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看明星尴尬的节目,而是把明星拉回最日常的生活,刷牙洗脸吃饭,就足够维持基本的生活。这是程序设置。在一个远离城市的村子里,会做饭的黄磊和会招待客人的何炯,带着大家上班、做饭、吃饭、聊天。
文李忠
编辑宋汉
欢乐场的后厨
说实话,在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中,我最喜欢的片段就是每天起床前后。
不管前一天的星星穿得多鲜艳,涂得多白,它们都折腾了一整天。当他们在山里醒来时,走出房间时,每个人都几乎睁不开眼睛。
最诚实的是美女博主戚薇。她相貌平平,眼睛浮肿。她打开化妆包,在镜头前开始美容教学。还有彭昱畅,嘴里叼着牙刷走进院子。这个1994年出生的男孩一醒来就戴着鸡笼。录制完这个节目,他长了一个双下巴。第三季,周笔畅刚起床的时候,脸色发黄,眼神迷离。他站在门槛前,犹豫了一会儿。他甚至没有力气走出门去。
彭昱畅的食量被网友/网络调侃
这不是看明星尴尬的节目,而是把明星拉回最日常的生活,刷牙洗脸吃饭,就足够维持基本的生活。这是程序设置。在一个远离城市的村子里,会做饭的黄磊和会招待客人的何炯,带着大家上班、做饭、吃饭、聊天。第一天刚到的明星可能不习惯。比如进门不换拖鞋的白百何,在一堆镜头前脱鞋,“影响整体外观”。
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擅长持球的国内明星在《向往的生活》中表现出一种身处“快乐场”厨房的感觉——至少在国内不常见。徐峥刚到的时候,他拒绝工作。黄磊问他,可以插秧吗?不行,那就去劈柴,“我肯定做不到。”然后从蜂箱里切一些蜂蜜,哦,我们不回答。他声称他的原则是他不应该为了完成任务而劳累。然后,声称自己精力不多的Xu zhng搬动了只有两个男孩才能搬动的石板,一手拿起一块石砖,开始搭建炉子。一天下来,Xu zhng什么都做,比如割蜜、插秧、做饭。
黄磊说:“这里有一种魔力。不管你是什么心情,过一段时间就会莫名其妙地开始工作。”的确,有人不挽起袖子,不竖起头发,跪拜厨房干活。就连平时注意到脚不沾地的明星,在厨房里也是一样。
Xu zhng地图/网络何炯黄磊“玩”
即使每个人都工作,这个“欢乐场的后厨”就像一个小舞台,每个明星或多或少都展现出一些本来面目。比如李的生日,他一边工作一边呕吐,非常直接的说出了一个工人的心声——晒完太阳要在皮肤上涂芦荟胶。切完梅干菜,他觉得自己今年的运动量用完了。完成工作后,他躺下来叹了口气,说他每天要睡12个小时。
你不能说你累了吗?当然,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毛的表情很难克制。在他节目的第一期,来了很多人,每个人都充满了声音和争吵。只有毛在地里默默耕耘不易收获,他不小心掉进了泥坑。回来的时候,脸晒得像刚从西藏回来一样,头发也是汗流浃背。
当然,也有一些人一边工作一边表演,一目了然地表现出努力。比如一边唱歌跳舞一边劈柴的杰森,很难说这是为了节目效果还是平时习惯了。
这个节目没有比来过两次的宋丹丹更潇洒的了。她的气场很大,在这里还是一个大姐姐的做派,好恶分明。当何炅说一些英语单词时,她必须接受训练,何炅害怕地说,我
对不起.
