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阳,总有一些小吃店默默营业了十几二十年,好吃又难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能从邻居口中得知。
文小吃开在奉化路口。店铺看起来充满了时代感,略显破旧的招牌,略显简陋的店铺,却营造出一种老襄阳的氛围。
#01
风雨兼程 初心不改
在襄阳这个热爱面条如生命的城市,用一个小煎锅搭起了一个小摊位。襄阳人真的对吃有一种执念。随着时间的变化,他们仍然可以找到经过许多波折重新开业的商店。
很难想象,这个不到30平米的小门面,已经扎根襄阳21年了。即使你从摊位搬到商店,不管多远,美味的袋子都会过来排队。
21年前,老板和老板从摆摊做起,开着一辆小车。许多食客来自附近的社区,他们这样吃了20多年。当他们提到这个家庭时,每个人都赞不绝口,好吃又实惠。
一元四个不像几年前六块钱的价格,但还是便宜经济的。一个3块钱的煎包配上一碗5块钱的清汤,一顿暖暖的饭菜映入眼帘。
#02
低调一定要点无与伦比的小煎饺。
现在,小油条从包的开始到锅底都在你的眼前。一直在包里的阿姨们不要停,快码工整,好像治好了!
经过20多年的生产经验,老板对热度、何时掀盖、何时加水的把握非常精准,他的心就像一个定时闹钟。
揭开馒头,撒上芝麻,闻香。
但是门口的队伍已经等了很久了。刚出炉的“小球”真辣。虽然等待的队伍看起来很长,但却出乎意料地排好了队,很快他们就拿到了热面包。
一开始
看到这一颗颗小煎包,还以为看到了一盘小麻球,圆滚滚的金黄酥脆。底部微微焦脆的皮儿提升包子的口感,一口咬下去满口的咔嗞声,细微的汁水在口里迸发,吃一次就爱上!
生煎皮用传统发酵手法发面,老面自带的劲道和谷物朴实的香气让煎包增色不少,肉馅裹着葱香淡淡的汁水让人回味。
搪瓷盘装的小煎包非常有年代感了,沾点醋,连油腻感都消失不见,浓郁的香味直击味蕾。
#03
这几样主食 和小煎包很搭
△ 清汤
薄如纸的清汤皮,挑一筷子肉在里面那么一裹,就变成了软乎乎肉嘟嘟的小可爱。一只一只活灵活现的漂浮在清汤淡油之上。
一点点的香油,胡椒粉虾皮紫菜,清水加持,胡椒粉和一丝猪肉的混合,瞬间香气扑鼻。
皮薄滑爽,晶莹剔透。半透明的皮里露出里面的肉馅,撒上葱花特别鲜美。这种淡淡的香气,是襄阳人割舍不掉的味蕾记忆。
△ 拌面
好吃的拌面最主要的是芝麻酱,这家酱真的好厚实,拌在面上能感受到粘稠感。
想要均匀的拌开确实费了一点劲,面身劲道,拌着浓郁的芝麻酱汁,加入咸香的辣椒酱,太香了简直。
面条不是很多,但每一根面条上都裹上了麻酱,每一口满足感都爆棚。
△ 青菜米粉
清爽的汤底加上Q弹的米粉,星星点点的香油气息,一端上来就赶紧先喝了口汤,一筷子米粉下肚,在这燥热的夏季满满的清爽感。
翠绿的青菜简单的烫熟,味道就像是学生时期奶奶为早起上学的你煮的那碗暖心的粉。
#04
鲜花总会凋谢 但会再开
21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什么好像都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没有轰轰烈烈,每日面对平凡普通的街坊四邻,甘愿坚守数十年,从小摊到店面,用时间去堆砌这难以忘怀的老味道。
在这里,夜晚总是热闹非凡,而白天的建华路是安静的,总能看见老街坊坐在路边聊天纳凉。
偶尔看到穿梭在这里熙熙攘攘的行人,也会时不时地抬起头,打量着各种店铺思考着今天吃点什么。
经济实惠总是这些老店的特点,哪怕一些人会抱怨,襄阳小吃也就牛肉面了,其他的都平淡无味。
不少老襄阳便会打抱不平,这些老店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却也是从小背着书包上学开始就跟爸爸妈妈吃的餐食,不仅是味道,更是情怀。
看着店内忙碌于昼夜和厨房的样子,好像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在这里20几年的每一日。
文氏小吃
地址 | 樊城区风华路与建华路交叉口(方婉清汤馆旁)
营业时间 | 07:00-10:00 , 17:00-19:00
「记忆中熟悉的味道」
END
出品:襄阳食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编辑:西瓜喵 摄影:大福君
本文由襄阳食记原创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