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杰伦的新歌上了热搜。众所周知,周杰伦爱喝奶茶,他有自己的奶茶店。新歌MV里也有奶茶。
很多人认为奶茶是一个创业项目,但实际上奶茶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因为门槛低,同质化严重,在奶茶店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大量店铺关门。根据招商局行业网的数据,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关闭的饮品店数量开始超过开业的门店数量。2017年上半年,关闭的饮品店是开业的1.3倍,平均亏损10万元。
这主要有三个原因。
01.很难判断这个品牌是真是假。
在网页上搜索你加入的品牌,会出现几个网页。很难区分真假。
点进去,三个网站完全不一样。如果对品牌不太了解,很容易上当受骗。
据了解,西茶搜索的前三个网页都是假的!
开店比经营容易。
加盟只是一种客观的商业模式。招商局作弊的原罪不在于模式本身,而在于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和操作能力。
采用加盟的做法,跳过前人创业失败的经验,快速获取利润,是大多数奶茶加盟商的投资心态。但现实要复杂得多。
争取大品牌的参与很难,加盟商参与具体运营也很难,首先是成本。
奶茶店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地理位置,地理位置还是地理位置。即使你打算带食物出去,你也应该选择附近的学校或中央商务区。
这些地理位置的统一特征是昂贵的。
在好一点的地段,一个月一万到五万的租金是正常的,更不用说很多特许品牌和店面空间的要求了。最终成本肯定是无法控制的。那么,徐汇区街道茶叶店的年租金是30w!每月2.5w!
除了房子的租金,茶店就不能没人做奶茶吗?人工成本又高了。按每人4000元计算,一家店至少要雇4个人砍?一个月1.6万。年度固定成本将为
就算生意好,如果生意不好,一天卖几十杯奶茶就是赔钱!有网友犀利地说,不排队的茶叶店在赔钱!
当然,排队的人也要付钱。某茶店怀疑是雇了90多人依次排队,手机付1分钱买了一杯奶茶,每人付了90元一天。业内人士表示,餐馆,尤其是茶叶店,雇人排队是业内潜规则。
03巨额特许经营费
有人说加盟吃是外行不懂。
一般有两种连接方式。第一,加盟商支付加盟费后,加盟商向品牌公司采购原材料(所谓解决供应链问题),支付培训费和保证金,给公司流水,公司甚至还会因时不时巡查店铺而支付罚款。
但是具体操作,品牌公司不参与,而且这种加盟问题很大,大部分奶茶品牌都采用这种模式。
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模式本质上是公司背后的厂商在割加盟商的韭菜,类似于基金板块的制作。
某茶饮品牌在此次爆款中拥有6000家门店,正在走这一套路,目前该品牌正在大规模关店。在这种模式下,品牌通过招募加盟商来扩大品牌知名度,但不负责加盟商的具体运营。
另一种是托管模式。加盟商支付费用,品牌公司负责管理。加盟商只需要等待收益,而大品牌一般都采用这种模式,包括像Little COCO、肯德基等奶茶品牌等知名餐饮品牌。
有知名品牌护航显然更省力更安全,加盟商也不需要参与具体的运营环节,但问题是大品牌要么做直销不开放加盟,要么从加盟模式和成本上提高加盟门槛以保证质量,大部分加盟商连门票都拿不到,所以更倾向于
04有什么坑?
除了奶茶创业的坑,还有轻食和烘焙。
对于烘焙品牌,尤其是线下烘焙连锁店来说,因为关注的是品类,核心竞争力往往不体现在销售和连锁上,而是体现在单品的创意和制造能力上。
因此,网络名人单品经常出现在烘焙行业,一款产品的受欢迎程度甚至可以支撑一家店铺。但在门槛如此之低、品类如此有限的烘焙行业,这种对单一产品的有限“创造”,往往会导致短时间内批量跟进,因此烘焙炸药的生命周期往往不长。
以去年风靡一时的脏包为例。这只是一种改良的值得称赞的巧克力面包。但是制作方法上的细微差别会导致口味上的巨大差异,但外观上没有区别。
脏包流行之后,短时间内几十个品牌纷纷效仿,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推出了自己的“脏包”,因为
从外形来看无法分辨,许多不明所以的尝鲜型消费者在尝到“仿制脏脏包”之后,巨大的消费心理落差叠加舆论,从而让这个品类在短时间内迅速遇冷,甚至于影响了“原创脏脏包”的生意。这不仅是一个品类的个例,也是整个烘焙行业面临的问题。从脏脏包到鲍师傅商标案,烘焙行业在技术迭代空间基本为0的情况下,无法避免同质化竞争和单品照猫画虎的模仿抄袭。
以上市公司桃李面包为例,这家市值271.98亿元(截至2019.06.14)的烘焙行业大鳄,其2018年半年度报告显示,研发支出仅占营业收入0.1%。
创业不易,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一定要思考完风险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