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各种神奇的短视频“震撼”了无数年轻人一年后,Tik Tok终于不再坚持短15秒,开始觊觎长视频市场。
据36kr报道,Tik Tok目前正在小规模测试“长”视频功能。在这个以15秒短视频为特色的平台上,用户可以快速看到时长超过2分钟的视频内容。Tik Tok的回答是:“还在测试中”。可以说,2分钟视频在短视频领域仍在发挥作用。毕竟这个领域的市场细分还有巨大的空间,头条系、腾讯系、新浪系、百度系在短视频市场的碰撞和摩擦还会继续。
事实上,早在8月底,Aauto Quicker就通过杭州优趣推出了两款新的短视频应用——“宇宙视频”和“UGet”。其中,宇宙视频显然是一款App聚焦信息短视频;UGet试图加强与观众的互动和接触,打破传统的“围观”模式。同样在8月底,腾讯推出了名为“yoo Video”的短视频应用,主要包括横屏的PGC内容和竖屏的UGC内容。据悉,这款应用“比微视有更高的内在期待”;在今年10月新浪系第二拍再次上架后,还推出了横竖屏一体化平台的游戏,结合了PGC和UGC的特点,让用户在一个App上完成两种模式的无缝体验,目的是顺应短视频向PGC模式的趋势。
市场上很多巨头可能有不同的终极目标,但短期内的交集必然会激起无数火花。
#短视频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不得不把“别人”的蛋糕放进碗里。
年底,如果评选出今年移动互联网的关键词,“短视频”肯定会排在其中,并且会排在榜首。回顾这一年资本和市场的双重动荡,短视频是移动互联网行业不可回避的窗口。
2018年春节前后,借助“小哥哥、小姐姐”、“小猪佩奇”、“Xi安摔角碗酒”,Tik Tok在接下来的300天里创造了无数爆款ID,同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流量。面对如此巨大的流量,无论是行业巨头还是新独角兽,表面上看都是风平浪静,但他们的行动绝对是诚实的。短视频应用的竞争,如Tik Tok、亚图快手、微视、好看视频、套索等。几乎展示了过去一年整个市场的兴奋。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在碎片化时代,各方的竞争也从15秒扩大到了120秒,而竞争是为了一件事——用户的使用时间。更重要的是,短视频平台的崛起正在逐渐蚕食长视频和手机游戏的空间。
2018年第四季度,短视频已经赶上了在线视频领域的主要流量用户。根据Trustdata发布的11月移动互联网MAU数据,Tik Tok以26863(万)的MAU超越爱奇艺,几乎与腾讯视频持平(目前腾讯视频的MAU为2.7023亿)。短视频领域的另一个巨头Aauto Facter紧随其后,拥有196.43亿的MAU。
同时,这一现象在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年秋季大报告》中已经有所体现。数据显示,在线视频领域用户总使用时间占比从去年同期的10.2%下降至9%,而短视频从去年的3%跃升至8.8%,同比增长144%。短视频已经成为所有移动互联网领域中用户和使用时间增长最快的领域。
随着短视频的快速增长,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的增速正在放缓。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国内移动互联网整体增速持续放缓,用户关注度较为分散。移动活跃用户增速同比下降50%以上,9月总活跃用户达到11.2亿,接近饱和。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缓慢,短视频快速崛起,直接促使巨头们将下一个增长目标放在短视频这块蛋糕上。
没有原有的人口红利,对现有用户注意力的争夺就成为体现企业真正实力的时刻,而用户的使用时间则成为资源争夺的关键。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不同应用、不同细分市场之间的格局不再那么明显。多元化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的主流。无论是硬件企业还是软件企业,都在围绕自己企业的核心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只有一条主线:我将扩展我的用户需要的任何业务。
短视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也很短。
