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老板问,企业要交13%的增值税,25%的企业所得税和20%的个人所得税。这么高的税负,企业还能赚钱吗?老板应该如何考虑节税?原来最近生意不好,他觉得企业每个月的税负有点高,赚钱越来越难。
其实老板能表达这样的感受和想法,说明他也很关心企业的税负问题。但是,在谈节税之前,我们应该对企业的税负有更深的认识。不能被一些片面的信息所偏见。
25%只是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税率。对可以享受较低税率的行业、地区和企业也有一定的支持,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注册运营的鼓励类工业企业等。其中可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我们来谈谈20%的股息。无论是可以考虑税后分红还是税前支付,无论是以公司还是个人的形式划分,综合税率都不一定是20%。
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认为企业的税率这么高。
2\. 税率税负率
税率不能等同于企业的实际税率。增值税税率为13%,但企业实际增值税负担不是13%。当期增值税税率=当期应交增值税/当期销售收入*100%。缴纳多少增值税,不仅取决于产出的税率,还取决于投入的取得、前期的留抵等诸多因素。所以不能说企业的税负直接是13%。
企业所得税也是如此。小型微利企业享受20%的低税率,但仍有折扣。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减按25%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减按50%计算。那么,如果满足条件,实际税负将是5%-10%。
因此,我们不能误解我们企业的税率,税率为13%、25%和20%。实际税负没那么高。
同时可以考虑企业的股权结构,这关系到是否直接用20%的分红税分红或者是否有其他选择。
2\. 事中控制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老板虽然招聘了财务人员,但也可以关心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企业税务是否得到妥善处理。他可以定期要求财务人员提供企业税率的报告,老板也可以对比税负,关注是否有异常变化。税负的变化往往反映了企业的经营问题。
首先,税收优惠有没有用起来。
/strong>税收优惠,不仅仅指税率上的优惠,税收返还的优惠,还包括一些税收的安排。比如,我们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刚刚超过了300万,在310万左右,那么这个时候,所得税税率变成了25%,要使企业能够享受到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那么可以考虑通过对于某些订单进行降价或者给与客户折扣,来换取未来更大的销量;增加原来削减的某项支出,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进行公益性捐赠等方式,使得企业仍然符合小微企业的条件,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其次,经营中的选择性事项安排。
在企业经营中,充满了决策的过程。比如,企业到底是选择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
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要结合企业的规模、从供应商处取得发票的难易程度、下游客户的要求、企业本身的行业特征等情况来进行判断,看究竟以什么身份来进行经营,可以使得税负最低。类似的决策还有设立分公司还是子公司,是否申请简易征收等等。
再者,解决好业务问题。
很多时候,税负高只是一个表象,其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前端的业务模式有问题。所以,当老板发现到税务的异常,要回到业务端找问题。比如企业的增值税税负高,倒推到缺少进项,继而看看业务端是供应商的问题,还是采购的要求问题,是不是需要对供应链进行改变,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小处着手,贵在点滴。
有些看着"小"的事情,也可以去扣一扣,结果可能完全不同。比如,我们租入的设备,如果仅仅用于免税项目,那么其进项不能抵扣,而如果既用于一般计税项目,又用于免税项目,那么其进项税额就可以抵扣;又如我们签合同,该分开的税率要分开,混在一起可能税收的优惠就享受不到了。这些问题,可以请专业的财务来帮忙把关。
总之,企业的增值税税率不仅仅只有13%,所得税税率也不仅仅只有25%,税率也并不等于税负率,所以不能以偏概全,来探讨企业的税负率问题。当然,企业要赚钱,老板要赚钱,也确实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如何降低企业的综合税负,这就需要未雨绸缪,做好财务管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