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地理环境,创业农场客车到佳木斯几个小时

  

  雨后的三江平原,空气中似乎弥漫着阵阵稻香,传递着丰收的气息。   

  

  9月8日4时35分,53岁的陈喜庆从建三江站踏上4134次列车,前往佳木斯市采购秋收农机。“我们农场到佳木斯市有200多公里,坐车70多元,火车票价才18元5角。”陈喜庆说。   

  

  434/4133号是前进镇和佳木斯之间的一辆燃煤绿色皮车。它以每小时不到100公里的速度跑了294公里。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牡丹江客运段为数不多的“慢车”之一。火车经过的傅佥铁路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是我国第一条支农铁路。还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绿色稻米之都”称号。   

  

  列车从前进站发车,途经环新田、建三江、富锦、红星龙等19个车站,其中有7个落客站不办理售票。基于公益和扶贫的考虑,这趟列车单程全票价仅21.5元,最低票价仅2元,是周边群众出行的最佳选择。   

  

  “年初的时候,我家又承包了30两土地,加上原来的50两,今年,我们可以打20多万公斤大米。产量上来了,现有收割机不够用。我打算再买一个。”在车厢里,陈喜庆和同样是水稻种植大户的郑海涛交谈。   

  

  “是啊,我们就要收获了。我和家人商量了一下,买了一个。近年来,我们通过种植水稻赚钱。我们不能只看现在,但要愿意投资科技种田。”和陈喜庆的目的一样,郑海涛也去佳木斯购买农机。   

  

  43岁的郑海涛是当地一个农场的前农业技术员,他看到村民们近年来依靠种植水稻开始了富裕的生活。他也辞职了,和哥哥一起下海承包了100块稻田。   

  

  郑海涛说,他们当地的农民大多靠种植水稻养家,但过去地广人稀,插秧的人力明显不足。没有人,就不可能种秧苗,所以水稻种植面积也很小,种植的粮食只够维持温饱。自从这列“慢车”开通以来,每到春耕时节,前来帮助插秧工人的人越来越多。“人越努力,种的地越多,产量越高。现在火车不仅方便了我们的出行,还让周边省市的农民通过这趟火车增收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   

  

  434/4133次列车曾经是为了帮助农民而开,现在是为了农民致富而开。据列车长杨清华介绍,每年4月底至6月初是列车客流高峰。这个时期是三江垦区春耕的种植季节,省内外的外来务工人员都会来这里播种。“因为票价低,我们的火车成了农民兄弟的首选火车。他们每次会赚七八千元,所以我们的火车也叫‘淘金火车’。"   

  

  据统计,仅今年春耕季节,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的4万多名农民工就从三江垦区赚了3亿多元,人均8000多元。   

  

  火车停了又停,金色的稻田蔓延到地平线,田野与运河相连,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缓缓掠过窗外。   

  

  “今年粮食卖完了,我就去城里给父母买栋楼住,让他们也能享受城里人的生活。”火车内,陈喜庆、郑海涛和老乡们热情地聊着天,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丰收的希望。(通讯员侯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