显得自己有格调,反而会败坏自己的人缘。
蔡康永曾经讲过一个职业故事:
有一个从一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每次部门开会,他都侃侃而谈,有很多想法,得到领导的高度赞赏。
但是同事不喜欢他。当事情需要协调时,其他部门的人不愿意和他合作,同部门的人也不愿意和他组队。
原来他总是喜欢和别人抬杠,享受压垮别人的感觉。
当他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时,他从不听别人的想法,而是武断地认为“我说的一切都是对的,别人说的一切都是错的”。
所以,时间长了,自然就没人想再和他相处了。
无论智商或能力有多高,一个说脏话的人都无法被说服。
细心,谦逊,接受差异,这是一个人最高的修养。
经常刷屏的人
在知乎的问题《有一个爱在朋友圈刷屏的人是什么体验》中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回答:
“他去听演唱会的时候,朋友圈里的人都被迫一起看演唱会。”
似乎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会有一两个人特别喜欢刷屏。
心情不好的时候,接连发十几条趋势;吃个烧烤,从肉端到烤,连续发n个视频;看一场球赛,每个球都要在朋友圈里讲解;坐飞机,还可以直播整个登机过程。
业余时间想刷朋友圈打发时间,却发现连刷几屏下来都是一样的动态。这种烦躁是无法形容的。
我上大学的时候,隔壁宿舍的m-girls为了挣点生活费,就做了微信生意。但是一年后,其中一个女孩赚的钱是另外三个的总和。
因为其他三个人在朋友圈里成堆的发产品介绍,一次发几十篇文章,没几天大家都屏蔽了。
封锁朋友圈,看不到货,自然想不到去那里买东西。
。而那个女生从不刷屏,大家不觉得反感,也就没有屏蔽。
最后,她就成了同学好友列表里唯一一个没有被屏蔽朋友圈的微商。
当展示和分享过了度,只会给人带来不便,引起对方的反感。
没人有权利对别人发朋友圈的频率指手画脚,也不能强行要求别人不许刷屏,但是,当别人觉得自己被无意义的刷屏打扰到了的时候,选择屏蔽,也是自然而然的。
凡事把握尺度,留点空白,才更有余地。
负能量满满的人
记得有一次同学聚会,席间有一位同学抱怨,说他发的朋友圈都没有几个人给他点赞。
当时桌上的人连忙打圆场,说工作太忙,朋友圈刷得少,但大家其实都有点心虚。
因为我们早就把他的朋友圈给屏蔽了。
用另一位同学的话说,他的朋友圈就像是一部愤世嫉俗的传记,每天能发五六条朋友圈来抱怨对生活的不满。
> 没赶上早班车真倒霉;
> 楼上小孩烦不烦,一大早就练琴;
> 公司的打卡制度为什么这么不合理;
> 对接工作的人表达能力是不是有问题;
> 菜市场的西瓜昨天还九毛九一斤呢,今天怎么就一块二了......
如果你点进他的朋友圈就会发现,他时刻都在抱怨,都在发泄,没有一条朋友圈是积极向上的。
生活永远对不起他,身边的人永远在跟他作对。
刚加好友的时候,同学们还会安慰他几句,当发现安慰没有效果,且抱怨是他的常态的时候,大家只能选择默默屏蔽他的朋友圈。
没有人想要靠近一个浑身负能量的人,朋友圈中如此,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
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大卫霍金斯曾做过几百万次实验后得出结论――能量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可思议的,当正能量的人出现时,他的磁场会带动万事万物变得有秩序和美好。
反之,当我们身边有一个负能量的人持续喋喋不休,我们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变得低沉消极。
谁都难免有情绪低落,需要发泄的时候,但当抱怨成为了家常便饭,别人也只能选择敬而远之。
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逢人便哭诉自己的经历,到最后,也只能让曾经同情她的人都心生厌恶而已。
生活虽不能事事如意,但美好的事物还有很多,心态放平和些,别让自己在大好的年华活得满身戾气。
跟现实生活中一样,网络也有专属的社交礼仪,在展示自我,分享生活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给别人带来麻烦,不要让他人感到不快。
让自己舒服的同时,也要让别人舒服。对于让自己不舒服的人,也别多做纠缠,能远离,就远离。
最后,祝大家都能有一个舒心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