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林
莫莫改了名字,不是专注陌生人社交的APP,而是背后的公司。
在Momo APP上线十周年之际,Momo宣布公司法由“Momo Inc”变更为“Hello Group”
Inc .Momo CEO王莉也通过内部信宣布了公司新的使命愿景:连接人与连接生活。
更名无疑承载了公司对下一步发展的期待。沫沫官方表示,沫沫这个名字已经不能涵盖集团的全部业务,需要更改集团名称。但不可否认的是,公司最优秀的产品Momo APP的灰色地带、糟糕的品牌印象以及整体成长能力的欠缺,依然在拉动着想要前行的公司。
#直播软色情、拉客、闪避,但一切仍在“正常”运行
“找左上字母的小姐”“找左上拼音的小姐”“附近有兄弟用微信让你感受天上的乐趣”.这些话依然存在于一些Momo直播室的背景中。不知道一开始在社交生活中是陌生人的莫莫,一开始有没有想象过这一幕。
在没有相亲文化的故土,满足陌生男女社交欲望的产品逃不过社会价值的审视。然而,铁战的需求给了莫莫爆发式增长的土壤。2011年Momo问世三个月后,iOS版用户突破30万,随后“关于大炮神器”的标签在Momo上贴了很久。
如果说“预约”还是满足了广大用户的基本需求,那么在多次因“色情”受到处罚,经历了“净网2017”的严打之后,Momo平台上依然存在的“软色情”直播,以及为“嫖娼”行业提供的可利用的便利,不得不说是处于人性欲望驱动的“灰色地带”。
在阅读娱乐的体验上,在Momo上注册男性用户后,系统会推荐一批标注为女性的用户主动“打招呼”,意在帮助新用户更快融入产品中陌生人的社交互动。但简单沟通后,对方往往会要求添加微信和QQ,在添加微信QQ表示想了解服务后,对方会发送带有服务项目、价格和规则的图片或txt文件,方便双方进一步预约线下服务。
虽然服务不在Momo平台,但Momo确实是互联网上这些服务的来源渠道。只要用户愿意,这些服务并不难找到,这大概也是Momo一直难以摆脱市场对其不良印象的原因之一。
对于“灰色地带”和“软色情”,Momo是明令禁止的。在用户注册成功后可以看到的《陌陌平台行为规范》中,提到不得传播价值观扭曲、审美水平低下的低俗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裸露衣服的视频互动、在床上或沙发上撒娇、跳大腿舞或模仿性动作,以及挑逗或暗示行为”。
然而,在这样的限制下,“招聘”产业链会邀请用户与其他平台协商,以避免它。热舞直播间里,女主播依旧以蕾丝吊带和超短热裤为标准,左右摇摆,弹幕里的生硬脏话也预示着“软色情”的存在现实。这也让我们疑惑,这些真的是Momo无法完全净化的东西吗?
APP是公司目前最好的产品。2021年第一季度,直播仍贡献了公司57%的营收。那么莫莫能打的原因是什么呢?
#陌生人的社交难题
在过去的十年里,莫莫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现在莫莫已经表现出越来越疲劳的迹象。
根据Momo 2021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呈现负增长,其中营收34.7亿元,同比下降3.4%。作为Momo最大的收入来源,直播业务也同比减少15.9%,环比减少15.7%至19.62亿元。
2018年,陌陌以7.6亿美元的巨额收购带来了增长,但不足以支撑集团对未来发展的想象:2021年一季度,陌陌事业部净收入5.7亿元,直播服务收入2.5亿元均有所增长,净亏损也较去年同期的1.65亿元下降至8680万元。同时,探索会员的订阅服务收入减少。
对于Momo来说,最初的收购探索一方面是为了减少赛道上无休止的竞争消耗,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用更年轻的产品来吸纳更年轻的市场。根据Mob研究院的数据,Momo 25-34岁的用户占总用户的57.9%,被发掘的用户更年轻。除了25-34岁的用户,18-24岁的用户占37.9%。