刚睡午觉的宋丹丹,看到儿子巴图也去睡觉了,而和儿子同龄的男孩们,不是在生火,就是在写歌。宋丹丹一下子坐不住了。他走进房间,让儿子起床,每走一步都喊“巴图”。即使我儿子说他刚砍完木头,他也做不到。他还是得起床。其他人还在工作。你怎么能睡着?透过屏幕,你可以感受到宋丹丹在不知不觉中给别人施加的压力。
然而,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仍然有着独特的魅力。批评何炯演讲中夹杂英文单词后,突然莫名其妙地给出一段“土里土气的英语”,喜剧灵感来了,大家都被她逗乐了。宋丹丹确实是一个很矛盾的人。她给人一种压迫感,笑声和温柔。她做柠檬大提琴和蓝莓酒。她是唯一一个在节目中以食物形式留下印记的嘉宾。后来喝了酒的人都会跟她打招呼。宋丹丹说,这是一个让她无意识放松的环境。当她离开时,她没有忘记约定,“我会在第三季回来的时候你打电话。”」
宋丹丹与大家/网络合影
会客厅的主人
p>《向往的生活》最依赖也最无法复制的就是请了黄磊和何炅这对相识20年、配合默契的挚友。两人因为共同主演了十几年话剧《暗恋桃花源》,感情好得像家人一样。黄磊会做饭,这是谁都知道的,但是他居然什么都会做,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佛跳墙、凉皮、青团、烧烤、羊肉烩菜、熏鱼、汉堡、蛋糕、火锅……只要敢提出菜名,拥有食材和器具,黄磊都能整出花来。
黄磊烧制红烧豆瓣鱼 图/网络
戚薇来的时候点的是熏鱼,等黄磊费劲巴拉地做出来,她吃了一口当场就哭了,这是她外公在世时的拿手菜,外公去世后她再也没吃过了。这是黄磊的独特之处,他总是可以通过食物俘获、治愈每个人的心。这一点倒真的很像《深夜食堂》,可惜等黄磊真的筹拍《深夜食堂》,效果还远不如一档综艺节目来得好。
何炅则是除了做饭,几乎什么都包揽了。他可以非常敏锐地体察每个访客的状态,为每一个人收场。谢娜第一季来的时候,提及黄磊总是说他非常严厉,甚至让她产生了「童年阴影」,何炅赶紧打圆场,说黄磊不是严厉,而是说话总是能戳中人心,经常把谢娜说哭。
陈赫一来就说自己腰不好、紫外线过敏,总之就是不干活,何炅赶紧问他,「昨天录到几点?要不要先去睡一觉。」一下子改变了话题的指向。第三季黄雅莉来做客,何炅主动让她唱首歌,此前黄雅莉上《快乐大本营》时偷偷问过何炅能不能唱歌,但游戏环节唱歌不合适,何炅把这件事记到现在。
最夸张的是,为了卡着点给筷子兄弟的肖央庆祝生日,何炅费劲心思玩了一个猜谜游戏,谜底就是「生日蛋糕」,谜底一揭晓,正好12点,从城里送到村里的蛋糕立即上桌。肖央说,这蛋糕也太贵了,一旁的嘉宾纠正,是心太满了。
和黄磊、何炅搭配的则是「家里的活宝」刘宪华,他从小在加拿大长大,华裔,中文说得不好,但精通多门乐器,是韩国偶像组合Super
Junior的前成员。他在韩国工作,熟知韩国综艺节奏,非常放得开,这正是节目组当初找他的原因。
刘宪华的才华有目共睹,毕业于伯克利音乐学院,能唱能跳,乐器随手就来,也是活跃气氛的高手。但可能是文化差异,他常常在节目里直接表露出对年轻女嘉宾的殷勤,有人说他油腻。第三季刘宪华没有参加,可以显著地感觉到节目的节奏有点单调,嘻嘻哈哈的调剂部分少了,只能多来点黄磊、何炅爱说的人生道理。
爱耍宝的刘宪华再搭配上老实能干的彭昱畅,这也是很恰当的组合。彭昱畅有点像毛不易,喜欢默默做事不吭声,从蜂箱里割蜜的时候,穿着短袜的他被蜜蜂蛰了,反倒开心地找节目组讨要工伤费来补贴「家用」。但第三季没有了刘宪华,还多了一个同样默默不爱做声的「妹妹」张子枫,彭昱畅的魅力就被削弱了。
毫无疑问,黄磊、何炅、刘宪华、彭昱畅的搭配是我认为的最优组合,他们和尽管是刻意制造出来的悠闲农家生活环境一起,构成了让人不知不觉就感到放松的「娱乐圈会客厅」,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那些前一秒还站在舞台上娱乐的明星得以释放哪怕只有一刻的松弛和自我。
彭昱畅 、黄磊、何炅、张子枫 图/网络
中国式人际场
谈《向往的生活》,绝对绕不开韩国综艺《三时三餐》系列。这系列韩综出自韩国著名综艺导演罗英石之手,他可谓韩国的「慢综艺」鼻祖,《尹食堂》――几个明星在海外开个餐厅,《花样爷爷》――一群上了年纪的明星一块出国旅游,这些配方听着都很熟悉,国内很多综艺都进行了一番学习。
《三时三餐》更是罗英石的代表作,节目设置和《向往的生活》非常相似,噢不,是《向往的生活》的节目设置和《三时三餐》非常相似,都是两到四个常驻嘉宾在农村里干活做饭,每一期都有飞行嘉宾来做客。
去年1月,韩国国会通过了「禁止外国抄袭文化产品及音乐」法案。就职于韩国教育文化体育观光委员会的李东燮议员提出了这个法案,他还特别指出了「近几年在外国,特别是中国反复出现抄袭并制作播出韩国人气电视节目的事件」,并且举例了《三时三餐》、《尹食堂》等几档节目被抄袭的情况。
