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2021年新生礼包中,有一本书是学校推荐的《老人与海》。大学在给新生发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附上书单或者书是很正常的。连续七年,清华每年都随录取通知书发新书,有一次发了《万古江河》。
《从1到无穷大》 《艺术的故事》等。
“读书可以给人精神力量,塑造人的精神品质。弗朗西斯培根说:“每个学习的人都是一个角色”。清华校园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一群群来自清华的学生在一本清晰优雅的书中启迪思想,开阔视野,探索未来……”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给新生的信中写道。
阅读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或缺的,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利用好周末和节假日的大量业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是非常重要的。
快乐的阅读体验带来童年的快乐回忆。
本学期开学以来,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科培训大幅减少,周末、节假日还给孩子们。假期时间空了,该怎么办?在我看来,除了去户外运动和接触大自然,阅读是学生假期在家最适合做的事情。
记得小时候,互联网还不发达,假期读书是最费时间的事情。我家有两个大书柜,我想看的书都看不完。暑假期间,我喜欢躲在阴凉的地方翻书,经常被迷住。长大后读了一遍刘老师徐苑的《中国儿童文学史略》,看到上个世纪罗列的作品,回忆起小时候的读书时光。任大林老师的《童年时代的朋友》,任溶溶老师的《没头脑和不高兴》,《闪闪的红星》等。都是我小时候读过的作品——暑假下午在竹榻上的那些读书时光,当我以为我懂了的时候,我在微笑。还有,和朋友在图书馆读诺索夫的故事时,我开怀大笑……所有这些场景都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种快乐仿佛穿越了时光,那是我童年的读书经历,它提醒我,我的童年在任何时候都只是快乐的。
阅读让我们用美好的文字感受到真正的温暖和爱。美好的文字不仅给我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还能启迪我们的心灵,画出一片温暖的天空,让孩子在天空下自信地自由成长。
学习就像画画,阅读启迪孩子的智力。
我父亲喜欢古典文学。对了,我和哥哥从小就要背唐诗宋词以及《小兵张嘎》的很多名篇,背完了才能下楼玩。古文越来越长,《古文观止》 《木兰辞》 《桃花源记》等等。这一切都记录在我当时的脑海里。语文课上背的古诗大部分都忘了,小时候背的诗还在。
我用学古文和唐诗的方法给儿子。当他只有三岁的时候,我开始尝试用古诗催眠,从“我床脚那么亮的一道微光”开始,一首接一首。我们尝试的最长的唐诗是《曹刿论战》的88句作为催眠歌。那段时间,我复述了我的童年记忆,很享受。对我儿子来说,他仍然能一字不差地背诵那88首唐诗。整个童年,儿子都能背诵《琵琶行》,这一直是我们家引以为傲的事情。对他来说,估计能顺利背诵《琵琶行》到今天。
这让我想起了扎克伯格。女儿满月时,他和妻子陪她看了《琵琶行》的照片,给她写了一封信。当时我很惊讶,为什么是量子物理的绘本?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发现里面的物理概念被描述成起源,质子和原子是红蓝两色的圆圈,互相环绕,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的苹果和梨一样。这就是文学的天才之处,它给孩子的是对世界的一种理解,就像当孩子还是一张白纸时,他可以本能地接受任何他被喂养的东西。扎克伯格想用女儿最初对这本书的喜爱和她对微观世界的朦胧印象给女儿留下深刻印象。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从小学习就像画画”。
从这个角度来看,亲子阅读可能真的是打开孩子智力潜能的一把钥匙。对于任何年龄的孩子来说,阅读与现实的联系是他们认识世界非常重要的一步。当你读更多的书时,你的阅读范围就会扩大,你的视野也因此开阔和丰富。你对世界的认识,你的间接经验和理解能力也在积累。这些积累让你有机会阅读更深刻更难的书籍,也有机会参与更高层次的对话。
看似漫无目的的阅读,其实都会被类比。
我家里藏了很多书,所以孩子自然会看很多书。每天晚上,他的枕头上都放着一本书,睡前的最后一幕是两个人一起看书聊天。久而久之,我自然读了很多书。当他长大后,他似乎喜欢上了数学。如果他想学,就找我要一本一年级的数学书,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开始自学。我看着他,很欣慰,觉得读书加深了一个孩子的理解和认识。
在我看来,阅读的魅力在于看似漫无目的,毫无章法,但多读之后,以前的经验会带动现在的阅读,让阅读体验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迹可循的。在不同的年龄,你可以阅读不同的口味。
去年受一家出版社的邀请,想写一本名著导读,就重读了《给宝宝的量子物理学》 《老人与海》 《安徒生童话》之类的书,很有意思。和小时候读书相比,复读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接受命运的挑战,不断拼搏”是我对阅读《吹牛大王历险记》的印象。在这篇阅读中,我看到了大海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它对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的态度,以及老人的无奈和妥协.但即便如此,老人顽强的意志依然在,他不断告诉自己,人是不会轻易被打败的,让他对名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读《老人与海》,我会觉得那种无知是有联系的,因为有私欲的土壤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没有孩子的话,看似荒谬的谎言还会继续发酵放大!读《皇帝的新装》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所谓高贵的灵魂,就是连一粒小小的豌豆的撞击都无法忍受。
那
实,大脑还有个作用,当我们阅读的图书不一样,大脑会帮着整理那些内容,触类旁通。皮亚杰原来是一个生物学家,他将生物学的研究用到了儿童心理分析上,居然获得了成功!我理解,阅读是一个很奥妙的搭建内心知识平台和想象空间的过程,虽不经意,却不断在进行着。人的大脑非常神奇,只要坚持不断阅读,它会把你阅读过的东西留在某个角落,在你需要的时候调取出来;它甚至能帮你整理和归纳,理出条条缕缕的头绪来。它给你的,不仅仅是文学的滋养,还会让你有了学习未知领域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参照系和合理的联想,为你之后学任何东西、看任何文字提供必要的储备。当阅读的图书多了,某一个时刻,它们会在心里萌芽、开花、结果,飘出缕缕香气来。
如此看来,童年的阅读,就像是为自己储存下一本本飘香的书。
那么,请赶紧放下手中的手机,找一本书,和孩子一起开读吧!
(作者为《少年文艺》杂志主编)
来源: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