视频的爆发增长无疑是要高于整个移动互联网用户流量增长,这也就说明短视频正在划走别人的蛋糕。除了长视频之外,手游这种消磨用户时间的应用,也没能逃脱短视频的侵袭。以手游领域的代表产品《王者荣耀》、《刺激战场》为例,Trustdata的相关数据显示,11月份二者的月MAU分别出现7.96%和7.75%的大幅下滑。在今年游戏版号审批被冻结的情况下,游戏厂商在国内市场推陈出新的速度明显放缓,如何让现有重磅产品保持活力成了各家难题。不过或许它们自己也没想到,这个寒冬下抢走自家游戏用户时长的并不都是友商的竞品,也有可能是各家的短视频应用。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各方为了留住用户,无论是论坛、网站还是直播平台等分发渠道,都开始将重心从此前长篇的游戏攻略、解说视频调整至更为碎片化的短视频。现在,在各大短视频应用上可以看到游戏官方及各大热门主播的入驻,他们将自己的直播录像或者游戏精彩游戏片段进行剪辑,在短视频平台进行投放。目的就是希望借助短视频平台的巨大流量进行相关游戏内容的分发,从而获得更多用户的关注。
# 没有边界的竞争,用户时长成唯一指标
在短视频应用赶超在线视频,抢走手游用户时长的同时,新的探索也让各平台之间的竞争从短视频领域向更多范围扩展开来。
今年8月初,今日头条旗下西瓜视频正式宣布进入长视频领域,联手汪涵、银河酷娱制作网综《头号任务》。并承诺未来一年将投入40亿,全面进军自制综艺领域,打造移动原生综艺IP。
与此同时,长视频应用同样在向短视频领域试探。今年5月18日,爱奇艺正式对外发布信息流短视频产品纳逗,并宣布推出短视频制作工具吃鲸,爱奇艺泡泡也宣布由社区形式改为信息流;阿里去年3月将土豆转型为短视频平台后未见战绩,今年也在筹谋新的举措,并在6月份推出了短视频应用“电流”;腾讯依托社交应用及腾讯视频,大力引流至旗下的微视、yoo视频、下饭视频等等多十几款短视频应用,内部赛马机制体现得淋漓尽致。
巨头如此布局的原因很简单,今年头条在短视频领域的崛起逐渐抢走了本属于巨头的用户市场,另外短视频应用的扩张也逐渐开始渗透进其之前所坚守的长视频、在线阅读和手游领域。为了留住自己的用户、守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巨头们在加强自身强势业务的同时,自然也会在短视频领域发起攻势。这一点非常类似此前美团和滴滴之间的竞争,美团做了打车业务,滴滴随即就宣布进军外卖市场。
对此,有资深互联网分析师对懂懂笔记表示:“经过初期的疯狂成长,短视频应用大格局趋稳,特别是抖音、快手这些头部应用都已经慢慢沉淀,并布局新的细分市场。字节跳动的西瓜视频试水长视频综艺,快手也在游戏、电商和新的短视频细分市场试水。包括前不久刚刚推出的‘蹦迪’。同样,爱优腾这些长视频平台也早就已经开始布局短视频了。”在他看来,各方的互相渗透,已经使长视频和短视频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双方已经出现很大程度上的用户重叠。
如今,这种混合形态的较量就像腾讯、新浪微博和今日头条曾经的缠斗一样。为什么腾讯和新浪如此紧张今日头条这个内容分发平台?就是因为头条抢走了本属于他们的用户阅读时间。而在QuestMobile
今年7月19日发布的《2018年半年大报告》中显示,2018年6月的短视频应用市场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快手、抖音和西瓜视频为行业前三名,分别为2.31亿、2.07亿和1.08亿。
而在这三个应用中,西瓜视频和抖音均为头条系,这也令腾讯在坐拥快手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启动更多的短视频应用,卡位更多细分市场。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争正在明显呈现矩阵化趋势,只有真的全方位粘住用户,才会“给”用户更多。
因此,虽然长视频和短视频看似形式不同 但本质上都是对用户有限时间的争夺,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一方拿走了更多,另一方肯定就减少。
对此,上述分析师对懂懂笔记表示:“虽然短视频应用的快速发展抢走了很多本属于长视频和手游的用户时间,但这并不代表长视频或者手游行业的衰落,这些领域依然是非常有竞争力的细分市场。”在他看来,在线长视频和手游市场都非常考验爆款能力,一个爆款的影视作品或者手机游戏都能在短时间内为其带来爆发式的流量,就像之前的电视剧《延禧攻略》,以及手游《阴阳师》。
同时,一方的火热也可能为另一方指引发展的方向。该人士强调:“就像之前自制网综热,西瓜视频就选择了跟进;同时,爱优腾三大视频网站也在布局短视频业务之外,开始深入竖屏短视频领域。比如,爱奇艺此前上映的竖屏微剧《生活对我下手了》就是一个例子。”
【结束语】
或许短视频、长视频、手游用户的重叠,将会在移动互联网下半场成为一种常态。上半场的人口红利逐渐见底,各方在进一步挖掘下沉市场的同时,无边界的横向扩张也成为竞争焦点。而且,任何一种扩张势必会将手伸到别人的地盘,曾经各领域泾渭分明、占山为王的市场格局正在打破。无论是在短视频领域内部,还是其与长视频、手游以及在线阅读领域的用户时间争夺,都将在2019年演绎出更多的精彩。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