韩国综艺《三时三餐》 图/网络
《向往的生活》第一季导演王征宇2017年接受新浪娱乐采访时给出了自己的说法,「其实,到现在为止,《三时三餐》我只看过第一季第一集,我一想开始要做这样的节目,我就不敢看了,看了就容易陷入到他们编剧思路当中。」
这样的辩解其实显得很无力。豆瓣上《向往的生活》第一季评论区里,关于抄袭的各种举证数不胜数。我就不在这一一列举了。
事实上,《向往的生活》第一季虽然有点水花,但是远不到人尽皆知的程度,那会儿还会争论是不是抄袭。到了第二季,话题变多了,徐峥、宋丹丹、李诞几乎承包了这一季的热搜,观众们惊奇地发现,这档本来还挺岁月静好的生活类综艺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在这里,家长里短、喜怒哀乐都在轮番上演,几乎看不出这是一个以干农活、做饭、吃饭起家的节目,也更没有人再提起它是否抄袭了。
《向往的生活》越发突出了「中国式人际场」的这层意义,王征宇接受新浪娱乐采访时说,「中国观众更注重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故事,美食只是一个外化而已。」
第二季的导演陈格洲接受骨朵网络影视采访时直白地说,在嘉宾的选择上节目组会邀请两类嘉宾,一是跟黄磊、何炅比较熟悉的多年老友,二是看过第一季后对节目比较了解的,主动想来做客的。
总之,这里既是欢乐场后厨,也越发像一个会客厅,主人准备吃喝,礼貌接待,来客最好带点礼物,无论是否勤快能干,也得表现得勤快能干,重点是,要做一个能参与话题、拥有存在感的客人。
这当然不是韩国综艺《三时三餐》的精髓。罗英石最擅长的是把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拍出其本身的魅力,哪怕是再日常再渺小的一日三餐,他都可以让观众对日常产生敬畏感,提醒每个人不要小瞧那些平常无奇的琐碎细节。而《向往的生活》追求的是人际关系里的戏剧性,日常生活只是一个还不错的容器。难以说孰胜孰劣,但显然,前者在目前国内是绝对见不到的,后者则非常有中国特色,它虽然没有那些爱撕逼的真人秀节目那样造作,但本质也很相同,突出人性,或者说,放大人性。
图/网络
制造慢综艺
从2017年开始,国内的慢综艺一下子多了起来。所谓的慢综艺,不再是强调游戏、对抗,而是更加关注事物本身,好好享受这个探索的过程。如果一定要排个序,《向往的生活》可以称之为国内慢综艺比较成功的典范。
《向往的生活》节目组拍摄前会先提前大半年做准备,第二季的导演陈格洲接受骨朵网络影视采访时就说,「这一季可能会是哪几个家庭成员,每一次可能会来多少个客人,客厅、卧室应该多大,还要有牲口棚,包括家门口的菜地、水稻田,还需要有种油菜花籽的,这些事情都是差不多提前半年以上就做。」
然后设置一个大规则让嘉宾自觉劳动起来,第一季的规则是收玉米,掰多少个玉米才能换多少钱或其他物品,第二季就升级成了拿晒好的梅菜干、割好的蜂蜜、犁好的地、捞鱼、采草莓换钱,还是劳动换钱的规则,陈格洲说,「这个大规则就决定了这一季做的很多事情,会更丰富,至于他们具体在什么时候做哪件事,一方面是根据时令,一方面就是根据黄老师和何老师自己的安排。」
比起国内其他看起来像是回归田园、乡村的慢综艺,《向往的生活》至少做到了一点,让每一个人真正地体验劳动。
插秧的彭昱畅 图/网络
但很遗憾,到了第三季,劳动几乎已经成了一个象征意义的词,不再有掰玉米换钱的实在感。刚播出的两集里,唯一让人记得的是生日,每一集都是生日,都是温情脉脉的庆生,都是感动。劳动当然还是有的,周笔畅想吃糍粑,那就蒸糯米自己打出来,但是为什么要劳动呢,几乎没有任何来由,生活变得轻飘飘,没有压力,只有乐意。
事实上从第二季开始,我就很想抱怨节目的植入实在太多了,最夸张的是,村里居然还可以送快递来,就连黄磊做饭都一度用上了油烟机和煤气灶。
这显然不是田园生活应有的面目,更多只是出于一种幻想。这种幻想早在2017年第一季导演还是王征宇的时候就隐藏其中。他接受新浪娱乐的采访时说,「我的名字是《向往的生活》,我总不能做成《变形记》吧,我需要一个逃离都市喧嚣、放逐内心的地方,所以它会接地气,但又没那么真实。」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向往的生活》成了一档成功的、极具中国特色的综艺节目后,我还是更爱看《三时三餐》的原因。没有生活本身,那些付诸其上的娱乐、人际关系、人生道理等等都很难立得住,我们首先得知道生活本身的苦与乐,才能体察人生的酸和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