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蚂蚁短视频新版本改名叫什么,蚂蚁短视频央视新闻

  

  成立6年的蚂蚁金服低调更名。   

  

  2018年以来,在强大的金融监管下,曾经名噪一时的互金巨头掀起了“去金融化”浪潮,纷纷转型为科技公司,走上了“金融科技-科技、金融-科技”的发展道路。   

  

  #转到“金融”和“技术”。   

  

  6月22日,蚂蚁集团确认公司由浙江蚂蚁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蚂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两大变化:一是去掉了区域特征,二是从“小微金融服务”变成了“科技”。.   

  

  第一个变化强调的是蚂蚁已经实施的全球化战略,第二个变化更引人关注――走向金融,聚焦科技创新和出口,符合蚂蚁当前的经营形势和战略趋势。   

  

  今年上半年,蚂蚁搬家频繁。首先,3月10日,支付宝改版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首页突出显示本地生活应用。   

  

  随后,6月8日世界海洋日,蚂蚁宣布将独立运营自主研发的数据库产品OceanBase,并成立蚂蚁全资拥有的北京奥星贝思科技,面向市场进行商业化。   

  

  此前,OceanBase通过阿里巴巴云正式对外开放。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OceanBase的技术服务开始对外输出,中国建设银行、南京银行、PICC健康险等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上线,也为全球多个支付平台的核心系统提供支持。此外,它还涉及交通、铁路等领域。   

  

  目前,将OceanBase作为独立公司运营,是对蚂蚁科技战略的进一步澄清。相当于为客户选择蚂蚁技术,更好的理由,更坚定的信心。   

  

  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是科技公司,科技业务收入占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蚂蚁集团募集资金时,有数据流出,显示2015年,蚂蚁集团60%的收入来自支付接入服务费,20%来自金融服务,超过10%来自技术服务。到2017年,其付费访问费占比将降至50%,技术服务收入将升至30%。   

  

  2019年末的一则市场消息显示,蚂蚁金服的支付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占比一直持平,各占45%左右(剩余10%收入来自金融云、科技开放平台、区块链等2B硬科技收入)。   

  

  蚂蚁集团计划2021年技术服务收入占比达到65%,超过支付收入将成为最大收入项目。从蚂蚁的收入结构来看,技术服务收入占比持续上升,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65%。从员工构成来看,蚂蚁技术人员目前占比超过63%。   

  

  #早该改名。   

  

  “金夫”曾经是蚂蚁集团最响亮的招牌,也引起市场机构跟风,在名字中加上“金夫”二字。   

  

  然而,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无序发展,“金夫”一词一度给金木科技公司带来诸多困扰。   

  

  金融科技公司宣布,从2018年初开始“去金融化”。   

  

  2018年4月18日,建行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开业,成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成立的第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也是国内商业银行内部科研力量整体市场化运作的第一家。   

  

  同日,CEO肖宣布,将进一步开放现有技术、场景和用户,“不从事金融业务,不参与金融业务竞争,做各大金融机构的最佳合作伙伴”。   

  

  在2018年博鳌论坛上,京东金融CEO陈生强提出,未来京东金融将扮演金融服务机构的角色,专门为传统金融机构出口技术。   

  

  早在2017年初,蚂蚁金服就宣布将自己定位为TechFin,未来只会做科技,帮助金融机构做好金融。2018年,这个位置会变得更加清晰。蚂蚁集团前CEO荆献东表示,蚂蚁金服定位于科技公司,但进入金融领域“大大咧咧”。   

  

  2018年,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强监管时代。从网上小额贷款,P2P,现金贷款,   

  

  因此,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在金融机构中的角色正在不断变化。BATJ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纷纷“去金融化”,坚称自己只是科技公司。除了“BATJ”,其他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开始了“去金融化”的进程。   

  

  除了强金融监管下的转型推力,另一个原因是牌照是互金企业的必争之地,在获得牌照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定位于科技公司可以比金融企业更快地打开市场,获得更高的估值。   

  

  由此,昔日的共同基金企业开始积极为传统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和监管部门部署三方技术赋能,成为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路径。   

  

     

  

  蚂蚁的科技布局。来源:科技星球   

  

  从蚂蚁涉足的金融业务发展历程来看,从短暂的自营主导阶段到开业阶段,蚂蚁搭台服务、金融机构唱戏的格局逐渐形成。   

  

  所以,这只是一个迟来的改名。   

  

  #从技术开始,回归技术。   

  

  在传统金融时代和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业的主要功能仍然围绕着支付、投资、理财等领域,这些功能即使在金融科技时代的前半段也没有得到拓展。   

  

  互联网资深评论员孟永辉曾撰文指出,虽然利用互联网技术等技术提升金融业运营效率没有错,但只是利用技术进一步放大金融业的投资理财功能。   

不去拓展其他功能和属性,金融行业的发展势必又将陷入到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怪圈里。

  

现实情况是,人们通过金融并不仅仅只是要投资和理财,他们可能还有社交、电商、自我成长等其他方面的需求。

  

孟永辉认为, BATJ们的“去金融化”举动,是真正让金融科技演变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技术,而不是再披着技术的外衣,从事金融行业的活动。

  

而且,跳出仅仅从事金融行业的局限,科技赋能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想象空间。

  

例如“蚂蚁区块链”,最初以金融科技的形态呈现,但如今应用的范围早已不只在金融业。据了解,蚂蚁区块链技术已经落地50余个场景,技术上能够支持10亿账户规模,每天完成10亿笔交易量,每秒完成10万笔跨链信息处理(PPS)。

  

当然,这个世上不存在专门做“科技”的公司,一切科技都是依托具体的产品和服务而存在。比如那些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苹果主要卖硬件,微软主要卖软件,亚马逊和阿里主营电商,Google主营搜索,Facebook主营社交等。

  

这些科技巨头充分利用技术的力量,将产品和服务带给数亿乃至上十亿的人群,并以各种方式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互金巨头们向科技转型,冲破金融的局限,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正如蚂蚁集团就更名问题回复《棱镜》时表示,新名称意味着我们将全面服务社会和经济数字化升级的需求,但蚂蚁还是那个蚂蚁,坚持创新,用技术为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创造价值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参考资料:

  

1、《互金企业“换位”:让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证券日报

  

2、《彻底的去金融化,或成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方向》;未央网

  

3、《去“金服”增“科技”,蚂蚁集团规划明年技术收入占比超6成》;棱镜

  

4、《从金服到科技,支付宝母公司更名有何深意?》;Tech星球

  

责编:瑟瑟 |视觉:李盼 东子

  

监制:卜海森 李俊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