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各大车企纷纷将整合营销布局延伸到社交平台。尤其是朋友圈里的广告,因为覆盖面广、触达精准、影响力深,受到了很多注重实效的汽车品牌的青睐。在这种新的营销环境下,
广告内容和创意,与品牌自身影响力和人群定向的精准度成为影响广告效果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影响广告效果的三个因素。
相比之下,广告的内容和创意是广告主和代理商们最有发挥空间与提升潜力的环节。.
那么,在朋友圈这种独特的媒体环境下,什么样的广告才能有效完成传播任务,达到最佳效果呢?有哪些教训值得注意?这一次,我们来听听真实的数据。
来自腾讯社会广告IDEA创意实验室的专家从2017年8月的朋友圈抽取了650个汽车品牌广告,按照互动率(根据点赞和评论计算)进行排序。他们通过特征解构、统计分析,找到了最佳汽车文案的共性特征,并从文案角度总结出一系列提升传播效果的秘籍。接下来,听听创意老司机们为你汇聚一堂。
互动率前50的广告文案共同特点。
TGI指示了该特征相对于行业均值的显著性。
数据来源:腾讯社交广告
广告主需要建立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那就是朋友圈不是简单的广告展示平台,而是品牌与人互动的平台。从前50名朋友圈广告文案的总体特征可以看出,文案在触发“互动”机制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
一般来说,一个互动的朋友圈至少应该有基于用户洞察的品牌/产品利益点,引导性的行动机制和带有参与感的表达方式.
这三个属性。
属性1:基于用户洞察的品牌/产品利益点.
制造商需要为他们的产品或服务做广告,但消费者感兴趣的不是产品和服务,而是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需要。
叙述的角度是消费者利益,而非产品利益。's社交平台赋予受众与品牌相对平等的关系,用户此时享有充分的信息选择自由。因此,
社交广告对“人”应拥有更高的重视和更深入的挖掘。
秘诀1:从用户出发,基于人群洞察
广告的核心信息应当是产品或品牌为目标人群创造了何种利益。's的兴趣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互动率:2.8X均值
秘诀2:
为品牌/产品信息排序,聚焦单一利益点
朋友圈广告标题的有效阅读时间只有4-5秒,以普通人的阅读速度计算,这个标题的有效长度在20-30个字.如果文案量超负荷,兴趣众多,不分主次,阅读理解就会成为问题,更不用说互动和印象了。
互动率:4.3X均值
秘诀3:激发共鸣,建立情感连接
并不是所有的广告任务都是为了推广产品和服务,厂商往往会有品牌形象推广的需求。
将品牌价值观和人群洞察相结合,以情动人,也是与受众建立关联的有效方式。
>互动率:2.7X均值
属性二:引导性的行动机制
上文已经谈到,互动性是朋友圈的重要属性,也是如今品牌整合营销的趋势。缺乏互动机制的朋友圈广告是不完整的。只有采取行动,用户才能获得参与感;只有具有了这种参与感,广告才能被转化为一种品牌体验,日积月累沉淀在消费者的心中。如果用户看到了你的广告,而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无论是点赞、评论、查看详情,还是参与其他场景下的讨论、线下活动、下载app、搜索相关信息等等……那么这条广告恐怕将如同一颗投入了汪洋的石子,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很多时候,
不采取行动并非用户对产品不感兴趣,而是广告缺乏互动机制的设定。
秘诀4:设计互动机制,明确行动号召
既然希望用户看到之后采取行动,为什么不把话说的更直接,规则设计的更有趣,形式更新颖。
互动率:2.5X均值
属性三:带有参与感的表达方式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文案的表达方式对于广告效果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通常人们会对更有参与感的表达产生反馈的冲动。
秘诀5:使用“你”、“我”,拉近距离
人称代词的使用,营造出一种正在对话的氛围,拉近与ta的关系,亲切值up。
互动率:2.7X均值
秘诀6:巧设悬念,引ta出手
悬念能够激发人的好奇心,挑战激发的是求胜欲,直接提问激发的是主动思考——疑问句永远是最具参与感的表达方式。
互动率:4.5X均值
互动率:2.6X均值
上面分享了一些优秀朋友圈文案应当具备的要素,下来我们不妨从相对失败的广告中也汲取一些经验教训。从效果最差的50条汽车广告文案中,IDEA+创意实验室总结了两点Tips:
做到言之有物
撰写广告文案不是搞修辞大赛,假大空的华丽辞藻和自嗨型文案只会让人感觉自吹自擂,抓不到广告到底要说什么,甚至显得产品卖点虚空。
图片与文案相互呼应
表现不好的广告素材中,存在大量文案与图片信息不符,或信息重复的情况。图片与文案密切关联,相互呼应,才能在传递信息时发挥出1+1>2的效果。
总体来说,朋友圈文案的写作既是一项洞察的技术,也是一门表达的艺术,更是一个需要不断验证、持续提升的过程。虽然经验和数据可以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一些指引,然而没有什么原则是永恒的。不变的只有回归人性,用心体会社交互动的乐趣所在。只有这样,才更容易写出打动人心,行之有效的好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