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和手拉手交货是一个古老的交易规则。
最近,永辉生活APP因为“卖茅台只收钱不送”而引发众怒。订货人去超市取货,被告知没有货。原卖家是上海的一家公司,永辉超市只是作为取货的地方。
客服表示已签收,无法退货。因此,许多消费者只能置身事外。3月16日,永辉超市发布声明道歉。
近年来,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无良商家利用网购的漏洞拖延收货,搞所谓的“预售制”。不管商品有没有,他们都是先把消费者的钱放进口袋里操作。
一旦商品到期缺货,只会退款,消费者只能吃哑巴亏,满腹怨气。即使逾期交付,已支付的违约金也不会有实质性的损害。更有甚者,就像这次事件中的超市一样,简直是“装傻”,把责任推给了所谓的“卖家”。
这种利用网购规则通过法律“擦边球”的做法,其实并不陌生。是之前线下会员系统和预付卡的线上变种,已经涉嫌诈骗。
根据《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的相关规定,未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骗取消费者价格或者费用的,属于欺诈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表示,存在欺诈行为的,应当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增加对消费者遭受损失的赔偿,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虽然法律有规定,但还是有人用自己的身体去尝试法律。他们哪里来的自信?
主要原因是消费者维权成本太高,对经营者来说不够震撼。
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度设计上下功夫,比如设置失信清单,畅通网上举报渠道等。让失信者无法操作、无法行动,并对消费者预付款实施第三方监管,让消费者在卖家违约后顺利拿回预付款,维护消费者权益,避免群众后顾之忧。
来源:央视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