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重要吗?当然重要!苹果、星巴克、滴滴等传奇产品和品牌都诞生于头脑风暴会。但是一般公司的头脑风暴效率很低,招了大量的人,但是对目标的实现没有帮助。本文将介绍系统科学的头脑风暴法,这三个步骤会让你知道如何高效地进行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可能是我们最不喜欢的会议模式。
让你的老板想一个新计划,集思广益。你组织十几个不熟悉甚至根本不认识的同事,强迫他们坐在同一张会议桌前,绞尽脑汁写一些看似“创新”的想法,贴上一些笔记,然后大家开始一脸茫然。
你累坏了,但你不知道你取得了什么进步。第二,公司仍像往常一样,好像会议从未发生过。
对不起,没有头脑风暴,我们喝不到星巴克,用不了苹果,甚至连滴滴都没得坐。
为什么头脑风暴总是改变“别人的公司”?
因为他们有系统科学的头脑风暴方法,他们知道如何高效完美地进行头脑风暴。
那么,作为一名管理者,如何才能让你的会议充满效率呢?
按照以下3个步骤解决问题:
1.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公平。
2.用"沙漏模型"。
3.回顾、总结和更新。
# #第一,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公平。
我们的会议通常是这样开始的:
*“小李,我们今天下午有个会,你可以告诉大家。”
*“我们现在需要做一个xxx,就像XXX一样。”
*“想想该怎么做。”
用这种没头没脑的开会方式我们该怎么办?
在一个优秀的公司,头脑风暴会提前在以下三点做好充分准备。
### 1\.目标。
试着想象一下“十条腿的兔子”、“长得像马的羊”和“比萨斜塔”。
不容易吗?
然后换几个问题:“七彩黑”、“很高的侏儒”、“一个四维的超级立方体”。
为什么第一类问题容易?
因为它们都有一个清晰的、联想的、实用的点。
头脑风暴会议需要想象力,但是首先,我们需要找到那个点,也就是找到会议的目标。
一般来说,会议的“第一”目标是由领导提前给出的:
*“我们做个类似微信老年朋友圈的APP吧”。
*“我们没有太多创新。让我们有一些新的想法”。
*“我们需要提升品牌知名度”。
这些目标,如果放在会议上,你肯定想不出有趣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太空泛!
通过使用“标题拆解法”,这些模糊和不准确的目标可以很快被弄清楚。
以“让我们做一个类似微信老年朋友圈的APP”为例:
首先,我们只留下主要名词:“微信朋友圈”、“APP”和“老年人”。确保名词不少于三个,否则很难细化目标。
第二,摊开每一个名词:
*“微信朋友圈”是指“一个可以公布自身状态,方便朋友了解当前情况的工具”。
*“app”指“Swift(Java)在苹果(或安卓)手机上编写的软件”。
*“老年人”是指“60岁以上,退休在家,对同龄人社交有一定需求,但缺乏渠道的人”。
最后,重新整合成一个目标:因为很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有一定的社会需求,但缺乏合适的渠道。所以我们想借鉴朋友圈的运营模式,做一个在手机平台上发布的软件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看起来容易吗?
那我们再努力一点:“我们没什么可创新的,来点新点子吧”。
和上面一样,首先,我们留下了主要名词:“没有创新”和“新思想”。
我不认为有三个。
而“没有创造力”和“新想法”代表的是同一件事!
现在再问领导似乎不切实际,要增加词汇,细化自己的需求。
假设我们的产品是“一瓶冰可乐”。然后首先想:“我们哪里缺少新的想法?”。
因为可口可乐的口味很难在大范围内改变,所以我们应该关注产品的附加值:“外观”、“形状”、“包装”等等。
然后我们可以展开这三点,把这些名词展开:
*外观指——可口可乐的颜色:黑色、蓝色、粉色。
*形状指——可口可乐的形态:液体、粉末、喷雾。
*包装是指——外包装的风格:简约、豪华、实用。
最后,重新整合成一个目标:
我们可以在冰可乐的颜色,形态或者是外包装的样式上有一定的创新。现在利用“ 拆解标题 ”解决第三个问题:“我们要提升一下品牌知名度”,你也可以轻松完成的!
### 2\. 人员
如果让领导来参加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最后的结果却变成领导对大家的洗脑(Brainwashing)――领导权威性注定了成员无法在一个轻松自在的环境进行讨论。
所以头脑风暴会议中人员的第一要素就是“拒绝领导的参与”,不论是真正的领导,还是容易评判他人观点的人,都要拒绝。
特别是后者,很容易产生“一人夸夸其谈,其他人心不在焉”的窘境。
那么我们需要哪类人来参加呢?
