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东路,“十里南京路一条步行街”,一直被誉为中国第一商业街。这是上海城市记忆中的辉煌篇章。南京路步行街今年20岁。让我们看看周拍摄的老照片,看看20年前南京路步行街是什么样子的。
90年代改造前,南京东路商铺林立,道路分为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两条。
到了晚上,南京东路更加繁华。从现在来看,霓虹灯也充满了光彩。
1991年春天的一个早晨,游客们在市十一店门口等待开门。那时候,每天早上,都有人等着开门。开店时间到了,人们争先恐后地冲进柜台,生怕错过想买的商品。
1991年9月,三个在上海卖货的外国顾客在七天门口整理新买的皮鞋等物品。当时,上海商品非常受欢迎。
1991年10月1日,游客在南京东路的老字号马购买熟食。
1991年国庆节,上海的游客会去沈大成吃一碗炖馄饨。
1991年夏天,几个外国游客在西藏路的天桥上拍下了繁忙的南京东路。
1995年7月15日,南京东路实施周末步行街模式,拉开了其功能发展的序幕。步行街的构想规划了很多年,但由于南京东路是市区东西向的主要交通大动脉,周边没有相应的道路来替代其交通功能,所以一直没有实现。
此举吸引了众多游客,日客流量达170万人次,数百万人走街串巷的壮观景象。
沿街商户调整商场布局、商品结构,发扬特色,并设置路边茶吧为游客服务。
周末,步行街还设立了3个寄售站,免费租用婴儿车和轮椅,设立儿童寄售站,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
从1995年到1998年,每个周末,许多上海人都会和家人一起逛步行街,在买买里度过一个快乐的周末。
1996年6月的一个周末,上海国拍在南京东路举行了一场拍卖会。这样的新奇自然吸引了市民的热情参与,拍卖的物品大多是小家电和玩具。
1996年6月的一个周末,正在购物的市民和游客好奇地观看露天走秀。
王照相馆把婚纱照放在路边供游客观赏。
1996年5月的一个周末,李白肥皂在路边摆好,买一送一。“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李白肥皂的口号当年风靡一时。
1996年深秋的一个周末,大观园里,一群农民工像刘姥姥一样逛南京路。
当时的“审判”步行街并不“纯粹”。正常工作日,沿街仍有围栏,街上有20路、37路等公交车,但到了周末,所有机动车都会改道,南京路在1999年9月20日之后变成了真正的步行街。(请注意改造后的南京路步行街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