p>年轻才会有更强的社交冲动,并且年轻人也有更强的付费意愿,然而探探的加入并没有发挥出想象中的作用。2020年陌陌公布的平台MAU为1.138亿,在2018年这一数据就已经在1.1亿左右,也就是两年时间,陌陌在MAU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上涨。同时,陌陌在会员费上的营收也在逐渐放缓,2016年-2020年,陌陌会员费分别4.5亿、6.95亿、18.83亿、41亿、51.12亿。
用户活跃度的天花板,应该说是陌陌、探探这一类陌生人社交产品注定要碰到的。从用户动机来看,使用陌陌、探探的用户可以分为几类:
1.目标寻找长期固定伴侣的。这一类用户希望通过平台发现适合的交友对象,在找到后自然就会脱离平台,在熟人社交平台上进行日常化的交流,此前王力也坦言陌陌的全新用户很少,回流用户很多,其实也是阶段性使用场景导致的用户活跃不稳定;
2.无聊时期随意闲逛的。这一类用户更多可能会被直播功能吸引,借直播的陪伴属性打法休闲时间,然而直播产品众多,陌陌、探探需要在直播领域建立自身的特色,才可能保证用户的长期留存与打赏付费;
3.为玩而玩的“海王”“海后”。这一类用户应该说是陌陌、探探最想要的群体,他们需要长期借助平台进行陌生化交友,并愿意为了更便利、更高效的服务而付费;
综上能看出,在平台上长期高活跃度的群体在本土可能是相对较少的,陌陌、探探的工具属性过强,如果不是对这一属性有较强的依赖性,很难长期拉动用户的活跃度与付费意愿,这正是这一类陌生人社交生意难做的核心原因。
用户活跃度的增长放缓、付费意愿的下降,正是陌陌在新秀Soul爆发增长外患之下的平台内忧。
# 还没找到解药
陌陌自然是早就预见到了当下的问题,几年间其不断在尝新的方向,以寻到第二增长曲线,陌陌影业、陌陌综艺、陌陌游戏都是这种驱动力下的成果,然而这些都只能停留在尝试。
在影业侧,陌陌影业出品的《不止不休》《不期而遇的夏天》《一刀天堂》三部电影,均未在大陆公开上映,参与协作推广的《宝莱坞机器人2.0:重生归来》《冰雪女王4:魔镜世界》《绝杀慕尼黑》作品中最好票房不过9181.1万,可以说目前来看成绩都不理想。
在综艺侧,陌陌主要尝试直播+综艺的形式,是对直播业务的一种娱乐形态延伸,不过户外直播综艺《2021MOMO直播巡游记》、竞技真人秀直播微综艺《燃烧吧!少女》都没在市场上形成足够的影响力。
在游戏侧,最初以代理发行经典老游戏的复刻版试水,《陌陌劲舞团》《逍遥西游》《心动庄园》等都没能实现以小博大,2018年备受期待的《数码宝贝:相遇》,在运营近两年时宣布了停服。今年6月上线的《Myth:Goods
of Asgard》初始有着极高的好评,随着发酵被网友指出涉及抄袭,随后陌陌也做出回应下架了游戏。在游戏上陌陌也可以说是颗粒无收。
一边是公司转型没有亮眼案例,另一边是陌陌的产品矩阵也表现平平。
做相机社交的“对眼”、摄影匹配的“MEET”、高清短视频拍摄APP“哈你”、仿妆APP“芒西”、颜探社区的“哇偶”、熟人社交的“咔咔”、新一代在线交友的“陌多多”、扫脸换脸APP“是他”、连接真朋友的“Cue”、声音交友APP“赫兹”等等,都是陌陌在产品侧的尝试,其中除了AI换脸的“ZAO”曾火出圈外,其他均是小众应用。
而在这些产品尝试上,也能看出陌陌没有“放弃”工具化的思路,无论是声音交友、还是AI换脸,本质上都是工具属性的产品,用户可以玩一玩,但使用初衷决定了无法保持长期的活跃,这也就更谈不上与陌陌、探探产品的联动效应。
兜兜转转一整圈,陌陌都没能找到突破困局的解药,这可能也是集团下定决心改名、改愿景做出更大调整的动机。
# 写在最后
陌生人社交是不是只有交友这一个动机,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如B站、小红书、虎扑这样的社区产品,其实也是在做陌生人的社交,只不过社交不是重点,有相同的兴趣爱好才构成了用户长期的活跃与留存。虽然现有社区也都存有一定的商业化难题,但至少从资本角度来说,年轻化的社区在当下更容易被认可。
陌陌一直坚持着自身的交友初心,是相对难得的,但在社区化发展的大潮下仍然停留在原地,对于集团企业来说不一定是正确的决定。并不是说社区化才是当下陌陌的唯一出路,不过近来有消息称,陌陌要推出一款面向年轻人的分享社区产品“树莓”,这或许也是陌陌转身“Hello”后的重要一步。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