还是利用第一个点子“我们来做一个类似微信朋友圈的APP,给老年人用的”。
我们需要请四类人,每类人最好1-3个:
1. 导向者:为项目提供大方向指导,不让项目偏离最终目标。例如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等等。
2. 分析者:为项目提出分析或改进意见,对项目出现的问题提前评估。例如营销分析师、风险分析师,等等。
3. 实施者:为项目实施提供服务,对项目提供技术或科技支持。例如软件设计师、外观设计师、信息安全工程师,等等。
4. 客户:获得项目的成果,并且愿意为成果进行成本支付。例如对社交有需求的老年人,或想要为父母提供娱乐环境的年轻人。
导向者、分析者、实施者,三者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强,最后所做出的产品为客户服务。
这样的人员配置可以减少在头脑风暴中的不平等,促进大家能够在公平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想法。
### 3\. 环境
成员间平等就够了么?
不够。我们更要创造平等自在的环境,让大家能更快地投入会议本身,而不是受到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能有人会觉得不理解:“圆桌会议”、“畅所欲言”、“平等自由”不就是头脑风暴会议的基本原理么?
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你是不是第一眼就看见了“黑色:染头发”,甚至连目标都略过了?
颜色,纸张的大小也会影响大家的关注度。也会潜在影响成员的注意力。
当然不止这些细节:会议室是否离卫生间过远?有中间休息时间的饮食与饮料么?有考虑到需要接小孩的成员么?纸笔准备充足了么?
这些容易忽视的小事,往往是导致会议无法高效进行的关键。
在会议之中,只有让成员不会被非会议的事情所干扰,他们才能专心在会议上。
(当然,会议计划书也是必不可少的,限于篇幅问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 二、利用“沙漏模型”
经过至少一周的准备 ,头脑风暴会议终于开始了。
你在会议上收集了一大批新点子、新主意、新想法。
然后呢?全写进会议记录里面?
这样只会导致会议的结果仍然毫无意义,而且浪费了所有人的时间。
那么如何才能有一个合格的会议方式?
我利用了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和逆向头脑风暴法(Anti-brainStorming)开发了一个新方法:沙漏模型(Hourglass
model)。
沙漏模型分三步:
1. 收集想法
2. 达成一致
3. 找出问题
### 1\. 收集想法
第一阶段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常规的头脑风暴会议方式。
作为主持人,做好以下3点就可以了:
(1)避免评判
* 这个点子看起来有些缺点。
* 我有个想法但是可能不太切实际。
* 这个点子好像有类似的提过了。
以上这些话语,会对以下这类人产生很大的打击:沉默不语的程序员,闭目养神的工程师,还有初来乍到的新人。
为什么?
因为评判会带来不平等。
评判者一定是站在头脑风暴会议外的角度来进行评判的,这样会直接导致不相干的事物介入会议。
主持人要避免任何人对点子批判。这个阶段,只要创意是和目标相关的,所有创意都是合理的。
在国内的教育中,我们从小养成了习惯“自谦”,然而对于头脑风暴会议没有任何好处。因为我们需要对自己有“自信”,才能对自己的创意有“自信”。
(2)保持专注
* 今晚准备吃啥?
* 你这包真好看,哪个牌子的?
* 对了,老板说下周有一个报告。
很多管理者建议禁止私下讨论,因为这个很容易引起目标偏离。然而我认为这种一刀切的态度并不合适。
回想一下你小学的时候,如果你和同桌讨论一个数学题,老师会怎么做?如果另一桌同学在讲小话,老师又会怎么做?
老师会批评讲小话的人,但是会帮助遇到数学难题的你。
所以一两个人的私下讨论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要学会判别他们是否专注于目标。
要判断是否偏离主题,主持人只需要关注以下几点即可(仍然用一瓶冰可乐举例):
1. 是否包含主要名词:外观,形状,包装,等等。
2. 是否类比相似产品:百事可乐(味道),水(解渴),蛋糕(甜),玩具(娱乐),等等。
3. 是否考虑解决问题:保存食物,装番茄酱,灭火,等等。
(3)调节气氛
沉闷的气氛经常出现在会议刚开始和创意暂时枯竭时。
而一些管理者的建议是:
* 我们自我介绍来破冰吧!
* 你这个都想不到,从窗户那跳出去!
