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海县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全力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大力推进乡村人才引进和培养,从技能、融资、服务等方面支持引导农民工等人员投身乡村振兴,绘制了“城市新蓝图”。
构建“有针对性”的培训体系,为农民“指路”。
宁海县在现有职工培训和就业培训的基础上,每年投入300万元建设15个职工自主创业培训基地,开展多层次创业培训,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累计培训1000余人。今年以来,淘宝创业培训已开展7期,累计培训学员406人,已有200多名学员开始线上创业。根据全县农业产业需要,举办了海水养殖、杨梅嫁接、香榧种植等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累计培训学员436人。
同时,该县把探索支持建立农民创业集聚示范基地作为解决农民创业的重点和切入点,创新机制,实行“弱联盟”。根据各乡镇的地域特点和产业优势,搭建农民自主创业平台,鼓励农民积极创业。比如组织成千上万的创业农民,成立专业协会或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统一运营管理,降低成本,取长补短,提高抗风险能力,鼓励和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目前,宁海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已达1520家。
开辟专门的“互联网”阵地,为农民“搭台”。
今年7月,宁海县某镇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据悉,某镇“宁海白”枇杷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年产枇杷9000吨,年产值1.2亿元,枇杷花茶年产值5500万元。同时,借助“品牌农业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深入农产品主产区,了解果农和电商的配送需求,共同助力一个城市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走出去”,缩短农产品分支到舌尖的时间间隔。目前全镇从事种植白枇杷的农户有2600余户,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80元,是当地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由于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一村一品、一乡一村成为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发展农业区域特色经济、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名优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为避免农产品生产中出现“满天星斗,无月不成花”“遍地开花,无名无花”的尴尬现象,该县重点规划定位,引导农民因地制宜走上“差异化、本土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依托资源优势,围绕“区域专项调整、品种优化、规模大调整、效益大提升”的发展要求,湖湘探索发展培育了桃、杨梅、枇杷、柑橘、翠冠梨、马铃薯、竹笋等各具特色的“多彩农业”发展格局,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又如,网上“出道推荐”后,林爽村3号农家乐目前占林爽村农家乐总客流的60%以上,仅春节期间就吸引了3000多名游客,为品牌“林爽农家乐”创收贡献巨大,2017年总业务量超过1300万元,直接提振了该村的旅游收入。
提高“娜
此外,针对农民工回乡维权难的问题,该县人社部门还建立了农民工维权机制,即快立、快查、快结,优先受理、立案、听证、结案,进一步规范就业环境,畅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