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山寨鞋”
大部分小伙伴的第一印象应该是以模仿耐克、阿迪等国外厂商为主的可恶的纯假鞋,以次充好,还拿机器开发票,支持橱柜的装车和检验。
但是还有另一种形式的山寨鞋。是某踏、某宁、某克.吗
主要是从三巨头入手,对耐克、阿迪的经典款和常青鞋稍加修饰,然后换上自己的logo,也有一些国产鞋用料讲究,做工精致。
比如上图,某宁的一只鞋,199元。在大多数人眼里,这双鞋应该算是百搭、清新、性价比高的一双。
不过这双鞋的原型其实来自阿迪达斯2017年推出的Yeezy Powerphase。宁参照原版更换了侧面的“三杠”,细节也做了调整。然而,衔接的外观轮廓清楚地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其实追溯一下,这款鞋是来自锐步的,但是由于阿迪已经收购了锐步,这里就没什么可做的了。)
上述例子在初级高端鞋产品线中比比皆是,你打开他们的一家专卖店就能看到这些熟悉的运动鞋。
可能有些朋友会疑惑
国产品牌不是没有自己的生产、设计能力
为什么到现在,还要做仿制外国品牌
/strong>这么丢面的事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
我们得先认清国产品牌的市场现状
以某踏公司为例,其在2017年全年的鞋类产品销售总量为6000W双。但某踏在2017年推出的面向中高端市场旗舰产品KT系列,备货量不到100W,实际销售量连2017年某踏鞋类总销量的5%都达不到。
究其原因,KT系列这类国产中高端旗舰产品,它们对峙的是占领着国内一级市场的耐克以及阿迪,对于国产未来进攻一级市场,它们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但在现阶段硬碰硬是以卵击石,做的小而精只为吸粉,不为吸金。(韦德之道系列同理)
所以,这些以某踏为代表的国内运动品牌,它们现在要赚钱,还是得从那些以
四五六七八线城乡镇为主的三级市场中对于运动鞋品牌与价值不那么在意,更多关注性价比和颜值的普通消费者 手中获得。
而对于这部分消费者,厂商需要尽量提供大而全的品类来给予它们选择的权利,才能占有更多的三级市场。
但谈大而全之前别忘了
鞋也是有设计成本的
一双鞋被设计诞生,设计师需要先进行构思、提案、完成设计草图、策划各部件的使用材料,再与工厂沟通寻找符合构想中的原材料来完成样品组装、测试,样品不行还得改版换材料直到最终定版,之后才会进入到生产、订货、销售等环节。
以KT5为例,据某踏方面表示,其创意总监Robbie
Fuller为KT5设计了多达500张设计手稿交予汤普森精挑细选,中间汤普森还会提出新要求,Robbie Fuller还需要重新构建设计稿。
这双鞋从设计到上市前后花费了超过600天时间、经历了300多道设计工序,设计一双鞋消耗的时间以及金钱成本,可见一斑。这明显是与国产品牌大而全的销售策略背道而驰的。
所以对于国产品牌,“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选用现成的模板,通用的材料,尽可能的缩减设计时间、控制设计成本,同时生产更多品类的运动鞋,占领更多的市场,增大销售额以及利润率。
这也是国产品牌为何离不开“山寨鞋”的主要原因,毕竟是要恰饭的,绕开了山寨鞋,等同于自断财路,自然都是不愿意的。
不过这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是,但凡有点懂鞋的消费者,在经过国产品牌专柜、门店看着一排排山寨产品时,他们对于国产品牌抄袭的印象会变得根深蒂固。
即使在国产鞋已经不断进步的今天,厂商推出的新产品仍然会被很多人认为很像XXX或者抄袭XXX,归根到底,国产至始至终都没有摆脱对于“山寨鞋”的依赖才是主因。
国产品牌应该如何改变
消费者对国产的成见
前文中也说到了,国产品牌有着冲击一级市场与耐克、阿迪扳手腕的大目标。但如果依照现在的态势,连对“山寨鞋”的依赖都甩不掉,还谈大目标,明显就有些扯淡了。
在这个方面,有一说一,李宁毫无疑问是走在所有人前面的。通过签约韦德这样的大牌球星,推出了韦德之道,又培养了一批独当一面的运动鞋设计师。现今的李宁,在市面上已经有着一批带着自己标签的明星产品被大众所接受。
虽然李宁现在也还完全甩掉山寨货,不过这种事放着就是恶性循环,改变才有出路。
在“Made By
China”口号日渐响亮、国内制造业大步向前的今天。作为国内鞋类产品的头部企业,自身本就应该注重山寨产品带来的恶劣影响,而不是沉浸在一时利益的蜜罐中无法自拔。
希望各家能够共勉,尽早告别“山寨鞋”
何况山寨本就不应该存在
*部分素材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