* 想不到新点子的人去给所有人倒水!
你是不是还需要给大家布置点家庭作业,安排大家跳个舞?
你的孩子不想写作业,因为他觉得写作业没什么作用。但是你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你该怎么办?
你是骂他、打他、让他自学、告诉他写了作业之后才能找到工作,没写就没饭吃呢?
还是在旁边陪着他写,鼓励他克服难题,告诉他可以适当放松,并且在他写完之后表扬他呢?
主持人需要记得这一点:“你是唯一一个对这个会议重视的人”。大多数人并不太在意这个会议的结果,他们只是在完成自己分内工作。所以只有正向刺激才能有效推动会议进程。
所以主持人要做的事是,在会议刚开始时适当参与,在创意枯竭时进行鼓励:
* 这个想法很有启发性。
* 还有人有新的想法么?
* 这个点子给了我一个启发。
### 2\. 达成一致
现在我们有了大量的创新的点子,就需要组织大家来重新评估每一个点子。
我们都需要从下面三个方向来进行综合评价:
1. 可行性:是否符合自然规律或者社会常识。
2. 经济性:能否最大化的减少开支或者最大化增加盈利。
3. 目标性:能否有效解决目标中的问题。
不同的公司的侧重点会有所区别:
建筑公司会更侧重于可行性:西班牙传奇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的圣家堂,修建130年仍未完成。
它经济么?
130年的捐赠和门票全投入到了教堂筹建。第一任建筑师就是因为设计的教堂成本太高才辞职的。
它达成目标了么?
没有建成前,都无法称之为达成目标。
但是它是可行的:因为高迪知道自己无法建成这座教堂,生前留下的大量资料、设计稿和模型。之后的所有建筑师,都是依照他的可行性思路进行不断完善的。
制造公司会更侧重于经济性:美国发明家哈利库弗在发明一种塑胶作为枪支瞄准镜时,意外发明了万能胶。由于其快干和黏着的特性,越战时被用作伤口止血。
它没有达成目标(作为枪支瞄准镜),也不太可行(黏着剂粘伤口,只是为了应急,并不能真正保护伤口)。但是只要有足够的经济性,制造公司就能从中获利。
服务公司会更侧重于目标性:饿了么的外卖运送,风雨无阻,就是为了达成一个目标――将晚饭送到客户手中。
它会忽略经济性(堵车时的成本上升),也会忽略可行性(较差的天气造成骑手送货困难)。但是只要达成目标,就能获得足够的客源。
你需要找到公司的侧重点,并且将点子进行排序,制作成 创意列表, 选择优先级最高的作为主攻的创意。
### 3\. 找出问题
现在我们有了一个主攻的创意。我们需要把这个创意变成真正的解决方案。我们只需要找到这个创意的缺陷和难关,并且想办法解决它们。
我们需要遵循一个结构:“这个创意有……的缺陷,改进这个缺陷需要……的方式”。
拿“可乐染头发”这个创意来说:
* 这个创意有容易粘住头发的缺陷,改进这个缺陷需要使用无糖可乐的方式。
* 这个创意有不容易染色的缺陷,改进这个缺陷需要加入染色剂的方式。
* 这个创意有可能瓶子过于廉价的缺陷,改进这个缺陷需要改进包装的方式。
如果创意的缺陷不能以任何方式解决。我们需要重新回顾 创意列表 ,对下一个创意进行评估。
当我们对某一创意出现的问题都有了合适的改善方式。 这个创意就能被作为合适的解决方案来放入会议记录了。
## 三、回顾、总结、更新
终于,我们现在有了会议记录,并且这个会议记录里有完整的解决方案。让我们把这个交给老板吧!
等一等,先别急。你能保证大家的创意在3小时内充分发挥了么?
塔尔蒂尼在梦中都能创造出举世闻名的《魔鬼的颤音》,大家在经过一晚的深思熟虑后,一定会迸发更多的创意。
至于办公室中的创意模型,也不要着急收拾干净。将他们完整记录下来,有条件的话,保持原状留在会议室内。第二天再聚集会议成员,让大家花一点时间重新审视这个解决方案。
如果出现了新的点子,不要忘记使用 沙漏模型 。如果出现新的补充,可以整合进原有的解决方案里。
最后,我们有了一套创新的,稳健的,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抵御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
而我们只用了:一周的准备时间、三小时的会议时间、一小时的回顾时间。
现在,你还觉得头脑风暴会议是低效的吗?
本文由 @卤豆干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