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正值一年一度的天文大潮期间,不少市民和游客来到青岛西海岸新区唐道湾湿地公园南岸的沙滩上捞海,挖出蛤蜊、牡蛎、海螺、海星、螃蟹、章鱼、皮皮虾等小海鲜。当地的捕海居民穿着雨靴,戴着各种颜色的头巾,展现出古代渔民的捕海风格,与对岸的现代城市相协调。图为市民和游客在青岛唐岛湾沙滩上抓海。
我们常说,生活不仅需要柴米油盐,更需要诗意和距离。如果你来这里,你不仅可以找到美味的海鲜,还可以找到诗歌和遥远的地方。当你来到这里,你可以远远地看到许多市民和游客在唐岛湾南北之间的海滩上抓海。图为市民和游客在青岛唐岛湾沙滩上抓海。
茫茫大海中央,海与天一模一样,当地居民和戴着具有鲜明北方特色头巾的游客充满了渔家风情,隔海相望的是一座新兴的新城市——青岛西海岸新区。不幸的是,边肖不是诗人,否则,它将充满诗意。图为市民和游客在青岛唐岛湾沙滩上抓海。(更多精彩,请关注边肖头条《鱼见天下》)
胶东半岛有句谚语“十月一日晒海底”,意思是10月初的天文潮汐是一年中最大的,抓海的居民和游客几乎都在海中央。边肖也来到了捕海人,穿着水靴,在海底的沙滩上自由行走,认真构图,拍摄这种独特风格的照片。图为市民和游客在青岛唐岛湾沙滩上抓海。
有朋友说,不允许在自己的地方抓海,或者抓海要收费,青岛不是这样的。所有开放的海岸都可以随意出海,只要你有时间和心情。图为市民和游客在青岛唐岛湾沙滩上抓海。
来抓海的居民大多是当地有经验的海边居民。他们有专业的捕鱼设备、雨靴、头巾、专业工具和中等大小的小编织框架。你可以在沉积物中挖蛤蜊(蛤蜊)和牡蛎(牡蛎壳),或者在海水中散步,寻找活的海鲜,如螃蟹、皮皮虾和章鱼。图为市民和游客在青岛唐岛湾沙滩上抓海。
首先,阿姨在沙子里挖,用手刨了一会儿,然后用手搅动海水。海水平静后,泥沙沉淀下来,小蛤蜊暴露在泥沙上。把它捡起来,放在一个小盒子里。
边肖觉得这些去海边的叔叔阿姨们都很专业。他们大半辈子都住在海边。他们几乎每个月都要去几次海边。他们技能娴熟,对出海的地方非常熟悉。有海鲜的地方,几乎一眼就能看出来。图为市民和游客在青岛唐岛湾沙滩上抓海。
在胶东半岛,阿姨们会戴围巾,边肖曾经问过她们。阿姨告诉他们,戴围巾有很多好处。戴一条鲜艳的围巾不仅漂亮,还能防晒防风防沙,遮住脸不让别人看到。即使你戴了帽子,你还是需要在外面再戴一条围巾。图为市民和游客在青岛唐岛湾沙滩上抓海。
随着潮水的逐渐退落,居民们也深入海底,先是站着寻找,这样就能捕捉到退潮后留在浅水中的新鲜小海鲜。有螃蟹、章鱼、皮皮虾,还有海螺等贝类海鲜。图为市民和游客在青岛唐岛湾沙滩上抓海。
大妈们更喜欢挖小蛤蜊,听她们讲,这种很小的蛤蜊比养殖的大蛤蜊不知要鲜美多少倍,一般是不会卖的,海蛎子挖的多的,可以卖一部分,但这小蛤蜊只是留给家人吃。煮蛤蜊的汤还可以煮面条,那味道只有吃了的人才有体会。图为市民和游客在青岛唐岛湾海滩上赶海。
小编拍摄过很多次唐岛湾赶海的场景,今天到了董家村这片海滩还是第一次,这里的赶海场景一点不比唐岛湾5号口那一片海滩差。喜欢赶海或者拍摄赶海的小伙伴可以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前后前来这里赶海、拍摄,记得穿雨靴哦。图为市民和游客在青岛唐岛湾海滩上赶海。
下面我们来看看居民们赶海的收获吧,这些带麻点的小花蛤蜊是海底泥沙中自然生长的,拿钱都买不到的。可能有小伙伴担心,这么多人一起赶海会不会把海底的海鲜挖捡完了?这个担心是多余的,海里的海鲜是大海对人类的馈赠只要不是无休止的索取,是取之不尽的。
也有游客前来赶海,这位小伙子看来也是进行了充足的准备,专业的挖子,手套,只是小框子比居民的更精致。小伙子只挖较大一点的牡蛎、海螺,还捡拾了海星等。小伙子说,偶然来到这里发现有赶海的,自己也就加入到这个行列中,不为赶到多少海鲜,只是感受一下这种难得的渔家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