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美食家
心里泛起疑惑:
中国馒头外国面包
所以是一家人?
不想当“小白”
去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找到答案。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挂在墙上”的来自世界各地的30多种美味漂亮的特色面包。仔细看完一墙的面包,好像在地球村很多家庭的早餐桌上散步。
怎么吃?
展示
没有人比我更了解面包?
墙上的面包,是什么?
小君找到海岸,带领团队收集信息。
制作它们的金牌烘焙教练
-乐视福大中华区技术中心
燕子学院经理王莉
以下是她“包罗万象”的评论
墨西哥亡灵面包
一种祭祀用面包。它的面团是传统形状的甜面团。
葡萄牙神祗的面包
类似于死者的面包,它的起源与宗教节日有关。
德国黑麦面包
基本上,所有使用的面粉都是黑麦粉。黑麦粉的特点是没有面筋,不能包裹酵母产生的气体,使其非常坚硬,所以很多中国人无法习惯。黑麦面包太饱了,如果你在早上吃一片,你不会饿到中午。味道略酸,因为一般是用酸面做的。
如果你想让它尝起来更好一点,可以加入一点干果,比如葡萄干或巧克力豆。但是你加上这些之后,就不再是传统的黑麦面包了。
美国肉桂卷
你可能听说过,甚至吃过。很甜,高油高糖,肉桂的味道很可爱。咖啡店里有一杯肉桂拿铁,是肉桂的味道。加入肉桂葡萄干,有时用苹果和焦糖处理,它会卷起一个甜面团。味道香甜,让人心情愉悦,加上肉桂的香味。
a42181edc3' />俄罗斯大列巴
传统俄罗斯大列巴是很大个的圆,也是用酸面种来发的,它非常硬,跟黑麦面包的感觉有点类似,无糖无油。像展出的这一种在我们新疆地区吃的比较多,里面会卷葡萄干,也会放一点糖啊油啊的。
美国甜甜圈
上面会抹上糖霜、蘸巧克力。它是油炸的,一个吃下去差不多一天的热量!
西班牙烧饼
国内基本上看不到。它在当地比较有代表性,我们看了试着做一下。
瑞士肉桂条
在瑞士家喻户晓。
英式吐司
英国人早餐少不了吐司煎蛋,吐司种类比较多,我们选做了一个。它是方的或者山型的,内部组织白白的。英式吐司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搭配任何东西,蛋啊果酱啊,它本身的味道一般不会特别浓郁,味道稍微淡一点才好。中国人的馒头、法国人的法棍、英国人的吐司,相当于百搭,或者说基底。
法棍
看电影常见。法棍的原材料非常简单,只有面粉、水、盐、酵母。法国人吃法棍,就像中国人吃馒头、大米。对法国人来说它就是主食,配菜、配牛排、配色拉,早上吃的话抹点果酱。还可以拿它蘸老干妈!现在老干妈在国外卖得可贵了,好多外国人喜欢吃。法棍当然可以蘸老干妈,老干妈蘸一切。
法国羊角面包
大家熟悉,酥脆、有层次。
意大利面包条
其实隔壁另一种意大利面包更有特色,叫潘娜托尼。
意大利潘娜托尼
圣诞节吃的一款面包,像蛋糕,主要特点高油,糖的话还好,最重要的,里面果干非常多。它面团里40%是果干,也就是说一公斤的面团里面有400克果干,里面又是全部用蛋黄打的面,没有水分的。
潘娜托尼本身成本很高,光原材料成本至少30多元,所以卖得也比较贵。国内起码卖98元,那还是用材比较普通的。高端面包房才有,一般不会做,成本太高了。有点像我们八月十五吃的月饼一样,也不是天天吃,贵也就贵点了。
奥地利咕咕霍夫面包
意大利潘多洛
它们长得有点像,都属于高糖高油的,圣诞前后吃的。
凯撒面包
就是小餐包。
中国馒头
实心的,咱们中国“面包”来露个脸。
日本红豆面包
知道的人多,面团比较软,里面红豆馅很多,有特色的面包房红豆馅自己炒自己熬。
希腊芝麻饼
当地食物,用的白芝麻。
越南法棍
亚洲人吃传统法棍觉得太硬了。越南的法棍皮很薄,体积大,内部组织非常松软,做成三明治什么的,有了自己的特色。跟传统的法棍不大一样,口感更好。
巴基斯坦“面包”
你问为什么做成一把锁的样子?我们也不是很了解。
伊朗“面包”
有点像馕。
德国史多伦
圣诞节前后吃的。
美国贝果
很多人都吃过。
法国布里欧
非常传统的一款法式甜面包。分为穷人的布里欧和富人的布里欧。一定要高油高糖,它才能叫布里欧。以前黄油比较贵,只有贵族才吃得起,一般的布里欧含油量都在35%以上。穷人也想吃怎么办?那就少放一点油。
现在的布里欧大多数属于穷人的布里欧,因为大家饮食热量摄入过多,不敢吃太多油,所以说基本上都会把黄油量稍微降一点。但又不能降太多,降太多就变成甜面包了。会降到30%左右,也挺高的。
土耳其斋月面包
大家分享的一种形状,可以直接掰开。
意大利恰巴塔
很随意地直接切配。中国人有时候叫它“拖鞋”。这种面包大多数情况下用来做三明治,它的配方跟法棍近似,包含盐、面粉、酵母、水4种,唯一多的一个东西就是橄榄油。意大利有很多个有名的产品,比如说披萨等,共同特点就是加橄榄油。
乐斯福是专业做酵母的
展台上的面包
哎呀,让人垂涎欲滴
不多说了,上图
“做面包师一个幸福的地方,就是通过这些原材料的配比,工艺的变化,做出的成品千变万化。你可以改变其中的一点点因素,然后结果完全不一样。”王莉说,有时候用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工艺,今天做好了,很开心,第二天做得不好,你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其实这也是有挑战的地方,但有挑战才有趣。”
世界各地的人们,用面粉、酵母、水和盐这四样原料,做出风味完全不同的食物,每天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因为进博会,中国馒头牵手外国面包一起上墙,发现原来大家如此亲近。跨越山海的交流,展现出更多的共通之处。
美食分国界
欣赏和热爱美食
不分国界
* * *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谈 璎
摄 影 | 谈 璎
编 辑 | 梁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